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天麻自古至今,既是药品,又是食品,或者说又是一种养生保健食品。也是卫生部规定可以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斋居》诗中有“黄芪数匙粥,赤箭一瓯汤”的诗句,在古代天麻又名“赤箭”,可见唐代已把黄芪、天麻当食品熬粥煲汤了。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有《求赤箭贴》,也是把天麻当食品,作扶老之用。到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又记载了几种天麻食用方法:“彼人多生啖,或蒸煮食之”“或将生者蜜煎作果食,甚珍之。”这些吃法都流传下来,现在有将鲜天麻洗净切片蘸白糖吃、或凉拌吃的,也有蒸煮食及蜜煎蜜渍服用的,尤其是“蜜煎”天麻,开了天麻糖制的先河。    “补益上药,天麻第一”,历代本草学都把天麻列为“上品”,认为天麻的药用及食用价值很高。清乾隆五十年,宜宾知府为巴结皇上,派心腹到小草坝收购天麻,为清高宗弘历祝寿,足见昭通天麻的珍贵。据现代药学研究,天麻含有天麻素等十余种活性成分,还含有3种有免疫活性的多糖及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和6种宏量元素,16种氨基酸。同时天麻肉质丰厚,适口性好,是食品加工的上好材料。鲜天麻菜式佳肴宴摘抄   天麻,采集于2月、3月、5月、8月,现在正是天麻的收获期,资源甚是丰富。对于天麻的功用,明代神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作了归纳性的论述:“久服天麻益气力,肥健,增年消臃肿,下肢满,寒疝下血;主治风湿、四肢痉挛,瘫痪不遂;小儿风痫、惊气,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风虚眩晕头痛,通血脉,开窍,服食无忌”等。现代医学也研究证明,天麻能平肝熄火、益气、镇惊安神、止晕、活血祛风湿、降血脂、血压、软化血管、增强血管的弹性,新鲜野生天麻用于美容,可使皮肤细嫩、容光焕发。在民间,人们还将其当作是上好的补脑品,用禽畜首部,和着用刀剁细的新鲜天麻,蒸在甑里,趁热吃了,清香中带着山野的独特回甘味,吃后让人脑子清新如春。新鲜天麻   广东由于不产天麻,对于天麻的认识只能是在药材店里,见着的干天麻,用其煲汤尚可,但未可入菜,而像金记酒楼以鲜天麻炒菜的也非常独特。酒楼的许经理介绍,前些时候,他们到四川、湖北一带时发现那边的人由于经常食用新鲜天麻,因而少有风邪入侵,身体强健且皮肤光滑靓丽,于是他便开始留意当地人对天麻的加工处理方法,以及如何配搭食物的原理。回来后,许经理与各大厨研究,烹制符合中山人饮食习惯又有益健康的天麻菜肴。同时,派人到盛产天麻的云贵高原一带和四川、湖北等地联系,让供应商定期空运新鲜的天麻回来,并及时烹制,确保鲜天麻的天然水分和美味。    祛头风——鲜天麻浸鱼头鲜天麻浸鱼头   李时珍说:“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今有久服天麻药,遍身发出红丹者,是其祛风之验也。”天麻浸鱼头,在民间早有应验,可是采用的多是炮制过的干天麻,在味觉上缺少了一点原野的味道,同时也缺乏了新鲜天麻的爽脆口感。   金记天麻宴中的鲜天麻浸大头鱼,采用的是空运回来的新鲜天麻,将天麻切成片状后,放进一个铁镬中,再将已经煎过的长江水库大头鱼,放进熬出了天麻汁液的汤水中,微火滚上10来分钟,就可以连同镬子一起上桌了。汤鲜甜美味,鱼头嫩滑,而天麻爽甜清新,口味独特。大厨师介绍,这个鲜天麻鱼头,多吃不腻,又没有鱼的腥味,更主要是,经常食用,可以治疗风虚头疼、耳鸣、青光眼等。滋补强身——翅汤鲜天麻菌皇鸡翅汤鲜天麻菌皇鸡   菇菌被公认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含有丰富的维他命及各种健康成分,有助抗癌、降血压、防流感及减少贫血等,难怪在美国被称为“上帝食品”,而日本亦称之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而鸡,历来被民间作为主治血虚,骨髓虚损之腰膝酸痛、不能久立、身重气乏、骨蒸盗汗等补身的佳肴,基本上可以与任何一种中药熬汤,来达到不同的补身目的。   这款翅汤鲜天麻菌皇鸡,采用的是走地鸡斩件、鲜天麻切片和鲍鱼菇、鸡肶菇、滑菇、秀珍菇、丝瓜等同煲,汤水味道鲜甜,鸡肉爽滑,菇菌滑嫩。久食身强力壮,神清气爽。美容止咳——鲜天麻炒蛋清鲜天麻炒蛋清   蛋清含多种维生素、烟酸,都有促进皮脂腺分泌,滋润皮肤之作用。适于治面部黑褐斑及面暗无光泽。老年人尤其是血胆固醇已经增高的、血脂紊乱的人和肝炎病人最好不要吃蛋黄,可多吃些蛋清。菜心菜质鲜嫩,它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钾、钙、镁、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稀释、清除肠道毒素,治疗便秘,预防肠癌,美容保健的功效。   这款鲜天麻炒蛋清,不仅蛋清嫩白,菜心也香脆甜爽、风味独特,再加上鲜红的番茄,色彩红白分明,煞是好看。在这个菜中,天麻不再是使用斜刀切法,而是采用了简单明了的直刀,一个个圈形的鲜天麻和在其中,平增了几份新意。   许经理介绍,这个天麻菜式最大的特点是清淡,富有天麻的鲜香,特别是老人家和女士,吃了这款菜觉得可除胸中郁热、止咳嗽,还可美容,祛除眼睛的水肿疼痛,因而甚受欢迎。润脏腑祛风痛——鲜天麻炒蚌片鲜天麻炒三丝,爽脆可口   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海蚌具有补阴养液、清热凉肝、润脏腑、止烦渴等功用,常食能使人健身祛病、益寿延年。民间还有蚌可吸头风的作用,经常被用作治疗头风痛的偏方。   鲜天麻炒蚌片是鲜天麻宴中价钱稍高的一个菜,约50元一个例牌,但是选用的是来自南非的象鼻蚌,吃起来还比较爽脆,觉得物有所值。同时,菜中加进了芥兰,使整个菜吃起来非常鲜甜可口。   另外,鲜天麻宴中还有鲜天麻炒双色鱼球、鲜天麻炒面肉等,风味各异,客人大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点菜,可以配搭一两个天麻菜式,也可以尽情享用全天麻宴,丰俭由人。

热心网友

天麻又名明天麻、赤箭、无风自动草,为兰科天麻属植物,株高60~100厘米,地下块茎横生,长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环节,节处有薄膜鳞片,成熟的块茎具顶芽,茎由顶芽抽生,直立单一,圆柱形,黄赤色,叶为退化的膜质鳞片,互生、具细脉,基部呈鞘包状包茎,总状花序横生,话多为黄赤色,花冠不整齐,口部倾斜,基部膨大,呈歪壶状,苞片披针形,蒴果长圆形,有六条纵缝线,成熟时由缝线处列开,种子多数细小,粉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天麻是平肝息风类中药材,含生物碱,疳类、维生素A,香草醇等有效成分,以块茎供药用,具有祛风定惊,平肝息风等功能,主治风湿腰腿痛,四肢痉挛,眩晕头痛,小儿惊厥、口眼歪斜、高血压等症状,久服能轻身延年益寿.

热心网友

天麻又名明天麻、赤箭、无风自动草,为兰科天麻属植物,株高60~100厘米,地下块茎横生,长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环节,节处有薄膜鳞片,成熟的块茎具顶芽,茎由顶芽抽生,直立单一,圆柱形,黄赤色,叶为退化的膜质鳞片,互生、具细脉,基部呈鞘包状包茎,总状花序横生,话多为黄赤色,花冠不整齐,口部倾斜,基部膨大,呈歪壶状,苞片披针形,蒴果长圆形,有六条纵缝线,成熟时由缝线处列开,种子多数细小,粉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天麻是平肝息风类中药材,含生物碱,疳类、维生素A,香草醇等有效成分,以块茎供药用,具有祛风定惊,平肝息风等功能,主治风湿腰腿痛,四肢痉挛,眩晕头痛,小儿惊厥、口眼歪斜、高血压等症状,久服能轻身延年益寿,主要产于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此外,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吉林、辽林等省也有分布。 天麻性喜凉爽气候和湿润环境,以常年多雨雾,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土壤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5。5~6的矿质土壤为好,怕干旱、怕冻、忌高温。。

热心网友

天 麻《本经》 别名 明天麻、白龙草、赤箭根。 来源 为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块茎。 天麻药材及饮片 植物形态 多年生植物。茎单一,高30~150cm,黄褐色。叶鳞片状,膜质,下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长5~30cm;苞片披针形;花淡绿黄色或橙红色,萼片与花瓣合竹成壶状,口部偏斜,顶端5裂;唇瓣白色,先端3裂;子房倒卵形。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种子呈粉末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湿润的林下,现多栽培。须与白蘑科密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k ex Fr。)Karst。 共生。主产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陕西。 采制 冬至以后采挖者称“冬麻”,立夏以前采挖者称“春麻”。挖出根茎,擦去外皮,蒸透,60℃以下烘干。   药材 块茎长椭圆形。稍扁缩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略透明,多不规则纵皱纹,有由潜伏芽排列成的多轮横环纹,有时可见棕黑色菌索;顶端有残留茎基,或为红棕色鹦哥嘴状顶芽,末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味甘。 饮片 天麻一般纵切成薄片,厚3-5mm,长椭圆形,周边波浪状,切面黄白或淡黄棕色,角质样,半透明,有的中间有空隙,质坚硬。气微,味微甘,久嚼微有粘性。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经。  功效应用 1,息风止痉:主治肝风内动。如高热急惊,脾虚慢惊,破伤风。2,平肝潜阳:可用治多种眩晕。如肝阳眩晕,风痰眩晕,血虚眩晕。3,祛风止痛:适用于风湿痹痛及偏正头痛。用量用法 3-10g化学成分 含天麻甙(gastrodin)、天麻甙元、天麻醚甙(gastrodioside)、派立辛(parishin)、香草醇、β-甾醇、对羟基苯甲醛、柠檬酸、琥珀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