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山上接触的太阳光多,却反倒温度很低呢?本人已有三个解释(1、高山上没有温室效应 2、地表热气流上升到高山这个高度之前,就已经放热变成冷空气 3、高山上的雪反射阳光,吸收的太阳光少,温度上升慢)不知是否还有其他解释,即使很牵强,也愿意洗耳恭听。
热心网友
这里的因素有很多,高山上没有热岛效应,空气的组成成分与地表的组成成分也并不相同(密度的原因),从这些点都可以找到一些出路。
热心网友
首先问题是温度的来源,地球对太阳光能的吸收绝大部分都是在地表附近完成的,一部分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在有机物的消耗过程中再次释放热能;一部分直接被地表、海洋吸收和释放;部分反射回太空。所以,热能首先是集中在地表附近的,靠空气蕴藏。由于对流运动的存在,当一团空气在大气中上升时,它受到周围大气的压力逐渐减小,它的体积随之发生膨胀。根据热力学原理,气体膨胀会降低它的温度。对于干燥空气来说,不论其所处的高度是多少,由于空气的热传导作用很弱,当空气团上升时实际发生的膨胀过程近似于绝热膨胀。如果没有外界热量输入的话,它每上升100米温度就会下降约1°C。作为高山,没有所谓接受的太阳光多。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山附近空气温度自然下降,虽然山体本身能吸收部分太阳能转化成热量,但高山表面遮盖物稀少,在对流空气下无法保存这份地表热量,同时这些吸收的热能亦无法对同高度空气温度产生较大影响,自然保持随海拔上升,温度下降的原则。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