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跟信仰, 那个是实底呢?宗教是什么一回事情呢?如何定义呢? 教会.圣经.信仰.科学. 当有冲突时.该何者为重? 以例年来惯例. 又是以何者为重?

热心网友

知识和信仰 : 哪个都不是实底。但有知识没信仰,或者有信仰没知识,或既无知识又无信仰,就更没底。宗教 : 人类为满足自身对生活方式的优化的需要,提供生活主题弥补空虚,并满足在人生的本质,人生的哲学,人生的意义,人生的终极和归宿方面的渴求,面向人类复杂的组成提出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配套的个体乃至整体的生活方式解决方案。其特色是“先验主义的”,“神秘主义的”,“象征主义的”。教会 : 某种宗教的职业管理集团乃至下属团队,负责运转该宗教系统,完成其宗教职能,并为该宗教的沿袭负责。任何宗教都有教会,尽管名目不同。圣经 : 某种宗教的教科书、宗教理论阐述和宗教实践程序。这种文本一般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论抽象性,但风格上往往又具有文学色彩,但其文学特点是寓言性的,带有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的。通常风格简约,但信息却高度冗余。特别是,这种文本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需要重新诠释才可以保值;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种族社会中,需要进行“本地化”诠释才容易传播。任何宗教都有圣经文本系统,尽管名目不同。信仰 : 人类的一种心理机能。对某种宗教、理论、人物、现象的一种内心认同感。尽管这种认同感的程度因人而异。如果这种认同感可以超越理性的束缚,这种程度就算是宗教层次的信仰了。科学 : 人类理性思维发端和助力。是人类认识环境、认识自身从而为改造环境迎合自身欲求的一套理论和实践体系。其特点是“唯象的”、“实验的”、“推理的”。当有冲突时,该以何者为重?看你是什么人,看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了。不可能有统一标准。以例年来的惯例,又是以何者为重?这个也因人而异,甚至因时因地,不能一概而论。对本人来说,例年好像还没有惯例,但趋于成形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大概是:信仰和知识同样重要。但信仰可以无条件,知识则必须筛选。暂时无用的知识尽量少摄取。但有时候出于好奇、欲望、环境熏染,也在不断接受实际上可能无用的知识,所以要加强知识的“进出口管理”,提高无用知识进口的“关税”。获取知识主要有三个目的:为生存服务、为信仰服务、调剂生活。我想那些高尚的人还会多一个目的:为社会服务(即使不为生存)。。

热心网友

我曾去过云南怒江州,那有回族,什麽肉都吃,我问他们为什麽,他们说不知教义我们都没文化。可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傈僳,藏,怒,汉,是回族。当地藏族不信佛教信天主教我问他们为什麽,他们说早年有人到这里传教我们就信奉了,我们也知道绝大多数藏族信佛教,可我们得圣经很容易,写封信到香港几天圣经就来了是藏文的还免费。更让人生气的是村里没有藏文报纸我说为什麽不定?他们说年轻人连藏文也不认识国家规定不得向18岁以下人传教所以老年人不能教他们藏文没有教材那里五六十岁的人藏文水平相当高年龄越小越差。 没有知识哪有信仰。 世界上这可能是最让人生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