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发展的障碍:我国某些国情是否不利于其发展现阶段erp在我国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热心网友
ERP全写是 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规划ERP热就算在国外都有质疑的 。ERP集成信息方面有独到优势,但没有考虑到ERP实施需要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反馈和上传以及效率评价,最后提供给决策人,而这一系列环节都需要人。因此即便在国外。实施ERP工程的企业在评价ERP成功与否时也难以明确表示ERP到底多大程度的提升了企业管理效率,如果一个企业在实施ERP之后效益提升了10%,蓝领工人减少了3%,而白领工人增长了13%,则效益的增长一并带来成本的增长,,实际效益增长有可能为零。 因此,ERP工程的可见性效率并不明显,反过来大量的电脑系统运作也可能带来办公的浪费,比如号称无纸化办公的,在呈现报表时候需要打印大量精美图表,装订成册,这种打印不是一次性的,为了一个满意的纸面效果,工作人员常常反复修改比较效果,反过来更带来办公成本的上升。 ERP对产能和市场需求的反应并不象理论上那么神奇,因为数据采集必须准确才可能带来成功。分析第一问题:我国国情是否不利于ERP发展国情SWOT分析:S:优势分析: IT热潮,网络化\信息化的概念传播,人们对ERP的观念认知和接受能力快 ERP软件工程实施必须的硬件平台基本已经成熟,大多数企业有电脑和网络系统,特别是制造业密集的沿海一带,珠江制造区和长三角制造区,大量企业都具备实施的基本条件 ERP本身研发持续发展,金碟用友等软件巨头在原有的良好的客户资源上推广ERP销售,能够起到良好的市场拓展作用 随着世界生产制造的转移,未来相当长的时间没,留给中国制造业一个稳定持续的发展时期,这稳定发展中,必定存在竞争合作,直到产生行业内的中大型企业,为ERP的工程实施提供了一种稳定的需求W劣势分析: 国内IT热带动下,但本身还没有稳定的IT模式可以参照,与网络搭建延伸的ERP软件尚且没有,多数在内部网络解决,从而限制了ERP实际的功能 ERP需要的市场条件,中大型制造企业还不多,市场本身有限,大量小企业虽然有信息化需求,但处在一个低层次阶段,尚且没有ERP的高度,同时也不具备投资和运作一套ERP的资金实力。 ERP工程的引进需要整体企业组织的匹配,人的操作模式必须和机子和软件流程对应起来,但大多国内的企业文化和生产模式还在旧式阶段,要转变一个生产方式需要管理层高度的支持和配合,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包括部分大企业都是家族经营管理,这些人的素质对新的接受认知程度以及引进ERP后的管理分权问题会影响到他们接受ERP的心态和实施它的热情。 ERP的研发固然持续而不断发展,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包括中国的物流\地域\文化\企业组织特性的软件还很少,影响到ERP的实现 最后一个瓶颈来自中国的制造业的产业特征,最大的特征是中国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并非独立运作市场,大量是定单加工制造,在定单加工的经济模式下,企业要做的是如何保持低价格的吸引力,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尽可能的压缩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和资本成本。ERP最大的优势是供需链的综合管理,把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和企业上游的供应链管理和下游的客户管理整合起来,提高效率,但显然上游和下游都明确的前提下,他们实施ERP的动力不大回答到这里,相信应该已经回答了你部分问题了。以下补充:O分析:机会分析: 未来发展趋向,从定单加工到自主拓展的产业转变,会带来突破,这个时期越短越好。预计未来的7年之内会有大的转变 国家政策面持续不断的支持,863计划对信息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会促进ERP的软件开发,如果对实施ERP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也会加大企业对ERP的需求。 大量企业特别是行业带头企业作为ERP实施的先行者,摸索出成功ERP实施经验会带来良好的榜样作用,会被同行等大量主动或被迫的效仿。带来ERP的产业生机 ERP良好的针对性,针对企业特点配置的开放性特点会给ERP传播带来便利 还有很多不一一例举了T分析:手段分析:这部分很专业,我也不能回答了,你自己有兴趣可以找些资料来看我推荐你两个网址 觉得这里面的两篇文章都写的相对客观的。另一个问题:我国ERP现阶段发展到什么阶段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不好回答:因为从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我国的ERP应该还处于产品的推广阶段。学术圈子里热,生产使用者冷。需要不断推广,包括给客户意识上的宣传要加大力度从市场的成熟度来看:显然尚未成熟,包括ERP自身的研发尚且有很多问题。从市场接受度来看,实施ERP的比率不到美国90年代初的2成。暂且这样回答吧,你的问题太大了,几乎是篇论文的论点了 。
热心网友
我的感觉就是单一模块的应用一般没有大的问题,比如财务模块。问题的关键就是同时上几个模块时,部门与部门的协调就成了大问题。说白了,还是一个管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