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2岁半,不知什么原因在外面很老实,从不和小朋友打架.争东西,可在家里老是喜欢扔东西,打保姆.其实他也喜欢保姆,有时没看见还到处找,并且关心她.

热心网友

女儿已经快要3岁了,前面也有类似的问题,不过她是打外面的小孩,问她喜欢不喜欢那个小孩,她说喜欢,后来才明白,其实2岁半的小孩他们已经非常希望同别的小朋友交流,但是他可能不明白以何种手段才能正确的交流,,比如碰到一个小朋友后,他们都不知道第一句话该说什么(虽然他在家里和爸爸妈妈阿姨说的很多),小孩在外面老实,可能他是受了交流的压抑,没有把想做的和想说的表达出来,回来后见到亲人的发泄。其实爸爸妈妈可以这样来引导孩子,比如说:你喜欢阿姨吗?小孩可能会说喜欢。大人接着说那么你想不想让阿姨高兴?如果小孩说想,那么大人应该说你给阿姨剥个桔子吃吧。如果孩子做了,就应该好好的鼓励孩子,而且和阿姨配合,比如这时阿姨可以很高兴地抱抱孩子,亲亲孩子,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什么才是正常的表示友好的交流方式,一点一点来,另外语言也要一点一点的引导,比如见到小孩好,就不要再说“你好”之类的话了,因为孩子这样的话早就会了,她也希望说更多的话,比如你可以教他问小朋友“你在玩什么呀?”,之类……。

热心网友

我觉得是不是你们做家长的给孩子做的榜样不够,你们是不是经常在孩子面前训斥保姆,所以孩子也认为应该对保姆这样。关于扔东西则是你们家庭环境太宽松了,当宝宝最开始扔的时候不去制止反而鼓励,这样就会刺激宝宝下次还这样去做,下面是相关资料,你自己看吧孩子霸道父母有责   儿童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的行为称之为儿童攻击性行为,它是一种儿童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在两岁末便开始表现出最早的攻击性行为,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一般男孩强于女孩。儿童攻击性行为如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则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甚至发展为犯罪。   造成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家庭与环境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家长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结果孩子就将对父母的抵触情绪“转嫁”到别人身上,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行为。有的家长教导自己的孩子:“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这样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行为。如果孩子在偶尔几次的攻击行为后得到“好处”,其攻击欲望会有增无减,若再受到其他孩子的赞许,其攻击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攻击行为的矫治对策   第一招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   据研究发现,高攻击儿童的家庭都很相似──家庭成员之间很少表达感情,常常争吵不休,当彼此惹怒时,常会用哭叫、打闹和谩骂来还击。在这种高压环境中出来的孩子对惩罚极其抵制,他们用相应的强力手段反抗父母,重复家长要制止的行为。同时,有些父母在孩子表现出攻击性时,就会惩罚孩子:打屁股,打耳光。这不但达不到控制攻击的目的,反而向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原型,变相地暗示孩子:当别人使你不满意时,应该怎样对待他。   而在另一个极端,年轻的父母则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娇宠放纵,导致孩子强烈的占有欲和为所欲为的习惯,稍不如意就以“攻击”的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发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趣的地步。   专家指点:冷漠和溺爱的家庭都不利于儿童的成长,要避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家长首当其责。家长首先不应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语言和发生有攻击性的行为;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态度鲜明,使孩子认识到什么行为是错的,应该怎样做才对。同时,要避免儿童接触暴力的环境,比如玩暴力的电子游戏和玩具、看暴力的影视等。   第二招 引导儿童反省自己的行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攻击者在看到受害者明显痛苦时,往往会停止攻击,但攻击性很强的人则会继续攻击受害者,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移情技能,不会同情受害者,不会感到羞愧和不安。   专家指点: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首先要指出,攻击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导致严重后果,引导孩子想象受害者在受到攻击后的感觉和心情。然后再让孩子换个位置想象,如果你是受害者,你将会有怎样的感觉和心情呢?如果你是个好孩子,又该怎样做呢?平时注意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   第三招 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冷处理   所谓冷处理就是对一些比较容易冲动的孩子,在一段时间里不予理睬,用这种方法来“惩罚”他的攻击行为。如让孩子一个人在房间里反省,或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等,直到他平静下来为止。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向孩子提供呵斥、打骂的攻击原型。有时候,父母有必要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故意忽略,而特别关注被攻击的对象。如果孩子想以攻击性行为来引起他人注意的话,父母的做法也许会使他“有所悟”。   专家指点:运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让其“坐冷板凳”,在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后就要解除惩罚,同时要注意安全,时间不宜过长。最关键的是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家长要更多地以平静、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将“冷处理”与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第四招 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些儿童之所以出现攻击性行为,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所能得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少于一般儿童。对于这一类孩子,父母要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会孩子懂得正确宣泄自己的感情,通过正当渠道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尽可能将攻击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专家指点:重点不仅在于不要训斥、批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更在于使孩子掌握非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因为呵斥和一怒之下的简单体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有可能强化孩子的不良模仿。 。

热心网友

你家的????這?萤o一定要?兰夜芙滩判小?

热心网友

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小孩子也有性格逆反期,虽然语言上不会表述,但是行为的逆反就是一个说明。先从你们家长的身上找原因,在教育上是否得当,有没有过于宠溺孩子,或者你们夫妻间家人间有没有不和谐的因素使得孩子有情绪上的模仿。分析孩子喜欢保姆的原因。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别人讨论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的不同,虽然他年纪小,但是有很多孩子在潜意识里不希望成为焦点或者是被比较的对象。还有,耐心一点,也许只是孩子阶段性的表现,上幼儿园后也许会好一些。

热心网友

家里人太宠他了,让他觉得自己在家可以为所欲为。当孩子再有不恰当的行为言语时一定要制止他,无论他怎样反抗哀求,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否则一味放纵最终受他坑害的人就不止是你们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