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位于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平均海拔4700米,在藏语中是“美丽的少女”的意思。你们有没有谁去过那里,有没有人真正的爱着那里?相关网站:
热心网友
可可西里是一个使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它与无人区联系在一起,可见自然环境的严峻。
热心网友
知道,我还买了一套可可西里的明信片
热心网友
很遗憾,我还没有去过那儿,只不过是从网上或者电影了解一些关于可可西里的美丽的故事和传说,非常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去可可西里看看。 看了电影《可可西里》,一种很难得的心情再次浮现出来。长久以来关于生命、死亡、正义和残酷的思考,仿佛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具现——虽然答案依然潜藏。路川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这样说“我放弃了道德批判,并不是因为我同情盗猎者,而是因为我是一个能够吃饱穿暖的人,我没有资格去批判这些饥饿的、为了生存而盗猎的人。我在可可西里的时候曾经赶上过盗猎分子被抓获,我曾蹲在他们身边与他们聊了一下午,我试图去理解他们,其实他们是很简单的人,破衣烂衫,不装,也不胡说,看着不凶残,但打了700多只藏羚羊,做了很凶残的事情……对可可西里的掠夺是盗猎分子的一种生存方式,饥饿、贫穷则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所以真正的解决办法并不是鞭挞这些人。如果一个风雪之夜,一个人站在一棵树的旁边,他就要被冻死了,那么就算他知道这棵树是世界上最后一棵树,也会把它砍倒用来生火的。”生命很轻,却无法承受——可可西里,只有真实,没有赞歌。 藏羚羊,偶蹄目,牛科,山羊亚科,藏羚属,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被列入附录一,即濒危的,严格禁止贸易的物种。它有大大的眼睛,矫健的四肢,雄性个体还有一对长长的犄角,体态匀称强健、优雅灵活,为世人所喜爱。藏羚羊浑身是宝,其纤细柔软的绒纤维被称为“软黄金”,而藏羚绒制品“沙图什”披肩在国际上的非法贸易和非法消费,导致该物种受到疯狂屠杀,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据有关资料统计说明:仅1999年到2000年,各分布区就破获特大盗猎藏羚羊案件120起,缴获藏羚皮17000张,藏羚绒1100多公斤,各种枪枝300多支,子弹15万发,汽车近200辆,仅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98年至今就藏羚羊数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上百万只急剧减少到数万只,濒临灭绝的边缘。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为了拯救藏羚羊这一濒危物种,在青海可可西里、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对藏羚羊及其生存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发布了《藏羚羊保护白皮书》,组织举办了“1999中国 西宁藏羚羊保护及贸易控制国际研讨会”,发布了《西宁宣言》。同时,坚持不懈地开展保护藏羚羊,打击盗猎犯罪的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使盗猎犯罪活动逐年下降,藏羚羊种群有所恢复,藏羚羊保护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在中国政府的带动下,目前世界有关国际组织包括藏羚绒制品制造、消费国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联合采取行动,保护藏羚羊这个地球上宝贵的物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行动。因此,藏羚羊既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藏羚羊的家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察队1956年曾在可可西里及贯穿可可西里的长江上游沱沱河沿岸采集到十多件当地古人类“玉树人”曾使用过的旧石器时代石核、石片、刮削器等工具,而这些工具与北京房山周口店“北京人”打凿的石器极为相似。专家们认为,“玉树人”与“北京人”制作的石器都属于华北旧石器文化同一系统,也就是说,“玉树人”的渊源极可能在北京。在可可西里周边的格尔木东昆仑山、小柴旦等地也出土了两三万年前人类制造的石器。在五六千年前,相当于龙山文化的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古羌人中的两支——黄帝族和炎帝族沿着湟水、渭水东下,一直到达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平原,与北上的东夷族蚩尤部落在北京延庆及涿鹿一带发生了大规模武装冲突并融合为华夏族的主体之一。因此,我们中华民族的形成与藏羚羊的家园有着深厚的渊源。保护藏羚羊及其家园,也就是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Shahtoosh”这个词来源于波斯语的“shah”意为“国王”、“王者”和“toosh”(意为“羊毛”或“毛制品”)。这种由“毛绒之王”制成的稀有奢华的披肩自诞生于克什米尔之后就受青眯于贵族和富人们,这种状态延续了好几个世纪了。 公元629年到645年的16年间,中国的探险家玄奘游历于中亚和印度之间。有记载说他曾经夸赞过沙图什的精致和柔软,尽管后人已无从找到这件事的出处。17世纪60年代,法国人Francois Bernier成为了第一个访问克什米尔的欧洲人,他也曾称赞过在那里发现的由“野山羊胸脯上的绒毛”制成的精致的披肩。从18世纪70年代起,欧洲的妇女开始在她们的肩头披上上好的羊绒披肩,而从克什米尔来的披肩则是显赫地位的象征。18世纪90年代末期,传说拿破仑曾送给他的情人约瑟芬一条沙图什。约瑟芬显然满意极了,她甚至马上订购了400条沙图什。 在东半球发展贸易并从中牟利的东印度公司(the East India Company)立刻对帕什米那(pashmina)和沙图什发生了兴趣。1821年该公司的英国代理商、一个“狂热的喜马拉雅探险家”William Moorcroft报告说运进克什米尔的披肩羊毛中只有不到1/6的绒毛是“Asli-tush”而且在克什米尔只有两架织布机。这两架织布机完全垄断着沙图什的编织。Moorcroft建议说如果英印公司占据了羌塘地区,那么这个“伟大的公司”就会由于控制了世界上最好的羊绒源地而获利。 1870年到1871年的普法战争使欧洲对克什米尔的披肩的需求下降了。接下来的1877——1879年间的克什米尔饥荒也削减了披肩的出口额。当沙图什工业重新兴起的时候,印度和巴斯坦成为了当时的主要市场。在这两个国家里,沙图什一直被作为传家宝或贵重的结婚礼物看待。在印度北部的Punjad州,沙图什受到了特别的推崇。一个家庭可以为了给女儿的嫁妆里添一条沙图什而多年积攒钱财,对这样的家庭而言,这样的购物往往一生只有一次。 称赞一条沙丽能够穿过一只戒指曾经是对18世纪达卡(孟加拉首都)的穆斯林的充满神话意味的赞美。沙图什围巾也能从指戒中穿过去,于是它们就被喻为“指戒围巾”。这种围巾极其温暖,曾有人说如果把一只鸽蛋用沙图什围巾包起来,那么这只蛋就可以孵化了。这个故事的另一个说法是,这只蛋会被捂熟。 目前印度和巴基斯坦仍然存在沙图什披肩的大市场,但是近10年来,这些市场已经被国际时尚工业所覆盖了。时尚出版界评价沙图什为装饰类衣物中的“极品”。因为沙图什如此朴素和简单,又是如此能轻易地被鉴赏家的双眼捕捉住。 这种昂贵的披肩如今被大量从印度非法出口至欧洲、北美、远东、亚洲、澳大利亚和中东。然而,很少有消费者知道沙图什的真正来源。 毫无疑问,一些克什米尔商人很早就关注到沙图什和藏羚羊之间的关系了。几年前,Kashmir Government Arts Emporium曾经公布过一张用词华丽的广告传单“神话般的沙图什和帕什米那披肩”。传单上说沙图什披肩来自“一种稀有的生活在喜马垃雅野地里的藏羚羊。它住在海拔14,000米的高原上,忍受着冬季零下40摄氏度的寒冷。为了帮助它抵御严寒,上帝赐与它独特的毛皮——沙图什……沙图什不仅仅是一件披肩,它更是代代相传的宝物”。这些传单时至今日还在印度境内的旅游者手中传阅着。藏羚羊――或称“且茹” (chiru,克什米尔方言?――译注)藏羚羊绒贸易是被禁止了,但是当一条披肩可以卖到11,000美元,比同重量的金子还贵时,这个物种的前景看来是很暗淡的。那些制造它们的男人们织一条披肩要花上几个月,然后要歇工来恢复眼力。这是世界上最精致的财富标志:按重量计,比金和铂还值钱,而在一处名为“五月节集市”的商店里,一条这种耗尽织工视力的披肩可以耗掉顾客11,000美元。。
热心网友
答案1:有。答案2:是指漓江房地产在西宁开发的桑拿、茶艺?
热心网友
我只到过格尔木的南山口,下回有机会一定要去。
热心网友
我是格尔木的,去过一次。
热心网友
“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因为,可可西里的故事难以诉说,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能体会!”——
热心网友
可可西里在新滨河路。乘兰州到格尔木的火车在柯柯站下车,就到了可可西里的最东边。可可西里在每个人的心中。
热心网友
地点就不用说了,大家在地图上找一下就可以了。那是个神秘而又脆弱的地方,代表着美丽,一种凄凉的美丽。那个地方的矿藏和一种独特的动物——臧羚羊,让人的泪水直流。大家还是来看看吧!
热心网友
我很向往那里,梦想着哪天能够呼吸到那里的空气,可惜,无法达成,只能从别的渠道了解一些,以抚慰自己因此而空虚的心。。。
热心网友
陆川拍的一电影旧叫挺感人的.说的是有关牧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