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美国给了什么?有利的。
热心网友
反正是不安好心!加沙地带的现状 加沙地带位于地中海的东南角,长约45公里,宽5—12公里,总面积为360平方公里。边界线长62公里,其中51公里与以色列接壤,还有11公里与埃及的西奈半岛相连。根据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以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加沙地带归属巴勒斯坦。由于巴勒斯坦以及阿拉伯国家强烈反对这项决议,在1948年5月以色列国宣告成立后,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战后,加沙被埃及军队占领。1967年阿以爆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又从埃及人手中夺取了加沙。时至今日,以色列一直控制着加沙地带。 目前,加沙共有145万巴勒斯坦人,其中包括87。8万难民,这些难民都是在战争期间从以色列境内逃到这里。加沙共分为加沙、汗尤尼斯和拉法3个城市,44个乡村及8个难民营。加沙的居住条件相当恶劣,是世界上人口居住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4730人左右。那里土地贫瘠,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百姓主要靠到以色列境内打工为生。自2000年9月巴以爆发冲突后,以方时常以此为借口关闭边卡,许多加沙巴勒斯坦人失业,没有收入来源,生活苦不堪言。以色列在加沙的犹太人定居点是在1967年占领加沙后建立的,现在共有21个定居点,占地54平方公里,约占加沙总面积的15%,有8000多名定居者,人口只有巴勒斯坦总人口的0。55%。定居点内有可耕地32平方公里,主要种植蔬菜、水果和花卉。为保护定居点犹太人的生命安全,以色列在加沙驻扎了近万名以军士兵,人数超过了定居者。他们的职责甚至包括接送定居点孩子去以境内上学等。撤离计划的真实意图 2000年9月巴勒斯坦发起第二次起义反抗以色列的占领。巴激进组织的自杀式袭击和以色列的军事报复行动使冲突愈演愈烈,陷入了恶性循环。双方人员伤亡惨重,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完全失去了互信,中东和平“路线图”受阻。 在此情况下,以总理沙龙在2003年11月首次提出“单边行动计划”。根据这一计划,以色列将单方面撤出建在加沙地带所有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北部4个定居点,建立一条更为容易防守的“安全边境线”。今年2月16日,以议会通过了撤离计划。政府将拨款38亿谢克尔(约合9亿美元)对定居者进行经济补偿。 此间中东问题专家认为,如果这次撤离行动能按预定计划顺利进行,这将是沙龙的一大“胜利”,既可在国际社会上赢得“和平之士”的美名,又可规划其未来的蓝图,实现其推行撤离计划的真正意图。沙龙的意图就是放弃加沙地带,巩固在西岸的犹太定居点,欲将西岸地区58%的领土合并到犹太定居点内的战略。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沙龙已经选择好以下的措施:拆除一些偏远地区和那些不能合并在一起的小规模的定居点;欲将整个约旦河谷地区、巴勒斯坦山脉中间的东部地区、东耶路撒冷、西岸最大的定居点阿杜明、所有西岸定居点及连接这些定居点的公路都划归以色列境内;让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居住在分散的、人口稠密的村庄小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