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天下赵州说柏林 柏林禅寺画中行,东寺钟声美名留。昔日壁水成佳话,塔影古柏话春秋。柏林禅寺画中行,殿堂楼阁中兴修。风吹铎铃叮咚响,宗风重振一眼收。开篇几句小诗,简略地勾勒出赵州柏林禅寺的历史沧桑。要知它的兴衰发展变化,请看以下简介。一、古刹史略赵州柏林禅寺,座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内石塔路东端路北。据清代光绪年间《赵州志》载:创建于东汉末年(公元200年),始称观音院,因附城之东,亦称东院,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悠悠岁月,朝代更选,几度兴废,在佛教禅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称古佛道场、畿内名刹。宋代初年(公元960年),赵州观音院易名永安院。到金代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因永安院触犯了金帝完颜永济之讳,于是采摭了赵州和尚从谂大师“庭前柏树子”之意,改名柏林禅院,柏林之名始于此。元代朝庭赐额柏林禅寺。明代以后,皆称柏林寺。新中国成立后,山门尚存吴伯石砖刻寺额“柏林寺”三个大字。1988年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决定:柏林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逐步进行修复。定名:赵州柏林禅寺。从柏禅寺1800年的历史兴废发展变化,总结出一条重要结论:随着历史的推进,天时地利契机到来,得人和则兴,失人和则废,大率如此。唐代,观音院高僧道深法师一度闻名遐迩。使玄奘大师于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西天取经之前,东游至赵州精心参学《成实论》。唐玄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5年)从谂禅师应信众之请,驻锡观音院。他是六祖慧能之三传,南岳、马祖之谪裔,为南泉普愿禅师的弟子,驻观音院四十载,弘扬禅宗,玄言禅理布于天下,道化大行,行业日隆,深受信众尊崇,燕赵二王曾听其说法,为赵王摩顶受记,遂为一方宗主,世称赵州和尚,真际禅师,开观音院鼎盛时期。五代战乱兵起,丛林荒废。宋代统一中国后,宋太宗皇帝御书永安院每岁度僧一人,开创佛教复兴的先河。金代,赵州改名沃州,平棘县(今赵县)棘薄乡(今沙河店镇)丁村戒师,名讳宋诠宗等律师,在柏林禅院一度改禅宗为律宗长达50年,高起梵宫,翻修大殿,使佛教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大金沃州柏林禅院三千邑众碑》记述了其丰功伟绩,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元代,柏林禅院进入了新的复兴发展时期。太宗窝阔台九年(公元1237年),归云老人住持柏林禅院,重建丛林,广拓院基,发展寺院事业,添置水硙水碾,置得负郭良田五千亩,库堂物资丰富,僧众巨增。元世祖十九年(公元1282年),住持月溪长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使丛林面貌焕然一新:大殿、侧殿、法堂、祖师堂、外库、僦寮、并诸祖绘像、西堂、云堂等,建筑错落有致,巍巍壮观。住持长老鲁云行兴禅师于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九月修造真际禅师塔,使寺院规制井井有序。元代成吉思汗皇帝,月阔台女皇帝、薛禅皇帝布圣旨保护柏林禅寺财产。从此,柏林禅寺进入了新的鼎盛时期,恢复了禅宗的历史面貌。明代成化未年(公元1465年),道源禅师住持柏林寺,增建了?陈?殿。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住持鲁峰禅师建成了大慈殿,将真际禅师石刻写真供养于殿内。至此,柏林寺内中轴线上纵列三座大殿--天王殿、?陈睢⒋笮郾Φ睿δ岬睿V档靡惶岬氖牵捍笮郾Φ疃?山头有吴道子画水:一幅曰文水--水势平缓,波涛不惊,潺潺流水,水波荡漾涟漪;一曰武水--巨流奔腾,惊涛汹涌澎湃,浪卷千层飞流直下。明王佥有诗赞曰:长夏公余访法台,水分文武势潆洄。狂澜疑有蛟龙起,幻迹惊看风雨来。共托恒河迷彼岸,似从苦海觅蓬莱。个中神物相呵护,名笔于今尚未灰。明代建成的大殿,竟有了唐代画圣吴道子画水,真神人也。文人墨客为此苦费心思,作了不少文章。清代饶梦铭《赵州十二景杂咏》中”吴道子画水“一诗揭开了谜底:鲸涛雪练斗精神,双管平分总绝伦。识得中山遗墨在,应嗤道子是前身。不言而喻,吴道子画水乃明代定州何生所画(王翕刊集)。清代,主要是对破损殿宇进行维修,相应地增建了一些附属物,如:十方禅院,昭忠祠、刘猛将军庙、天王殿、金刚殿等。乾隆皇帝南巡经赵州时,小?s柏林寺,吟诗赋词,诗兴大发,与群臣联吟,禁用水部字,以显皇帝风采。之后,在大雄宝殿通往?陈畹耐ǖ郎辖ㄊ鳌坝保?题写乾隆皇帝赋七律二首。碑阳诗曰为《赵州道中作》:常山初驻翠华旃,老幼瞻依夹道填。饥时寒衣均在念,车尘马足共摩肩。幸逢四海方无事,益初三时祝有年。惭愧闾闫心爱戴,曾何德泽被民编。碑阴题乾隆所作《题吴道子文武水》:壁端祇虑天瓢泻,千年不竭真神也。伊人心自别高下,堂堂王道欢虞伯。??物?暄薅模辛镑〖荨?石渠各种空传马,日月出矣爵火舍。大士如如尘不惹,晏坐道场功德洒。与“御碑”相对峙的两通“附凤翼”和“攀龙鳞”石碑,相传为虞世南手书。斗大之字,苍劲有力,端庄丰满,刻工精湛。与“御碑”上流畅的行草,相映生辉,游客叹为观止,无不称绝,是研究书法艺术的珍品。是时,柏林寺殿堂重重,气宇轩昂,飞脊斗拱,龙背鸱尾,灰瓦布顶,碑碣林立,宝塔巍巍,古柏参天,气势恢宏。明州判陆健《赵州十景诗》中有“东寺钟声”;清学正饶梦铭《赵州十二景杂咏》中有“柏林寺”、“真际塔”、“吴道子画水”、“虞永兴大字”五景,此乃古佛道场,一方胜地不为过誉。民国年间,古郡名刹,历尽兵燹、水患,殿宇倾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亲密和尚从邯郸武安栗城寺回到赵县,住持柏林寺,举行法会,发起修缮柏林寺。
热心网友
隋朝李春所建,据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
热心网友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桥7百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有题问我alyd352616101@
热心网友
门票奇贵,地方极小。不值一游。
热心网友
历史悠久,值得一看!
热心网友
一般一般!门票奇贵,地方极小。不值一游。
热心网友
赵州桥在河北赵县。以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赵州桥,是根据地名命名的。自北齐天宝二年(公元551年)改殷州为赵州,40年后建成赵郡交河石桥,赵州桥名始于此。赵州大石桥为当地人的俗称。 赵州桥出自工匠李春之手,是一座弧形单孔石拱桥。在桥两端的石拱上,辟有两个券洞,这种结构叫“敞肩拱”,是世界桥梁中的首创。 赵州桥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行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 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时,河水还可以从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赵州桥建成500多年,北宋哲宗皇帝北巡经赵州,观此石桥,心悦诚服,徘徊往返,赐赵州桥正名:安济桥。意思是:“利贯金石,强济天下,通济利涉,万民以福。”赵州桥从公元591年至599年建成后,在663年,桥望柱上所雕的两座狮子被高丽谍者盗去,未能修复外,基本上保持了原貌。历史上唐宋明清修缮了7次。7次修茸,多为修修补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分重视文物修复、保护工作。1953年到1958年对赵州桥进行了全面修整。建国后的修缮,规模较大,时间较长,也是在原基础上保护性的修缮,足以说明赵州桥的坚固、结实,工程质量的优良。六世纪机末世界名建筑之一的赵州桥,1961年国务院宣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世界上现存跨度最大、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巨大石拱桥,在建桥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世界桥梁建设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首开“敞肩拱”的先河,被广泛借鉴和应用。比赵州桥晚700年的法国泰克河上的赛福桥已荡然无存。1883年法国在亚格河上修造的安顿尼特铁路石拱桥比中国的赵州桥晚了1100年。各国专家来中国考察赵州桥,更多的人来参观,每年都有十多万人。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教授来次考察,为之折腰,亲自送来世界上迄今为止已建立的第十二块纪念碑;上面写着“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赵州桥”。赵州桥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祖国的宝贵历史遗产。“隋匠天工落奇桥,饮尽世代洪水恶,石骨长虹映燕赵,风雨梳妆岁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