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说的详细点,你的哪个命令是什么?政府前后的命令是什么?

热心网友

有关“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政策,多年来都流传说:是蒋介石下令让张学良不抵抗的,但后来又把不抵抗的责任都归到张学良头上。张学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现在史学界正在对此进行澄清。这里专门介绍张学良晚年对此问题的说法。    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谁下的    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中央政府。他是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谈这一问题的。    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说:“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衅而扩大事件。”“到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是国民中央政府下达过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负责任。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政府。”    但日本广播协会的采访录认为:“关于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极力证明并非蒋介石的责任,考虑到他现在所处的立场,不得不做如是说。”意指张学良身居台湾,出于处境,不能不这样说,上述不能代表张的真实思想。    其实不然,张学良从来是好汉做事好汉当的性格。一般来说,他不大会屈从于形势,言不由衷。特别是到了1990年,不仅蒋介石早已逝去,蒋经国亦已辞世,他已基本上获得自由。是年6月1日,台湾政要张群等人和张学良的亲友在台北圆山饭店公开为张九十岁生日庆寿,或可视作张学良获得自由的一个标志。日本广播协会采访他是在这之后。没过多久,他即赴美访游。假如说,蒋氏父子,尤其是蒋介石在世时,他谈历史问题还有所顾忌的话,这时他应是可以直言了。也正因为如此,他这时才主动邀请华人历史学者唐德刚教授“为他的回忆录捉刀”。1991年张学良赴美在纽约期间,他又主动要求与哥伦比亚大学年轻留学生座谈抗日战争历史,由此引发了哥大口述历史处与张学良合作,记录他口述历史的工作。    张学良说:此事与蒋介石无关    1991年5月28日,张学良在纽约曼哈顿中城贝公馆接受纽约东北同乡会会长徐松林偕老报人李勇等8人访谈时,有人提问:“大陆拍摄的电影《西安事变》说:蒋介石下手谕,令你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没有这道手谕呢?”张学良立即回答:“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张学良不止一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问题,他都是这样说的。他不仅公开答记者问如是说,即在私下对他所信任的人也同样是这样讲的。有文章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曾给张学良10余件电报函件,令其不抵抗。张学良的部下王卓如、阎宝航建议他将这些电报妥为保存。后来张氏夫人于凤至让张学良赴欧考察时,特地保存在伦敦汇丰银行保险柜中。因为有这些函电,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即以此威胁,使国民中央政府和蒋介石不敢加害张学良。但有的学者指出:阎宝航、王卓如晚年均在大陆,也写过有关张学良的文章,但均未提及将不抵抗命令原件存于汇丰银行这样的大事。据为张学良所信任,替张氏记录口述历史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张之宇记载:“张氏曾自疚,告诉笔者:我是封疆大吏,中东路,“九一八事变”,对苏、日关系,平时我有自主权,不能说有了事,就推卸责任。外间传说我有蒋(介石)先生不抵抗手谕存在于凤至手中,是扯谈。于凤至不是那种人。”张学良说:是我的责任,不能诿过他人    著名华人历史学者唐德刚应张学良之邀,为他录载他的口述历史。唐记载了张学良回答他询问“九一八事变”不抵抗问题的一段谈话。张学良与唐德刚谈话记录中,对“不抵抗命令”有如下一段记述:“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不但书里这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张学良说:“那个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冲突,他来挑衅,你离开他,躲开他。”他解释当时他为什么下令不抵抗:因为过去对日本的挑衅,一直“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当时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东北那么大的事情,我没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指用武力侵占整个东北——引者注),我对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报也不够,我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我要负这个责任。”张学良说明:“这就是我给你的解释。不抵抗,不能把这个诿过于中央。”    唐德刚教授笑着感慨道:“我们听了五十多年了,都是这个说法呢,都说是蒋公给你的指令呢!”“……都说蒋公打电报给你,说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民族国家于不顾。又说你拿着个皮包,把电报稿随时放在身上。”唐教授探询地问张学良。张学良回答说:“瞎说,瞎说,没有这事情。我这个人说话,咱得正经说话。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    张学良自述,“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下不抵抗命令者,是他自己,而非中央政府。这是对“不抵抗主义”责任最有力的澄清。  。

热心网友

他怕怕

热心网友

攘外必先安内

热心网友

历史还没有搞清。

热心网友

蒋介石在8月份对张学良说,要他对日本可能的军事行动不要抵抗。为什么扯到8月份?因为这时候东北发生了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所谓中国军队枪杀了日本人中村(其实是日本军官,搞便衣侦查),中国农民殴打杀害日本开拓民(其实是被日本驱赶到中国来开拓的朝鲜人,由于他们抢夺中国农民的耕地,当然爆发械斗,而且各有伤亡)。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后,日本军队天天实战军事演习,要求中国解决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傻子都能看出来日军早晚有行动。所以蒋介石要求张学良对日本可能的军事行动不要抵抗,以忍让为主。这样,918事变当夜,中国军队当然执行命令了,而且东北军高层给底层官兵的命令是:“挺着死,为国成仁”。就是说,日本人向你开枪你也不能还击,向你捅刺刀你也不能还击,这种行为,不是胆小怕事是“为国成仁”。所以800名日军居然攻占了有几万东北军驻军的沈阳。所以以918当夜蒋介石没下过不抵抗令来狡辩,是玩文字游戏。918后蒋介石也没干啥抗日工作,在长城象征性同鬼子打了一下就签订“塘沽协定”,“塘沽协定”规定双方就地停火而且不得跨过停火线,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军队不得进入日本的已经占领地带。为了切实履行“塘沽协定”,表达诚意,蒋介石还下令痛剿冯玉祥组织的“察哈尔抗日义勇军”等反日武装。蒋介石还呼吁人民“和平未到最后关头,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取逆来顺受之势,等待国联裁决”。。。。后面的华北危机中,蒋介石继续退让,甚至下令中央军撤出华北,国民党撤出华北。让华北地方自治。签订何梅协定。从蒋介石918后的表现看,看不出他会同日本开战,无论有没有“片纸证据”,都可以看出他的“和平未到最后关头,决不放弃和平”的精神。。

热心网友

因为老蒋还想当总统。

热心网友

东北原来就不是老蒋的地盘,东北原来是张的地盘,老蒋自然不会过于敏感。加上当时老蒋的核心利益是巩固关内的国民党政权,当时日本并没有能力吃掉中国,而老毛此时正在闹革命,要的是老蒋的江山。此所谓阶级矛盾高于民族矛盾。到了37年日本要全中国,这样变成了日本要老蒋的江山了,所谓民族矛盾高于阶级矛盾。这才开战!

热心网友

日本人只要我的江山,不要我的脑袋,共产党不仅要我的江山,还要我的脑袋

热心网友

老蒋 在 77事变后的讲话是振奋人心```里面解释了他918后不抵抗的原因`就是那段:“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要是当年毛主席失败了``我们现在一定人人会背着个``哈哈```当然这只是他的一面之词````不过还是有几分真话的

热心网友

晕 是这样的 第一,当时国民政府里有相当一部分的亲日派! 第二,美国不想太早刺激日本,毕竟德国更可怕! 第三,老蒋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看上去是对的,但是在当时,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时这个就连屁也不算了,这个也是老蒋打不过毛主席的原因,建议楼主有空看看马克思的书! 第四,客观上说,当时我们的军队实在是不行,老蒋被毛主席打怕拉,怕日共合作[充分表现老蒋是个笨蛋]。 至于的命令嘛,就是电令张学良“缴共事大,东北一事可作为地方事件解决,避免与日军发生冲突,一切等政府交涉” “此事政府已向国联申诉,全国务必保持镇静严肃之姿态,以待公理之解决” 就是这样了!

热心网友

原因可多了,真正说起来可以编一本书了。

热心网友

就是一句话,攘外必须先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