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东北抗日联军的编制,最高领导人是谁?

热心网友

东北抗日联军 创建人——李兆麟 最高领导应该是党中央。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活动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人民抗日武装。1935年驻华日军发动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停止内战,成立国防政府,组织抗日联军,一致抗日。当时,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反日武装统一战线的策略精神,在东北各地已相继建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六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东北反日联军第五军等六个军。1936年2月2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中共党员杨靖宇等人联名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将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反日联合军、东北抗日同盟军以及各反日游击队,一律改称东北抗日联军,实行统一建 制。从这时起至次年11月,先后改编组成以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夏云杰、陈荣久、谢文东(后投敌)、李华堂(后投敌)、汪雅臣、祁致中为军长的东北抗日联军十一个军,并先后分编为三路军;以第一、二军为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任叫司令,以第四、五、七、八、十军及救世军、义勇军各一部为第二路军,由周保中任总指挥;以第三、六、九、十一军为第三路军,由张寿篯(李兆麟)任总指挥。至1937年,抗联队伍发展到三万余人,先后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三大游击区,对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为巩固其侵华战争的后方基地,调集八个师团和数万伪军、警察部队,采用“部落集团”与“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对抗日联军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抗联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顽强战斗,战绩卓著,但自身损失也甚为惨重。因此,1940年11月至1941年12月,在苏联远东军的援助下,第一,第二路军和第三路军大部相继转移至苏联境内,在双城子(即沃罗什诺夫,今乌苏里斯克)附近和亚斯克农庄附近建立南、北野营(也称B、A野营),进行整训;第三路军两支小部队,在中共北满书记金策和第三路军参谋长许亨植领导下,继续在黑嫩平原开展游击战争。1942年8月1日,进入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组成以周保中为旅长、张寿篯(李兆麟)为政治委员(后改任政治副旅长)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也称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八十八旅),一面集中整训,一面陆续派出小部队,返回祖国东北进行游击活动。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抗日联军配合苏军大举反攻,迅速占领了长春、哈尔滨、沈阳、吉林、佳木斯等七十余座大中城市和县镇,并在苏军配合下,摧毁敌伪势力,积极维护社会秩序。194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东北抗日联军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全并为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东北抗日联军为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热心网友

最高领导人是毛.

热心网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除领导红军战争外,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后,还领导了东北抗日味车的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兴起和失败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我国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自行炸毁柳条沟附近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沈阳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开始了对我国东北三省的侵略。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蒋介石采取了“绝对不抵抗” 的方针,命令驻沈阳和东北地区的10多万部队撤到关内,把东北近百万平方公里富饶国土、3000万骨肉同胞置于不顾。日本帝国主义以不足2万人的兵力、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就侵占了东北大部分地区,所到之处,奸淫、掳掠、烧杀,无恶不作;在占领区推行“一人犯法,十人负罪”的法西斯统治,规定不准学中国历史、地理,而必须学日文,接受奴化教育,诱骗人民种植、吸食鸦片,强征青壮年男于充当他们的炮灰,妄图在文化上、精神上消灭中华民族,使中华民族蒙受奇耻大辱。 具有反侵略传统的东北人民不甘心当亡国奴。当国民党军队奉命撤出东北时,东北各地各种名义的抗日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便风起云涌地组织起来。这些武装有的是马占山、李壮、苏炳文等拒绝撒退的东北军组成;有的是由王德林、邓铁梅等部分军队和群众武装组成,有的则由各式各样的农民游击队、自卫队、红枪会、大刀会、山林队等改编而成。东北抗日义勇军受到全国各界的热情支持,中共满洲省委组织周保中、李延禄、于洪仁等一批党员和爱国青年参加义勇军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动员铁路工人罢工,募捐钱财、被服,发动群众的抗日运动,从各方面支援这些部队的发展和作战;设在北平的、由著名人士高崇民、阎主航、杜重远、冯基平、车向忱等领导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多次派人到东北对这些部队进行联络、训练和改编;张学良也在暗中给予支持,使义勇军一度发展到30多万人。义勇军在人民群众支援下,在嫩江桥、富拉尔基等地给日军以重创,在其它地区开展游击战,扫“击日伪军,1932年一年中就袭击重要城市30余次,焚毁沈阳、哈尔滨机场,破坏抚顺煤矿发电厂,成为我国近代反侵略斗争中极为壮观的一幕。 但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缺乏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统一的组织指挥,没有和广大群众密切结合,部队本身组织涣散、成份复杂,各部队之间互存戒心,又没有正确的战略战术,这些都严重地削弱了义勇军的战斗力,加之国民党政府拒绝援助,致使义勇军于1933年初大部为敌击败,许多领导人或逃或降,邓铁梅、苗可秀等英勇牺牲,只有极少数部队继续坚持斗争。 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游击队1932年初,中共满洲省委一面组织支援抗日义勇军,一面派遣杨靖字、杨林(毕士佛)、童长荣、王德泰等一批领导干部,深入党和群众基础比较好的南满、东满、北满地区,发动各族人民组建由共产党领导的抗口游击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先后在盘石、海龙地区建立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在东满地区建立延吉、辉春、和龙、汪清游击队,在吉东(今黑龙江省东部松花江右岸)地区建立宁安、饶河游击队,在哈东建立珠河(今尚志)游击队,在松花江北建立巴彦、海伦、汤原游击队,党还掌握由救国军余部编成的抗日救国游击军、辽吉边区军,争取一些基础较好的山林队。这些游击武装,打退日伪军的多次进攻,攻占东宁、安图等县城,进行了上百次战斗,歼敌数百人,初步建立了南满、东满、北满游击根据地。 从1933年春季开始,当抗日义勇军在日伪军进攻下纷纷失败时,党领导的游击队却多次粉碎敌人的“讨代”,使部队不断发展,游击区不断扩大,战斗力日益提高,杨靖宇、李红光领导的南满游击队发展到1000余人;童长荣、王德泰领导的东满游击队发展到700余人,周保中领导的辽吉边区军一部转战到绥芬河、宁安地区,联络抗日武装1000余人,组成绥宁反日同盟军; 李延禄领导的游击军也在宁安、汪清地区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得到日军士兵伊田助男①送来的10万发子弹的帮助。 发展抗日统一战线,建立人民革命军1933年1月,中共中央致信满洲省委,要求省委联合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以此作为党的总策略方针。同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央指示,检查过去“左”的关门主义错误,决定在抗日游击战争中广泛建立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并争取党在游击战争中的领导权。 根据中央指示和省委决定,南满游击队于1933年9月改编为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此后,独立师转战于辽吉两省东部边界,打击敌人的“讨伐”部队,攻克三源浦,凉水河子等重要村镇。1934年4月,独立师联络附近20多支抗日武装,在?鹘?今靖宇)那尔轰附近开会,通过抗日联合宣言,产生联合军总指挥部,公推杨靖宇为总指挥。此后,各抗日武装互相配合,在通化、临江、金川县境同日伪军激战多次,给敌人以严重打击。11月,独立师扩编为第1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军辖两个师,共1600余人。 东满游击队于1934年2月改编为人民革命军第2军独立师,朱镇任师长,王德泰任政治委员。接着,独立师避开敌人“讨伐”部队主力,分兵向汪清、宁安、安图等地转移,开辟新区,先后攻克汪清大甸子、大沙厂子和安图县城等地,歼敌600余人。1935年5月,独立师扩编为第2军,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军辖4个团,共1000余人。随后,第2军又联络附近的抗日武装,建立东满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 珠河游击队于1934年3月联络20多位义勇军首领,商定建立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并公推赵尚志为总司令。随后,珠河游击队改编为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李兆麟任政治委员。哈东支队和联合军其它部队互相配合,先后在三岔河、五常城和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沿线打击敌人,歼敌数百人,开辟了道南、道北两块游击根据地,根据地内建立了抗日政权,拥有1000余人的青年义勇军和5000余人的农民自卫队。1935年1月,哈东支队扩编为人民革命军第3军,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不久,第3军又联合谢文东的民众自卫军、李华堂的吉林自卫军和祁明山的明山队,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赵尚志被推选为联合军总指挥。 游击军于1933年6月由宁安、汪清地区北上,在密山会合亮山、金山、友山、常山、小白龙等山林队,约定统一编制、统一指挥、独立活动、协同①伊田助男是日本共产党党员,被强征到日军服役。他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同情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3年3月13日,他开车将子弹送到游击队附近,留下致敬信,然后破坏了汽车,从容自尽,表现了一个国际主义战士的崇高精神。 作战,组成人民革命军,推选李延禄为负责人。随后,革命军主力第2团返回宁安,一部留在当地,会合密山游击队打击敌人,并一度攻破密山县城,缴枪130余支,筹措了大批物资。1934年11月,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李延禄任军长,吴平任政治委员(未到职)。 1935年5月,烧河游击队编入第4军,全军发展到1600余人。在此期间,绥宁反日联合军也粉碎敌人的两次“讨伐”,1935年2月,同宁安反日游击队、革命军第2团合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军辖两个师,约1000人。1936年1月,汤原游击队在第3、第4军的帮助下,改编为人民革命军第6军,夏云杰任军长,李兆麟代理政治部主任。 1933年至1935年这段时间,党和游击队纠正了“左”的政策,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使抗日游击战争得到迅速发展,游击队发展成为6个军,共6000余人,为游击战争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高潮,部队改编为抗日联军1936年2月,东北抗日部队领导人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决定现有各部队全部改组为东北抗日联军,并准备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以便统一各部队的指挥。 根据上述决定,人民革命军第1、第2军于1936年春改称抗日联军第1、第2军,两军各有3000人,领导人不变。在粉碎敌人的“讨代”中,两军战斗力不断提高,第2军一次就在敦化寒葱沟歼敌500余人。同年6月,第1、第2军合编为第1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王德泰任副总司令。 接着,第1路军为了打通同党中央和红军的联系,以第2军在原地坚持斗争,第1军由金川地区出发西征。6月下旬,第1军在本溪赛马集歼灭伪军邵本良部1000余人,前进到岫岩以北地区,因部队伤亡过大,被迫东返,同年冬,又进行第二次西征,仍未达到目的。坚持根据地斗争的第2军先后取得抚松城、扫荡河、代马沟等战斗的胜利,歼敌700余人,并两次进入朝鲜作战,部队发展到6000余人,军长王德泰在11月战斗中牺牲。王德泰是山东人,幼年随家人逃荒到东北,1932年参与创建东满游击队,是东北抗联的著名将领,牺牲时年仅28岁。 人民革命军第3军成立后,以一部兵力坚持哈东游击区斗争,军部率两个团东征,活动于依兰、方正、通河、汤原地区,并在汤旺河建立后方基地。 坚持哈东斗争的第2团遭敌重兵包围,团长王惠同和政治委员、著名女英雄赵一曼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后英勇牺牲。1936年夏,第3军开辟了木兰蒙古山游击区,部队改编为抗日联军第3军,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共6000余人。此后,为避开敌军“讨伐”,第3军军部率部分兵力,经铁力、海伦翻越小兴安岭,向黑龙江沿岸的逊河远征,当到达逊河时,兵力损失过半,被迫返回汤原地区。 在此期间,抗日同盟军第4军改称抗日联军第4军,李延禄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反日同盟军第5军改称抗日联军第5军,周保中任军长,宋一夫(后叛变)任政治部主任:人民革命军第6军改称抗日联军第6军,夏云杰任军长,李兆麟任政治部主任:原第4军第2师扩编为抗日联军第7军,陈荣久任军长。各部队都在原游击区的基础上,扩大了活动区域,壮大了部队,粉碎了敌军“讨伐”。 除上述我党直接组织领导的7个军以外,还有一些抗日武装,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团结争取下,先后加入了抗日联军序列。这些部队是: 原依兰土龙山民众自卫军改编的抗日联军第3军,谢文东(后投敌)任军长,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 原吉林自卫军余部编成的抗日联军第9军,李华堂(后投敌)任军长,李熙山任政治部主任;原东北反满义勇军改编的抗日联军第10军,汪雅臣任军长;以金矿工人为基础组成的反日义勇军(原明山队)编成的抗日联军独立师(后扩编为第11军),祁致中(祁明山)任师长,金正国任政治部主任。到1937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0个军、1个独立师,共2万余人。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战争的一部分。经过近6年曲折复杂的斗争,终于形成了相当多的部队,相当大的游击区,相当规模的斗争局面,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宝贵贡献。 但是,东北游击区态势孤立,游击战争始终停留在初级阶段,建立统一指挥机构的计划始终未能实现,各部队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同时,游击区域虽扩大到南起鸭绿江口,北至黑龙江畔,绵延千余公里,但始终没有建立起真正巩周的根据地和革命政权,没有与之配合作战的地方武装,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游击战争的发展。 从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极重要时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地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创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首先实现由北代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领导全国广大地区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创建红军,有计划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和扩大,中国工农红军实现由游击战到运动战的军事战略转变,组成主力兵团,依托根据地,粉碎敌人多次大规模“围剿”,巩固,扩大了红军和根据地。由于工明“左”倾错误领导者推行冒险主义军事战略,使革命战争遭受严重挫折,红军主力被迫撤出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着重纠正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党和红军战胜数十万敖军的围追堵截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终于将革命大本营奠基在西北。最后,党和红军经过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国内和平,初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和向抗日民族革命战争过渡铺平了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和中国红军,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不但粉碎了强大敌人的多次围攻,而且消灭了近百万敌人;克服了自己内部的多次重大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重大错误,保卫了革命斗争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党和红军的政治水平和思想水平。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走向成熟;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通过曲折的道路,走向胜利。 经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不但形成了自己正确的政治路线,而且形成了自己正确的军事路线,建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锻炼出一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造就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坚强骨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历史性成就,是党和红军以自己的艰苦奋斗和几十万革命者流血牺牲所获得的。它不仅为直接抗战做好了准备,而且为夺取全国的单命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