我国历史上有一位名臣,他屡屡冒死劝谏,结果被君王赐死。他在自刎前曾痛彻心骨地咆哮着:把我的眼睛挂在城门,我要看越军入城,这到底是谁?

热心网友

伍子胥姓名中文名称: 伍子胥 又名: 伍员 性别: 男 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国别: 中国 春秋后期吴国大臣。名员,字子胥,原为楚国人。有谋略,具胆识。父伍奢是楚国大夫,曾任辅导楚太子的太傅。楚平王七年(前522),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极谗言,逼走太子建,杀伍奢及其长子尚。伍子胥经宋、郑等国逃到吴国。乃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被召为行人(官朝觐聘问的官职),参与国事。荐著名兵家孙武于吴王阖闾,并助吴王整饬内政,加强武备,使吴国日渐强盛。自吴王阖闾三年(前512)起,多次率吴军攻楚伐越,屡获胜利。六年,指挥吴军在豫章(在今安徽境内)击败楚军,攻占居巢。九年(前506),偕孙武与吴王定破楚之策。吴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后吴国又相继战败越国与齐国,成为一方霸主。伍子胥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阖闾死后,夫差即位伍子胥谏诤吴王,劝其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吴王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灭越的正确意见,给勾践留了一条生路,从而遗下无穷后患。忠臣伍子胥屡谏不听,反而引起夫差的不满,最后在公元前484年被夫差赐属镂剑令自尽。据《史记》记载,子胥死后,夫差命人将其尸首装于皮囊中,抛于闾江中。吴人哀怜伍子胥,立祠于江上,所在地名曰胥山。伍子胥临死前曾愤怒地说:“把我的眼珠挖下来,挂在东门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国灭亡吴国。”他所说的东门,是指阖闾城的东门,因此地是越国从水路进攻吴国的必经之地。夫差又因憎恨子胥而厌恶阖闾城,于这一年迁都至姑苏台。 。

热心网友

不知道

热心网友

伍子胥吴王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灭越的正确意见,给勾践留了一条生路,从而遗下无穷后患。忠臣伍子胥屡谏不听,反而引起夫差的不满,最后在公元前484年被夫差赐属镂剑令自尽。据《史记》记载,子胥死后,夫差命人将其尸首装于皮囊中,抛于闾江中。吴人哀怜伍子胥,立祠于江上,所在地名曰胥山。伍子胥临死前曾愤怒地说:“把我的眼珠挖下来,挂在东门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国灭亡吴国。”他所说的东门,是指阖闾城的东门,因此地是越国从水路进攻吴国的必经之地。夫差又因憎恨子胥而厌恶阖闾城,于这一年迁都至姑苏台。

热心网友

伍员(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