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由政府专卖已经经历了好多朝代了。初衷是什么?

热心网友

夫自古之中国,都有专卖政策,盐有盐专卖,铁有铁专卖,茶有茶专卖,酒有酒专卖。。。。。。所谓专卖,是权利集团,利用权力,垄断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中的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过去叫专卖,现在看来就是国家垄断,它们全都享有源自垄断市场的“无风险”利润。随着社会或稳定、或动荡,专卖又幻化出多种样式:有官制官收官销,民制官收商销,有民制官收官商一体销。。。。。。。可是,无论怎样幻化,权力就犹如一只“看得见的手”,控制控制再控制。中国专卖思想的起源,大概来自战国时期的管子,司马迁说:“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管子在当时采用的办法就是“盐”专卖。为什么采用专卖,因为国家在专卖制度中,直接可以赚大钱!这要比收税来得痛快,而且使用的行政成本要底的多。管仲曾经算了一笔帐:“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此其大历也。“盐百升而釜。令盐之重升加分强,釜五十也。升加一强,釜百也。升加二强,釜二百也。盅二千,十盅二万,百盅二十万,千盅二万。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禺策之,商日二百万,十日二千万,一月六千万。”管仲以月为计算单位,把齐国人对食盐的需求量和加价收入额加以计算:不论成年男女(“大男大女”),还是未成年幼儿(“吾子”),每月都需食用数量不等的食盐。只要每升盐加价半钱,一釜(一百升)就可多得五十钱。如果一升盐加价一钱,一釜就可多得一百钱。依此类推,一升盐加价二钱,一釜可多得二百钱,一盅(十釜)可多得二千钱,十盅可多得二万钱,一百盅可多得二十万钱,一千盅可多得二百万钱。一千万人口的国家,一日可多得二百万钱,十日可多得二千万钱,一月可多得六千万钱。。

热心网友

这是国家垄断,利益的驱使。其实,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过食盐专营。圣雄·甘地就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带头反对英国人在印度的食盐专营作为反对英国人殖民统治的一个突破口。但是,现今世界,食盐的利润率虽然还是很高,但是利润值已经不算多么了不起了。可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讲,这点利润值也很需要,所以就“与民争利”了。最令人反感的,正就是统一销售“加碘盐”!明明不需要补碘,甚至碘过剩,只能把碘盐多煮煮。政府工作人员如果真的关心百姓健康,那应该普及知识,告诉缺碘地区的百姓:碘盐应该在食物煮熟以后再加,否则根本没用。

热心网友

关系到全民的生活,自然就不会让个人经营。

热心网友

我国自古以来就实行食盐专卖,以免奸商牟利;近几年,国家为了人民健康全国食用营养盐(如加碘等),更得专卖啦。

热心网友

我们这临海是产盐区,原盐0.3-0.4元/公斤,经过简单加工精盐2.00元/公斤,食盐由盐业公司独家生产并专卖,盐务局负责监督,盐业公司就是盐务局的下属公司,其他任何单位都不得加工食盐,公司个人都肥的流油,独家生产独家卖。烟草也是专卖好在不是专卖局生产,有多家生产厂多种品牌,而食盐就这一种爱买不买。这就是“专卖”。

热心网友

卖盐赚钱倍

热心网友

是由于这种商品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如果任凭市场自由买卖,极有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赚取不义之财,这种产品品种内容复杂,人们一般很难通过肉眼分出真假.即使每个朝代都在此问题上不同程度采取了较严厉的措施,但仍有少数不法之徒,斗胆冒险.其原因就是如此.国家对一些特殊商品进行专营,其初衷就是为了保障社会的稳定.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各种监管机制的完善.国家会在某个环节放开不是不可能.正如以往的食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