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被认定是学习不塌实的那种,很浮躁.成绩时好时坏,非常不稳定,我在苏州最好的高中就读,成绩谈不上尖子,但在老师眼里也算是个好学生.虽然才高一,但现在科目很多,时间很少,心理也还不成熟,竞争对手又很强大,甚至觉得比我初三时更紧张了.这次期中考试,前所未有的烂!分析下来还是那两个字--浮躁.这个问题已经困惑我很久了,到底怎样才能让心沉下来,成绩稳定下来呢??

热心网友

小同学: 你好! 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 心浮气躁的表现常常是浅尝辄止 、焦虑不安、心神不宁、患得患失 。 我读过这样一则材料: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徒弟说。“等天凉了,”师傅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傅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种。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来也不会发芽,”师傅说,“随性。”  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小和尚又急。“没关系,草籽本来就多准备了,吃不完,”师傅继续翻着经书,“随遇。”  半夜一场大雨,弟子冲进禅房:“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傅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没抬,“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青苗,一些未播种之院角也泛出绿意,弟子高兴得直拍手。师傅站在禅房前,点点头:“随喜。”  在这个故事中, 师傅就具有一颗平常心。   要记住,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 遇事要想得开,不要怨天尤人。 如果我们 让自己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进取。 那么生活中就会充满快乐。如果能认为某些坎坷也是上天对自己的恩赐的话 , 那么你就会感到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努力改变自己,淡泊人生,你会以一个健康的心态走向成功! 祝你一切如意!附:(我为你拷贝一篇文章,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潜下心来 力戒浮躁 浮躁是一种消极情绪 浮躁,是一种轻浮急躁的心理、情绪和精神面貌。这种心理和情绪,是使人事业心、责任感下降的诱因,也是一个人提高修养,增强个人内涵的破坏力量。浮躁见之于生活中,表现在心态上,是心浮气躁,六神无主,特别是在各种诱惑面前,心理失衡;表现在学习上,是静不下心,坐不下来,学不进去;表现在作风上,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热衷于提新口号,摆花架子,搞“盆景工程”;表现在工作上,是标准不高,得过且过,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凡此种种表现,遗患无穷。 浮躁的对立面是沉稳,沉稳可以使你认清前进的方向,胸怀宽广,处事游刃有余;沉稳如雄狮小憩,静而有威,可以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需要相关各个方面知识的准备和积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艰苦的过程,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倾心付出,成功难上加难。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说、学、逗、唱几乎需要样样精通。面对台下的观众,他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现场气氛的感应能力和调动能力。我们看到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采访、主持、谈话总是井井有条,洞察细微 ;王小丫主持节目不慌不忙,收放自如。试想一下,一开始,他们能做到这样吗?我看不一定。因为这里面需要有个人极高的修养,无止境的知识积累,对他人和事情的用心感知。而这一切,没有沉稳的心态是做不到的。他们在成功以前一定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努力,风光背后一定有克服艰辛的困难跋涉。 为什么要力戒浮躁 国学大师王国维有一段治学三境界的名言: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以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重境界均包含一个共同的内涵:力戒浮躁。这是做学问的第一功课,是入门课,是基本功,是首要条件。 而浮躁使我们丧失了正常的思考,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让我们产生虚无缥缈的满足感。莫名地相信自己会成为体育明星、娱乐明星,并天天想着机会的到来;在等待中,蹉跎了岁月,耽误了年华。莫名地相信自己的成绩会有仙人保佑,不努力也会有成功。在侥幸中,错过了岁月,忘却了奋斗。当然成功也不会到来。 目前,追星热是一种世界性的时尚,我们有很多同学也热衷于追星。但,时尚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好的东西。那些娱乐明星、体育明星,其成功往往是一种机遇,可遇而不可求。一个北京电影学院,一年才招几百人,数万人中选一个,考上难乎其难。笼统地讲,我们不可能成为明星,是对人潜力的压制,违背教育的原则。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对你们而言,成为体育明星,已经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已经超过了训练的最佳时机。有人说,你可以“成为一个铁杆的FANS, FANS是有钱人的业余爱好”。想一想,我们是有钱人吗?如果不是,我们是有钱人的子女吗?如果还不是,那你就只有一条路,努力奋斗,不再作白日梦!!!不同的人,其人生道路是不同的。模仿也好,借鉴也罢,现在不是享受这些的时候!!! 浮躁使我们不珍惜现在,生活轻飘,缺乏踏实态度。我们有很多同学的餐卡丢了,从不想找回来。政教处现在有30余张餐卡无人认领,仅这一张空卡,就要15元钱,你的父母花了多少血汗才能赚回来?!我们也有很多同学,骑着车子到学校,从不上锁,丢了之后,方感着急。你想过这一辆车子在你父母那里,需要多少个日夜的操劳才能换得?!说到底,这是爱慕虚荣,摆花架子,充大头!!!要我说,这些虚假的东西,等你能自立以后再说,最好是自立以后也不要弄这一套。漫画作家钱海燕说,社交之所以累人,就在于人人想成为根本不是自己的那个人!!!古希腊人告诫人们:人啊,认识你自己!!!米兰·昆德拉说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们希望大家能在现实的土壤上,建立自己生活的根基!!!莫要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不珍惜父母亲情,是浮躁的最坏表现。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还能使一个什么样的人?自恋?还是绝情?关于亲情,我想给大家介绍《读者》第三期上面的两篇文章,一篇是记者范春歌写的《儿行千里》,一篇是龙英台写的《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一篇写道: “有时,再坚强的儿女在母亲面前也无法扮演坚强,因为她是世界上最疼你的那个人。再脆弱的母亲在儿女面前也要守住坚强,因为她是世界上最疼你的那个人。”另一篇写道:“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这两篇文章的出发点不同,但都有撼人的力量。想一想,大家心中是否为父母保留一片朴素的情感在你的心中?想一想,你的饭卡丢失之后,你是否去挂失过、寻找过?我们在享受生活的时候,是谁给了我们物质上的保障,我们有没有想过如何报答? 浮躁使我们丧失了斗志。一个人成绩下降,你想过下降的原因吗?你想过如何规避环境的消极影响,保持个人的旺盛求知欲和为理想奋斗的斗志吗?诚然,学校目前生源太复杂,良莠不齐,不是所有的同学都有学习的兴趣和斗志!!!我想,一个人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学习的斗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目前,摆在每个同学面前的问题是一样的,那就是:我的起点在哪里?我该做什么?我该怎么做?柳宗元说:“贵尔六尺躯,勿为名利驱。”学会处理生活环境与人的关系 ,利用环境,绕开不利因素,向自己的目标坚忍不拔地迈进。 戒掉浮躁是不容易的 首先要淡化自己的名利观。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前站得高,看得远,心无旁骛,一心扑在理想上。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想尽千方百计来实现理想,这才是最主要的。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只是你健身的手段,不是你的目标。不是老师为你的理想浇冷水,你想成为姚明的可能性与黄河水自东向西流的可能性差不多。 其次,力戒浮躁,关键要耐得住寂寞。有道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就做学问而言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万世不变的公理。 古人说“浮躁一分,到处便遭悔恨;诱惑二字,从来误尽英雄”。今天,你在求知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如果是好的,就会终生受用;相反,急功近利,即使能侥幸升学,也不会对将来有什么好处。 因此,希望大家在学习上,要把扎实掌握知识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不要过分看重一次两次的考试;如饥似渴地涉猎相关知识,而不要热衷于关心歌星、明星的花边新闻。 守得住自己的良知的底线,不作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 守得住自己做人的底线,勤奋、诚实、友善、胸怀宽广; 守得住自己求学的底线,努力、上进、不轻言放弃!!! 同学们,青春时光转瞬即逝,请不要挥霍自己的岁月!!!我们在开始讲的小测验,实际上涉及人生的三个领域:做事、学习、做人。这是一组带有象征意义的问题,如果你能用这四个问题时时时拷问自己,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学业成功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 。

热心网友

你能认识自己的心浮气燥,真不简单,说明你不错,学习有高原现象,只要静心学习,就坐超越自己,祝你学习成功。

热心网友

只要你每天都对自己笑笑,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就行了

热心网友

所有的你认为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是你将现象夸大成问题了成绩时好时坏,非常不稳定本来就是正常现象,你所要做的就是尽量减缓这种现象.另外 谁说竞争对手强大,你就不强大,你要知道你是世界的唯一,自己的某些方面是别人永远超越不了的,这是你自信的资本.也就是说 你原本就该自信.而浮躁,是当人在不安分的环境中出现的生理反映,那就需要你静心,思远,做到志向远大.才不至于为鸡毛蒜皮小事伤神.

热心网友

你能知道自己浮躁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不妨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分析一下,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自己不需要的,把不需要的坚决剔除,然后制定一个计划(可以由简到繁,一步一步来),只要坚持照着计划做,就会不断进步。

热心网友

只要你有极大的进取心,非常想上你心中的大学,只要你有这种信念,你会有充沛的体力的!不会心浮气燥的!相信自己!!!

热心网友

不要有杂念,心平气和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