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双壳体和单壳体是潜艇艇体结构的两种基本形式。潜艇为了能承受极限下潜深度处的水压,必须要有耐压艇体结构,这就是由一些圆柱壳,圆锥壳和首尾的端部舱壁(球面的或平面的)组成的耐压艇体。但是仅有耐压艇体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将耐压艇体用非耐压艇体结构象加导流罩一样罩起来,使潜艇具有流线型的外型,以减小水下阻力。"罩"的方式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只"罩"潜艇的首尾端,让中部的耐压艇体露出来。"导流罩"罩住了艇首和艇尾,潜艇也就光顺了。另一种是不仅"罩"首尾端,还把整个耐压艇体首到尾部都"罩"在非耐压艇体结构中。前者叫单壳体结构形式,后者叫双壳体结构形式,双壳体潜艇的耐压艇体和非耐压艇体间有个空间,叫舷间空间。 双壳体和单壳体的结构形式各有其优缺点,所以就并存了下来,在潜艇设计中都有采用。无论采用那种结构形式,都是发挥其优点同时采用其他措施来弥补其缺点。 大体上来说,单壳体潜艇的储备浮力小,因此水下排水量小,有利于提高水下航。而双壳体的优点则是储备浮力大,提高了水上不沉性。又因为双南体潜艇都是采用小分舱形式,也有利于提高水下不沉性。双壳体又有利于抗爆,因为舷间空间的液舱能吸收一部分爆炸冲击能量。而县城双壳体还有利于潜艇设备、系统和舷间液舱的布置。这些优点是单壳体不具备的。双壳体的最大缺点是潜艇水下排 水量大,艇体的水下湿表面积也大,除不利于提高水下航速外,也增大了艇的反射面积,不利于艇的隐蔽性(但对降低潜艇速时的辐射噪声有好处)。而双壳体的这些缺点正是单壳体的优点。 苏联/俄罗斯海军多采用双壳体结构形式,而西欧和美国则偏爱单壳体。

热心网友

单、双壳没有严格的优劣之分。单壳体的稍好些。还有一种混合的,在艏部是单壳体,装声纳,其余是双壳体,增加抗沉性能。

热心网友

双壳的安全系数高。093好象是单壳的,不过,如果正而八经撞上暗礁,几层壳都不行。

热心网友

西方国家的潜艇常用内部空间大的单壳体,单壳体的强度是足够的如果不是非常特殊的使用条件,没有必要一定得使用生存能力其实也强不到哪里去的双壳体.美国最新的弗吉尼亚级的部分壳体就是单壳体.但是为什么苏联"喜欢"双壳呢?原因是双壳的直径小,单壳体直径大,而加工壳体的钢板必须是一次弯曲加工成型,否则在材料的连接处由于强度的薄弱会产生裂缝,但是弯曲加工大直径的单壳体的弯板机只有瑞典才有,显然是只有西方国家才可能加工.所以实际上使用浪费材料的双壳是出于无奈而不是真的有多少好处.说白了是技术落后而不是有什么好处.双壳虽然坚固,但是在外壳损坏时因进水仍然会导致沉没,所以说不上什么对生存能力的提高.

热心网友

最早的潜艇都是单壳的,到了19世纪末期才由美国人西猛研制出来双壳潜艇!双壳潜艇的好处是外壳为非耐压壳,里面是耐压壳,中间可以自由布置一些设备和装置如水柜等而不影响潜艇内部空间,再一个,非耐压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内壳!也有单壳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噪音小,但在其内部分隔了很多的隔舱以保安全!好象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是单壳,而前苏联、中国的多为双壳!

热心网友

现在都得是双壳体吧。抗压性好,降噪效果明显,密闭性好,潜艇生存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