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最好在读高中前的那个暑假好好读读古文,提高下古文的水准~还有把一些大块头的书啃一下,积累就会进步,这样对高中语文应该会有帮助。因为高中语文的古文会比较困难~
热心网友
学好语文的“秘诀” 学好语文的“秘诀”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积累。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水平的提高也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大到一篇阅读,一篇作文,这些“台上十分钟”处处都要用到平时积累的“台下十年功”。 积累时要立足课本。课本中介绍了大量的文学常识,也有一些很好的知识归纳,从课前提示、课文、课后练习以及单元知识总结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语文基础知识。而且熟悉课本,也有利于作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各类文体的典型,认真分析课文有助于我们掌握文体知识,熟悉各种艺术技巧。课文是我们学习语言时丰富的源泉。其中不少词汇和句式都值得我们揣摩学习。而且课文还可以作为写作时的材料。2000年高考,一位山东考生的作文《冷香飞上语文》就将课文内容信手拈来,一样写得文采飞扬。 积累时要充分利用日常练习。练习,不但可以检验学习的效果,而且还有利于我们积累。例如说练习时遇到一些生疏的字词,就不妨用练习本将它们抄下来,而遇到一些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则可以用红笔标记出来,再反复记忆,直到牢记为止。做成语辨析的练习时,将遇到的容易误读错认的成语最好也摘抄下来,并且将由成语词典上查到的成语的准确解释和标准用法也注在旁边。 积累时要善于做知识总结。对于一些比较零散的知识,可以把它们系统化,这样复习起来就有线索,容易一目了然。比如文言文知识,可以归纳整理常见的一词多义的文言实词、虚词,总结常见的文言句式和活用用法等。这样,遇到一篇没见过的文言文时,便能够应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文章,化陌生为熟悉。又譬如已经积累了很多常见病句,那么就可以按照病句的几种类型将它们分类,是赘余,是残缺,还是搭配不当等等。这样,可以将典型实例与基本语法知识相联系,既加深了理解,又简化了记忆。 用好工具书是积累的重要途径。平时应该有不想当然的作风,勤查词典、字典。不放过任何一个不认识的字,做到准确辨认字形,准确读出字音。平时有不会写的字不要敷衍过关,应该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遇到不懂的词语,要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多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学习文言文时也可以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平时多做课外阅读也是积累的好方法。学习语文,固然要学好课内知识,但不能忽略课外知识——课内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平时可以多读散文、诗歌,细细体味其中优美的词句、精巧的构思、高明的技巧,不妨反复咀嚼,摘抄记忆,化为己用。还有,阅读时应该注意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情况、写作风格,有助于理解作品。比较阅读也是课外阅读的一种。比如我们通过课本学过很多鲁迅的文章,就可以读一些他另外的作品,或是别人写同一件事的文章,与课文比较,也补充了课文。读了《记念刘和珍君》,也不妨再看看《死地》、《空谈》或《无花的蔷薇》。 要做好积累还应该坚持练笔。如果平时遇到引发感慨的事,可以写下来,为作文积累素材。如果觉得时间不够,可以写一个简而精的提纲。平时多认真观察周围,感受自己身边的生活,坚持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在写作文时就能文思如泉涌,不会无话可说或是说空话。根深才能叶茂,有了良好的知识积累,也就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就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建筑在沙滩的上的高楼终会倒塌,学习语文,也一定要坚持积累,为自己先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再求发展。 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再加上高三阶段的认真备考,就有可能在语文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那么下面就谈谈我高三一年来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准备考试的。 高三上学期是第一个备考阶段,这段时间我的重点放在积累巩固第1卷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大多比较琐碎,而且掌握这些知识需要一个反复记忆的过程,因此,我采取的方法是阶段重点与一线贯穿相结合的办法。阶段重点是指每一到两个星期重点复习一个,例如复习到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型,就要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这方面的总结与练习上。一线贯穿是在有阶段重点的前提下尽量复习得全面,基本上每个星期坚持做一份专题练习,并且用笔记本将做错的题或者做的时候不能确定正误的题记下来,利用平时零碎的时间反复地看。文言文的实词、虚词、活用以及句式归纳也该在这个阶段完成。在第一个备考阶段的目的是切实掌握基础知识,提高第1卷的成绩。 寒假是休息的时间,但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备考阶段。在这段时间里,我安排的重点是文学常识、文学鉴赏与练笔。复习文学常识要立足课本,仔细读“课前提示”与“课后练习”,熟悉作者的时代及其代表作,掌握有关的文学作品的体裁知识。文学鉴赏主要是指对诗词的鉴赏。首先要熟悉考试目标和考点诠释,然后可以通过练习去体味总结命题者出题的主要方法,从而掌握解题的思路。文学作品鉴赏的备考,要养成一拿到材料,就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关注作品的时代与背景,将自己代入诗词中去体会作者塑造作品中形象的目的,要表达什么感情与体现什么主旨的习惯,这样,解题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增强了。练笔则以积累素材为主,适当地做一些仿写练习,将练习中出现的句子巧妙化为自己作文中的语句。 从高三下学期初到“一模”是第三个备考阶段。这段时间的重点是现代文阅读与作文审题。阅读主要考查的是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文中信息的理解、筛选、提取和综合。在准备复习阅读时,我首先是再次复习了文体的知识,切实掌握每一文体的特点,阅读的时候便能对症下药,利用不同文体的结构思路去解题。然后则是从练习入手,体会解题方法。比如阅读常常考查评价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那么,可以从答案中总结出常见的几种表达技巧及其作用,以及学会如何紧扣文本,具体明确地说明,避免泛泛而谈地回答问题的方法。作文审题需要多练,才能准确地扣题。先看题目,再看提示材料,认真分析命题意图,确定写作的范围、中心与角度。然后根据自己的特长及题目本身的暗示选择一种适当的文体,再尽量联想,充分利用好课内外积累的知识,确定自己要选择的事例,最后列一个提纲。这个过程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多练写提纲,作文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也容易做到“开头点题,中间联题,结尾扣题”。在“一模”之前,应该完成对高中语文的第一轮复习,特别是要巩固好基础知识。 从“一模”到“二模”是第四个备考阶段。“一模”过后,往往会暴露出复习时的一些问题,这段时间就是查漏补缺的阶段,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第2卷四、五两大题解题水平的重要阶段。这时可以适当安排多做一些现代文阅读的主观题,以及扩展、压缩、仿写、变换句式的训练,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这个阶段也应该开始做一些模拟卷,以便熟悉考试的题型。 “二模”之后,是最后一个,也是最艰苦的一个备考阶段。除了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还应该回归课本,再抓最基础的知识,每一册课本的单元知识总结都应该认真地看,把第一阶段时做的知识归纳总结也拿出来复习,还有平时做的模拟卷,也要对其中的题目进行分析。高考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查,而且是对考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考查。在高考中,智力因素的作用固然重要,非智力因素也会直接影响成绩。一般来说,如果在假日能经常安排自己在9点到11点半这段时间做一套语文模拟卷,就能够在这个时间段将状态调整到最好。 考试前的心理调适也是很重要的。在考前几天的复习量应该逐渐减少,可以听听轻音乐放松一下,以轻松但不松懈的心态上考场。 语文是高考第一科,拿到试卷时难免会有些紧张。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镇定下来后,就可以检查试卷有没有问题,再浏览一下试卷,分配一下做题 的时间。第1卷一般在30—35分钟完成,第2卷的阅读应该在20分钟内完成,第五大题所需的时间约为15分钟,作文至少要一个小时。剩余的时间用于检查。做题的时候关键是看清楚题干的要求,而选择题则需要将四个选项都细细看完。答题的时候还要注意卷面的整洁,字应该尽量写得清楚整齐。。
热心网友
我也想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