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杂志上看到,当前最普遍的背投电视是2种,LCD投放式和DLP背投式。我有点搞不明白,到底以上两种的成像原理和工作原理是什么?

热心网友

  来自北美的技术——数字光学处理(简称DLP)则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别样的“平板”概念。  “光显电视”其实是一种背投,因此也被称作是“光显背投”。但是由于其厚度相比传统背投而言要薄许多(厚度一般在35cm左右),故此也被列入“平板家族”。  “光显背投”(也叫DLP背投)是一种芯片式背投。它的核心技术是名为DMD的数字微镜器件。一片DMD是由许多微小的正方形反射镜片按行、列紧密排列,贴在一块硅晶片的电子节点上,每个微镜对应生成一个基色像素,R、G、B三个基色像素合成一个彩色像素。当DMD芯片和投影灯、色轮(或分色梭镜)、投影镜头同步工作时,这些翻动的镜片就能在屏幕上形成一幅彩色图像。  正是由于这样独特的成像原理,DLP技术带来的产品可以完全避免烧屏、褪色等传统电视的常见问题。DLP采用的“子帧驱动方式”,能够彻底消除行间闪烁和大面积图像闪烁,图像可靠性很高。由于每个微镜每秒钟可翻转5000次以上,因此图像几乎没有惰性,再高速运动的画面也不会出现拖尾现象。DLP运用电子寻址方式,图像失真极小,画面的色纯、会聚、聚焦等也不受地磁场影响。DLP技术固有的速度优势支持单芯片架构,可以长时间使用而不产生汇聚误差。  既然还是采用背投的原理,“光显背投”也有自己的一些弱点:投影式的光源除了寿命有限之外,亮度与等离子电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另外,目前市场上可见到的“光显背投”产品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可视角度有限的问题。  液晶背投与传统背投完全不同,首先是体积轻巧,一般50英寸的液晶背投厚度也就是在40公分左右(传统背投都要超过60公分),而且液晶背投大都是台式的,直接可以放在电视机柜上观看,节省不少空间,外形也十分美观。  液晶板投影机  成像器件为液晶板,是被动式投影方式。利用外光源金属卤素灯和UHP (冷光源)。LCD板投影机原理是光学系统把强光通过分光镜形成RGB三束光,分别透射过RGB三色液晶板;信号源经过AD转换,调制加到液晶板上,通过控制液晶单元的开启、闭合,从而控制光路的通断,RGB光最后在棱镜中汇聚,由投影镜头投射在屏幕上形成彩色图像。目前,三片板投影机是液晶投影机的主要机种。  液晶光阀投影机  采用CRT管和液晶光阀作为成像器件,是CRT投影机与液晶与光阀相结合的产物。为了解决图像分辨率与亮度间的矛盾,它采用外光源,也叫被动式投影方式。一般的光阀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光电转换器、镜子、光调制器,它是一种可控开关。通过CRT输出的光信号照射到光电转换器上,交光信号转换为持续变化的电信号;外光源产生一束强光,投射到光阀上,由内部的镜子反射,通过光调制器,改变其光学特性,紧随光阀的偏振滤光片,将滤去其它方向的光,而只允许与其光学缝隙方向一致的光通过,这个光与CRT信号相复合,投射到屏幕上。它是目前为止亮度、分辨率最高的投影机,亮度可达6000ANSI流明,分辨率为2500×2000,适用于环境光较强,观众较多的场合,如超大规模的指挥中心、会议中心及大型娱乐场所,但其价格高、体积大、光阀不易维修。对追求高分辨率、高亮度、大画面的用户,液晶光阀投影机是他们的首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