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千家诗》于漪①童年时无知,不知艰辛,总爱把生活编织成美丽的花环。及今回忆,童年生活也确实富于情趣,充满幻想。说起来今天的少年不易相信。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哪像今天这样几乎家家有电视机,户户有录音机?那时收音机很少,留声机也不多,听唱片是一种特别享受,开留声机发条即使摇得酸手也甘心。电影院很少,票价高,对孩童来说,看一场饱眼福也不容易……条件如此贫乏,童年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花环的竟有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有光纸石印本的《千家诗》。②我们祖国大地山河非常美丽,我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变幻的风云真是让人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的诗就是歌咏祖国风物,而且按春夏秋冬顺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会依次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蛾俱耐冷”、“月中霜里斗蝉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③小时候最喜欢过年过节,《千家诗》中对重要节日如过年(我们现在称作“春节”了)、清明、七夕、中秋、冬至等无不有诗。一到清明,就想起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一到中秋,不禁感慨地吟诵苏轼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特别是新年吟诵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挑换旧符”,心里有说不出的欢乐。《千家诗》中这些风俗大大增加了童年的生活情趣。④熟读《千家诗》,能丰富幼小心灵的想像力。不说别的,只看诗句中丰富的颜色就给生活涂上了多么绚丽的色彩。“万紫千红”,“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真叫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小脑袋里常常浮现五彩粉呈的世界。那时总觉得诗比说话、散文多点什么,可又说不也所以然。只觉得一首诗尽管寥寥数字,但表达的内容丰富,能使人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幅生动的图景。长大以后读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方知好诗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多读好诗,脑子不干枯,思绪常绵绵。人们皆知东西老化、硬化就不中用。对人来说,思想老化、硬化最可悲。我认为多读点诗能活跃思想,丰富想像,使脑子“软化”呢。⑤《千家诗》就是这样丰富了我童年的生活。如今一吟诵到其中的诗句,就能唤起童年生活的回忆,那么动人,那么亲切。⑥可是,历来人们对《千家诗》的评价并不高。我查了查《辞海》中的《千家诗》这一词目,评论是:“编选庸陋,注解肤浅,时有谬说。”这也是实情,它比起目前出版的许多儿童诗的确差得多。但奇怪的是新出的许多好的诗选似乎未曾像《千家诗》旧时对儿童起那么大作用。这不禁又使我联想起对培养绘画起大作用的《芥子园画谱》,当今许多老一辈国画家都与它有深厚因缘。大画家潘天寿也有此经历,《潘天寿传略》中记载:“不久,又凑钱购得《芥子园画谱》一套,更是如获至宝,欣喜若狂……追本《芥子园画谱》成了学画惟一启蒙教师,并进一步激发了对绘画的热爱。”无疑,当今有许多比《芥子园画谱》编得好的学画教科书,似乎也未能像《芥子园画谱》旧时起那么大作用。我从中想到:读诗也罢,学画也罢,即使条件大大改善,学习中不一心一意陶醉其中,也未见得一定取得好成果。学习归根到底要靠自己。⑦我手头现在还剩有一册有光纸石印的《芥子园画谱》,当然印得很差。但每当我翻到它就会想起我原有那本破旧的《千家诗》,可惜它在十年动乱中与其他许多书一道遭劫了。⑧阴霾过去,日月重光,祖国文化又开始繁荣。书店的书丰富起来,《千家诗》重新编印出版,不同版本一种又一种,每出来一本,我就买一本,它们确实给我不少欢乐。尽管如此,我还是难以忘怀失去的泛黄破损的《千家诗》,是它,曾经编织过我童年生活的美丽花环!就你学过熟悉的一首诗对第四段中的“状难写之景……”的理解

热心网友

有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