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随控布局飞机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革新意义的飞机。人们预计这项以机载计算机为核心,以电传操纵系统为基础的新技术的出现。将会对飞机性能的改善和空战战术的变革带来巨大影响。 人们对战斗机性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个认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70年代以前,人们主要是用飞机的状态参数,即飞机的最大速度和升限等参数来衡量战斗机性能的优劣。 第二阶段。在70年代和80年代,人们又强调战斗机机动性的重要。衡量飞机的机动性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常规机动性。主要是飞机在轴向加速度、曲线角速度、滚转角速度和高度方面的改变能力。2。能量机动性,从飞机能量变化的角度来分析飞机的机动能力。它包括动能和位能。 第三阶段,80年代以后,人们又强调了战斗机的敏捷性。所谓敏捷性,简单讲就是机动性和可操纵性的结合。 它包括了加减速度变化率、角速度变化率、滚转角加速度等。如何使飞机达到高敏捷性,必须从飞机设计上想办法,如果仍然按照常规的飞机来设计,很难使飞机具有高敏捷性,而采用随控布局技术就不同了。 随控布局技术是指随着控制系统来进行飞机总体布局。具有这种技术的飞机装有各种飞行状态传感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在飞行过程中。 机载计算机可根据飞行员的意图、飞机的姿态、周围的气流条件,及时发出指令信号,主动控制各种操纵面,使操纵面上的气动力按需要变化,以提高飞机的机动性。 随控布局飞机(ControlConfiguredVehicle即CCV)简单的讲就是将主动控制技术应用到飞机上,通过电传操纵,提高飞行品质的飞机。概括他讲,随控布局飞机应用了两大技术,即主动控制技术和基本(常规)设计技术。主动控制技术(ACT).就是在飞机总体设计阶段主动地将自动控制系统与气动布局。结构、动力装置等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的设计,而全面地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并改善飞行品质。 从设计角度讲,设什初始阶段就考虑了飞行控制系统对总体设计的影响,可充分发挥飞行控制系统的潜力。从控制角度讲,在各种飞行状态下,通过传感器的指令,披预定程序操纵,可使气动力按需要变化,从而使飞机性能达到最佳。 主动控制设什技术与基本设计技术的区别是,基本设计技术是根据任务的要求,以气动力。结构和动力装置三大基本因素来确定飞机布局的,如飞机不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这时才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加以改善,也就是说。主动控制系统是后来加到飞机上的,对飞机的结构没有直接影响。而主动控制设计技术,则把主动控制系统提到和上述三个因素(气动力、结构和动力装置)并驾齐驱的地位,也就是在飞机布局设计之初就把控制技术与基本的三大技术同时考虑,因而使设计者可以利用飞行控制技术明显地提高飞行器的性能。 随控布局飞机也存在一定缺点,就是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一旦电子设备出了故障,飞机就很容易出事故。 随拄布局飞机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放宽静稳定性、直接力控制、机动载荷控制、阵风缓和控制、颤振抑制控制、乘坐品质控制等项。从目前的随控布局飞机来看,有的应用了其中的一项,也有的采用了其中多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