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宝宝现在已经一岁零两个月了,一直以来身体都还可以。在今年7月1日(一岁多半个月)时突然发了一次烧,没有其他并发症出现,到医院打了三天针才退烧,退烧后开始咳嗽,服用利巴韦林、柴黄颗粒及唯正小儿止咳颗粒一周后止咳。医生认为是病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而已。但在今年8月15日,宝宝又发烧了,服用泰诺林退烧,一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不过经医生查喉咙仍有点发红。17日服用了利巴韦林、柴黄颗粒,18日看她好像没什么事就停了。近两天本地降温,风大。19日上午带她出去玩了一下,下午发现宝宝开始长疹子,从颈部开始,到晚上时腹、背都出现了小红点,20日早上基本遍布上半身,脸上也有,只有脚和手臂上暂无。小红点较19日刚发时要小,基本为黄豆大小,没有明显突出,用力压不褪色。我想请教一下各位专家:1、她这两次病有无相似之处,是否有关联?2、她现在这次出疹子主要是什么病?原因是什么?要如何治疗?会不会有后遗症留下?3、平时要注意一点什么?

热心网友

1。两次发热间隔2周,应该算两次发病,没什么关联;2。婴幼儿常见的出诊性疾病有麻疹、风疹、幼儿急疹,均为病毒感染所致。如果注射过麻疹疫苗,则应首先考虑后两种。3。另外还应结合当地是否有小范围的某种出疹性疾病流行。4。治疗主要是抗病毒和对症治疗,服用中药,效果也良好;5。一般来说预后良好。祝宝宝早日康复!

热心网友

发烧引起的热疹,没关系的,过两天自然就褪了。

热心网友

去问一下专门的儿科医生.

热心网友

一般小孩子发烧,这是身体的自我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排除体内毒素的过程。我们现在的认识误区太多了,本来人体发烧,咳嗽等症状是对健康有好处的正常反应,可我们往往听信医院的治疗建议---退烧,止咳等,这样虽然“看起来病好了”,可实际情况是身体内的毒素并未排除,那些治疗方法仅仅起到抑制病症的作用,治表不治本。而且,这种治疗方式用的次数越多,身体的抵抗力就会越差,病也会越治越多! 小孩子其实...

热心网友

一般小孩子发烧,这是身体的自我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排除体内毒素的过程。我们现在的认识误区太多了,本来人体发烧,咳嗽等症状是对健康有好处的正常反应,可我们往往听信医院的治疗建议---退烧,止咳等,这样虽然“看起来病好了”,可实际情况是身体内的毒素并未排除,那些治疗方法仅仅起到抑制病症的作用,治表不治本。而且,这种治疗方式用的次数越多,身体的抵抗力就会越差,病也会越治越多! 小孩子其实很耐高烧的,一般不会烧出什么毛病来,发烧一次,身体的抵抗力往往会增强一次,而抑制正好起到相反作用。一次次的抑制治疗法只能让毒素在体内组织器官一次次集聚增多,这就会造成两方面后果,其一,由于堵塞营养通道,造成细胞营养不良;其二,毒素废物会慢慢腐蚀组织细胞。这都会引起组织器官功能低下,产生亚健康和慢性病。毒素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引起组织细胞大量坏死直到身体不能自我复员的地步,那相应的组织器官的大病变就会到来,这时候也就无可挽救了! 人体自身很会调理自己,他会自觉地将身体吸收和产生的绝大部分“垃圾”——新陈代谢废物以及对身体有害的毒素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这些途径包括大小便,出汗,咳嗽,呼吸,流鼻涕,打喷嚏,呕吐甚至于脚气,青春痘等一些慢性病症。 当体内毒素实在太多,每天又吸收许多毒素,身体的自我排毒能力又因为各种因素大大降低,那么身体自己一时半会不会将毒素排除干净,这样,有些看似病症的排毒现象就会持续很长时间,比如好多人的脚气往往在用了许多药物后还发作,原因就是体内酸毒并未排除干净,而真菌往往喜欢在这种环境滋生。同样的,老是发烧,咳嗽也是一样的道理。 小孩子身上的疹子一般不会有什么后遗症,最好给她用金钙力涂抹,几天就会下去。详细咨询:wenjian@

热心网友

没去医院看吗?你孩子按时打防疫针吗?如果坚持按时打了,那么可以排除麻疹的可能性,也许是"幼儿急疹",一岁左右小孩容易得幼儿急疹,就是先发烧,后出疹,疹出烧退,不要见风,注意吃清淡些,等疹子出到手心脚心,出透应该就会好了.

热心网友

恩 那是发烧引起的没事的过了一 两天没事哦

热心网友

麻疹!我家小孩也是一样的!

热心网友

水痘

热心网友

看你的描述,宝宝的症状象是得了病毒疹,这是因病毒感染而产生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平时要注意给宝宝多吃清热解毒的食物,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少吹风,适当吃些小儿抗病毒的药,一个星期基本上就可以痊愈了,不必担心!

热心网友

幼儿出疹性疾病的居家照顾 出疹性疾病在婴幼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有些疹子极为相似不易分辨;还有许多似是而非的民间传说,认为出疹子不能外出、不能吹风或洗澡等不正确的观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1)婴儿玫瑰疹 最主要的特征是病童会有3至5天的发烧,可能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咳嗽、流鼻水。退烧时会出现红色的斑丘疹,从躯干,渐...

热心网友

幼儿出疹性疾病的居家照顾 出疹性疾病在婴幼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有些疹子极为相似不易分辨;还有许多似是而非的民间传说,认为出疹子不能外出、不能吹风或洗澡等不正确的观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1)婴儿玫瑰疹 最主要的特征是病童会有3至5天的发烧,可能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咳嗽、流鼻水。退烧时会出现红色的斑丘疹,从躯干,渐渐至颈部、脸部、四肢,这些疹子通常不会痒,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在照顾时,最重要的是在高烧期,有时会引起抽筋,但通常是良性且不会留下后遗症;在出疹期,病童可以外出、洗澡,也不需禁食某些食物. (2)水痘 出疹子时会同时出现发烧,刚开始的疹子为斑丘疹,然后形式有如露珠状的透明水泡疹,接着化脓形成结痂,而且这四种不同形式的疹子可以同时出现在病童身上,疹子会产生剧痒。 在出疹期每天应该要为病童洗澡,同时更换衣服、床单,另外要修剪病童的指甲,以免因抓痒而造成皮肤的续发性细菌感染,甚至可让幼儿戴手套。出疹过程约需一星期,在此期间均具有传染能力。 (3)麻疹 状为高烧、咳嗽、流鼻水及结膜炎,口腔颊侧内会出现科氏斑的小白点,而后产生红色的斑丘疹,由脸部、颈部、上肢至躯干,再到达下肢;接着疹子按顺序消褪,皮肤会出现脱屑及留下色素沉着。 传统认为出麻疹时,不能吹风洗澡,身体要包的密不透风或禁食某些食物,这样疹子才会完全出来,如此反而更易引起并发症。在出疹期,可用清水清洗皮肤保持干净,尽量让病童休息或做适度的活动;如发高烧,应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不可穿太多的衣服,甚至可使用退烧药降温。 (4)德国麻疹 德国麻疹的症状较轻微,开始时只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接着颈部及头部的淋巴结会肿大;红色的斑丘疹只要1天就可由头颈部开始,然后延伸至躯干及四肢,这是与麻疹的最大不同点。接着疹子由头颈部开始消褪,只维持约2天的时间,且不会产生皮屑或留下色素沉着。 照顾这类病童与照顾麻疹病童相似,均可洗澡,病童能在舒适的环境中休息。 (5)猩红热 这是细菌性疾病,主要的症状为发烧、咽痛、头痛、腹痛及呕吐,在发烧的同时出现红疹,其疹子的特性为颗粒较粗,摸起来像砂纸,另外皮肤通红像被太阳晒伤一样,在身体的皱折处会出现红色的线条,同时会有草莓舌及扁桃腺有白色化脓物覆盖。 猩红热的疹子通常需数天后才会消褪,会有脱皮现象,尤其在指尖处最为明显。照顾病童时应遵从医师指示使用抗生素;另外也可洗澡,并可以外出,不必限制活动。 麻疹出疹前慎用解热药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多在冬、春季。患者多为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等。随着麻疹疫苗接种的普及,麻疹的发病率大大降低了。但是,近年来我国麻疹发病率又开始增加,而且发病年龄也由小孩趋向成人化(成人麻疹),原因是注射麻疹疫苗不像得过麻疹那样能使人产生永久的免疫力,麻疹疫苗在人体内产生的抗体一般只能维持10~12年,部分儿童甚至在4~6年后体内抗体就全部消失了。   典型的麻疹病程分为三期:1.前驱期:又称炎症期,病人有发烧、流泪、流涕、咳嗽,发热2~3日后在口腔两侧颊黏膜表面出现针帽大小、周围红晕的白色斑点——柯氏斑。2.出疹期:病程4~5日后进入出疹期,前期症状加重,病人眼睛发红怕光,不愿睁眼,体温高达39 ℃~40℃,持续不退。起初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高出皮面2~5毫米的斑丘疹,逐渐向面、颈、胸、背、腹部、四肢及全身蔓延,并陆续增多融合成片,最后以鼻尖部、手心、脚底见疹即为麻疹出齐。约经3~5日,如无并发症,皮疹即按出疹先后顺序退疹,体温开始恢复正常,全身情况好转,皮疹3~4日退完。   麻疹患者的发热和出疹是必然的病理过程,出疹前期和出疹期,体温高是属于正常病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发热是机体与致病因素做斗争所产生的一种自卫反应,对机体是有利的,并且小儿对发热的耐受力要大于成人,所以一般不主张使用退热药,家长对此也不必惊慌。   出疹前期和出疹期之所以不主张使用解热药物,是因为使用退热药而使体温突然下降后,会加重病情,会使出疹困难,而且出疹不顺还容易产生喉炎、肺炎、脑炎等并发症(中医认为出疹是人体在向外排出火毒)。   如果在出疹前期和出疹期,患者体温过高,考虑到高热会使机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惊厥、衰竭、失水、虚脱等,可考虑应用物理降温的办法,如使用酒精擦浴、冰枕等退热。如果采用上述物理方法降温无效时,或者患者体温超过40℃以上,患者烦躁不安或有高热抽风史的婴幼儿,可酌情使用解热药物如阿司匹林、非那根等,使高热稍降,以防抽风等不良反应。   对于患者在退疹期高热或退疹后出现再度高热,则是属于不正常发热,提示可能患有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对于此时的高热则应迅速采取解热药物来退热。并发症是麻疹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发现并发症者应当立即送入医院救治。

热心网友

有可能出麻疹了,别晒太阳,别风吹,室内温度要稳(别忽高忽低),温水半拧干毛巾擦身(别勤了),正常服药,出疹子一周多就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