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峡旅游是否重心东移??
热心网友
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长江三峡是中国旅游的“符号”,是中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核心竞争力产品。2003年6月1日三峡工程下闸蓄水,6月15日水位升至135米高程,6月16日五级船闸通航。自此,一线游要变成一片游,全程游要变成分段游,游船单一模式要变成水陆联运模式(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魏小安先生观点)。三峡旅游格局的这些突变,集中表现为新三峡旅游重心东移。 理由之一:从新老三峡变换的动因来看,三峡工程是世界级的水电工程,是实现新老三峡转换的重要标志,是三峡旅游重新“洗牌”的关键诱导因素。没有三峡工程的建设,就没有三峡旅游格局的突变,也就没有所谓的新老三峡之分。而三峡工程选址宜昌市三斗坪镇中堡岛,西陵峡的中段,长江三峡的东端。 理由之二:从旅游资源配置来看,长江三峡全长193公里,瞿塘峡8公里,巫峡45公里,西陵峡76公里,湖北境内有西陵峡全段和巫峡的部分,长120公里,占三峡总长的62%。同时湖北三峡地区旅游资源富集,三峡工程、葛洲坝、西陵峡、黄牛岩、九畹溪、香溪、神农架、神农溪最具典型,特色鲜明,分布集中,峡谷风光、现代工程、平湖港湾、绿色生态与楚汉名人文化、三峡纤夫文化、土家风情、三国文化交相辉映。 理由之三:从旅游产品竞争力来看,三峡地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分布在湖北三峡境内,其中三峡工程是新三峡的王牌产品。三峡工程总公司、深圳华侨城和宜昌市政府合资组建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抓紧坝区“一中心四园区”(游客中心、子岭园区、四面体园区、五级船闸园区、电厂园区)旅游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5000万元,于10月份向游客开放,届时三峡大坝将更具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远期至2009年将陆续投资15亿元,将三峡大坝打造成世界级的高端旅游产品。同时,这里有三峡中最长的西陵峡,有葛洲坝,有诞生屈原、昭君的香溪及其与神农架、神农溪构成的旅游“金三角”,以及坝上库首将是“高峡平湖”的第一显现者,举世瞩目。长江三峡、三峡工程、高峡平湖这三大世界级旅游产品在宜昌境内交汇,这是其它地方无法竞争的优势。 理由之四:从旅游可进入性来看,宜昌城市与三峡紧密相连,三峡大坝、葛洲坝及其间的西陵峡就在宜昌市区,宜昌通达三峡各景点水陆交通便捷,宜昌对外交通条件逐年完善,三峡机场、宜黄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焦柳铁路以及正在兴建的沿江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兰(州)西(安)荆高速公路,将使宜昌成为贯通中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万州机场业已建成,宜万沿江铁路即将动工兴建,如果宜昌、万州两地互动,三峡人流将集中于宜万之间的三峡精华游。此外,宜昌依托华中大都市武汉市(两市有330公里高速路相连,仅4小时车程),九省通衢,立体交通极其发达;而出三峡的西起点奉节白帝城至重庆市还有446公里水路,行船长达10小时以上。 理由之五:从旅游功能配套来看,宜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正在努力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不断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增加城市旅游景观,实施“亮化”工程,打造“水电不夜城”。目前,宜昌城市旅游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现有星级宾馆49家,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9家,旅行社9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6家,星级游船8艘,豪华旅游车辆400多台,导游915名,旅游从业人员21。3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5。3万人,基本能满足三峡游客的旅游六要素消费需求。 理由之六:从旅游市场走势来看,宜昌因三峡工程名扬天下,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注意力和影响力逐年提升。近三年宜昌接待海外游客保持80%的高速增长,2002年再创历史新高,达42万人次,占全省102。43万的41%,在全国地级重点旅游城市中排名第7位;外加巴东县、神农架两地,湖北三峡地区接待海外游客达56。38万人次,超过重庆市(45万人次)25。3%,而2000年以前宜昌接待量不足重庆市的四成。随着宜昌知名度的提高和可进入的增强,宜昌港变成了一个新的旅客集散地,从节省时间和旅行方便考虑,越来越多的旅行商和游客会选择从宜昌开始三峡之旅。三峡旅游线主要旅游城市接待海外游客对比表 理由之七:从发展后劲来看,外来投资抢滩宜昌旅游,宜昌出现旅游投资热。继三峡开发总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清江水电开发总公司、三江航天集团、兴发集团、三峡黄牛岩旅游集团进军宜昌旅游后,香港雄森集团、联力集团、信德集团、昌能集团以及深圳华侨城、浙江均瑶集团等大公司正积极加盟。截止2002年底,宜昌在建和续建的30个旅游项目,计划总投资34。8亿元,已完成投资4。8亿元。2003年3月28日三峡总公司、深圳华侨城和宜昌市政府三地强强联合新组建的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香港信德集团兴建秭归旅游码头已于3月底动工,浙江均瑶集团投资兴建五星酒店正在抓紧建设,香港雄森集团合资兴建的三峡野生动物世界已建成对外开发,投资7。09亿元的中国旅游发展优先项目两坝之间三峡黄牛岩生态旅游区将在年内全面开放。这些项目建成后,宜昌不仅是长江三峡旅游的中心城市,更重要的是将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理由之八:从发展态势来看,一个以宜昌为中心、三峡大坝为龙头、三峡库区为核心,向两岸延伸辐射的大三峡旅游经济圈正在形成。根据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产业布局“圈层结构”理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将形成以三峡大坝为中心的环坝旅游圈(核心层)、环峡旅游圈(基本层)、环库旅游圈(延伸层)。三峡这一圈层趋势充分表明三峡旅游经济重心向大坝积聚。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不仅是世界级的水电工程,更是世界级的旅游吸引物,是实现新老三峡转换的重要标志,三峡大坝、高峡平湖两大新的世界级旅游景观在坝上库首显现,三峡工程将发挥巨大的旅游“磁场”效应,辐射和带动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而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的宜昌市,正抢抓三峡工程机遇,努力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进一步提升可进入性和旅游配套功能。总而言之,三峡旅游经济重心将进一步向三峡大坝集聚,宜昌在三峡地区的旅游中心地位得以确立。一句话,新三峡旅游重心东移,是不争的事实。 尽管新三峡旅游重心东移不容置疑,但我们并不因此就否认三峡旅游的整体形象,而恰恰相反,三峡各地应抓住“高峡出平湖”大好机遇,研究和挖掘各自在“泛三峡”下的比较优势,通过“战略联盟”共同打造“品牌三峡”。过去的三峡旅游是“泛三峡”旅游,最大的弊端就是三峡各地对三峡旅游实行“泛开发”,未能形成各自独一无二的核心竞和“高峡平湖”两大优势产品,参与三峡旅游市场竞争;同时与神农架、巴东以及重庆巫山、奉节等地联合,整体营销三峡―香溪―神农架―神农溪“金三角”和宜奉宜三峡精华游等产品。如果不从过去的“泛三峡”阴影走出来,三峡旅游市场秩序难以好转,三旅游品质难以保证,三峡旅游形象难以维护。 新三峡旅游重心东移不仅是新老三峡转变的结果,更是旅游市场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