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精度 电车上,两老妪对话。一个问:你孙女满月了吧?一个道:没呢,只有廿十七天。你外孙到时快慢周岁了呀!一个回:要到下个月三号呢!到时候请你来吃饭。不在意的,这话也就从耳边滑过去了。可是,仔细想想,却是可以叫人感动的。婴儿的生命,我们居然是以月月、天天来计算的。在人生最初的时光里,居然有人为你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数!好像是一种习惯,但对于一个小小的生命,何尝不是一种初涉人世的荣幸!人慢慢长大,生命的精度也随之变得粗略。活到了中年,最容易把自己的生日忘却,好像一岁一岁地数,也显得不必,只过大生日吧。于是,生命的精度变成了五年、十年。有了下一代,看着他们长大成人,父辈终于要离去,然后是孩子们为他们一七、二七地数,好像只是一种习俗,然而,在离开人世的最初光阴里,有人一周一周低眷恋和纪念着,又何尝不是人间一遭的安慰。人生长途中,每当我们收到一份生日祝福的时候,都要万分地珍惜,它至少意味着你生命的精度,因为有人关心而未曾变得太粗疏。 这篇文章什么意思?我怎么没读懂。你们读后有什么启示和理解?能不能写一小段话(250字左右)告诉我?谢谢了!
热心网友
这是一篇很有哲理的小文章,它概括了大多数庸人的一生:起初父母都对自己抱很大希望,用“天”来作单位计算生命,这点照应了原文“生命的精度”很精。然后到了中年由于挫折,环境与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原因,在困难面前低头、屈服,导致了时光在不知觉中流逝,这点又照应了原文“生命的精度也随之变得粗略”。最后终于得到安慰,明白了人生的道理,但此时年己老迈,这就是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以上是我自己的理解,可能有些局限,楼主可以尝试着自己改动。同时这篇文章给我很大启发,感谢楼主带来这么好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