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中山装”曾被称为中国的“国服”,它的创制成了近代中国服饰史上的一大变革。在“纪念中国同盟会成立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院李坚副教授提出新说:“中山装的诞生与宁波籍红帮裁缝密切相关”,“第一款正式的中山装是由‘红帮’人物王才运根据孙中山的要求于1916年缝制而成。” 据李坚介绍,中山装的雏形问世于19、20世纪之交,当时日本服装界的华侨界张方诚等人设计的一款中山装为直翻领,胸前7粒纽扣。此后随着西服进入中国,人们将专门缝制西服的裁缝师傅称为“红帮裁缝”。王才运就是当时“红帮裁缝”的重要人物。1916年,王等人应孙中山之请,在此前的基础上,结合孙的意见进行了改进:将前襟7粒纽扣改为5粒纽扣,以象征“五权宪法”;改上贴袋盖为倒山字形笔架式,称为“笔架盖”,象征中国民主革命要重用知识分子;袖口4粒纽扣改为3粒,象征三民主义。
热心网友
中山装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男式礼服的代表性服装。 孙中山先生居住日本期间,看到日本学生所穿服装简单朴素、方便、灵巧、大方,于是他就将这种学生装的领子和口袋等部位加以改革,改成单立领,前身门襟九个扣子,左右上下四个明袋,袋褶向外露,后身有背带缝,中腰处有一腰带。这就是最早的中山装。 辛亥革命后,关于革命党人该穿什么服装问题曾展开争论,孙中山主张穿广东便服,把直领改为翻领。服装师就根据孙中山的建议,设计了一种四个口袋的翻领上装。孙中山自己带头穿。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服装称为“中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