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肥料不够呀?
热心网友
又瘦又干的芦荟 ,大多是土质变差的原因罢。是不是多年不曾换盆?或是过于曝晒也会造成这种情况,得避过正午的烈日;芦荟在阴凉处,少浇水,固然长势不错,且色泽翠绿,但,药用价值不高,仅具观赏价值。一般家庭里的芦荟,大多是希望观赏药用为一体的,那非得见阳光才可,有一定阳光照射的芦荟,药用成分才能合成。另外,浇水不必多浇,三五天浇一次,不必浇透即可。
热心网友
可是晒他就糊了啊,很久也缓步上来。叶片不好看了。那怎么办?我也是把他放在荫凉地方的。
热心网友
警告:以上回答不对。这是本人的经验之谈:芦荟不喜光,恰恰喜阴,且不能大水浇灌。我现在家里就有两盆芦荟,起初不会养,在阳台上光照好的地方,每天浇水很多,没多久,发现,肥厚的叶子开始变黄,变瘦,甚至糜烂。于是请教高人,得知,芦荟,要放置阴凉处,少浇水。自此,我家的芦荟又恢复了从前得样子,而且大有撑破花盆之势。
热心网友
放些茶叶和水
热心网友
现将库拉索芦荟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试管组培苗 采用扦插和分株繁殖的传统方法栽培芦荟易导致种性退化,品质下降,且带有多种病毒。 而组培苗经历了严格的脱毒复壮处理,品质好,种性纯,有效生理生化成分高。试管组培苗一般先在试管里培养3个月左右,再在混合沙床上培养3个月左右(炼苗),方可直接移栽入大田。 二、足肥栽植 应选择排水良好,不易板结, 不易积水的沙壤土栽植。栽植前将地整平,每亩施腐熟豆饼或菜籽饼10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左右作基肥。基肥要施入表土15厘米范围内,切忌单施速效氮肥。 一般每平方米栽植5~6株,每亩栽3 500~4 000株。栽植时根部要固定紧, 因为芦荟要在田间生长若干年,根系不牢固,采摘叶片时易将植株拔出土表。 春夏季栽植时要一次性浇足水,冬季栽植时要适当浇水。一般以春夏秋三季栽植为好。 三、肥料追施 芦荟好肥,特别是有机肥。肥料充足,芦荟生长快, 叶片大而厚。冬季每月泼浇1次有机肥水,春季每半月施1次肥, 夏季每月喷施1~2次叶面肥,秋季每月喷施1次叶面肥。 每次采摘叶片后都要适当喷施叶面肥。 四、水分管理 芦荟喜旱怕涝, 因此在水分管理上应掌握宁干勿湿的原则。采用大棚栽植的芦荟,棚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左右,土壤水分含量以手轻捏泥块即碎为度。冬季基本不浇水,即使要浇水, 也以适量叶面喷水为宜。春秋季芦荟生长旺盛,可适当多浇水,但仍以叶面喷雾为主。7~8月份,芦荟处于高温短暂休眠期,这时不宜浇水。长江中下游地区在4月份以后,气温回升快,日平均气温大于10℃, 此时应将塑料大棚两边的薄膜揭起通风透气。5月份以后夜间气温稳定大于10℃时,可将薄膜完全揭去。梅雨季节应及时开沟降渍。 五、光照调节 芦荟是喜光植物,喜欢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其中库拉索芦荟又属中长日照植物,所以应给予充足的光照。 但幼苗在夏日强光高温下应适当遮阳。一般日照以8小时以上为宜。北方室内栽培应适当添置照明设施来补充一定的光照。 六、病虫害防治 春夏季大棚内高温多湿, 易使芦荟发生炭疽病和灰霉病,应注意及时防治。为防止病毒病的发生, 所栽植的芦荟苗一定要选择经过严格脱毒的组培苗,而不用扦插苗或分株苗。 夏秋季易发生灰虱和介壳虫取食芦荟叶片,应加以防治。芦荟生长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残留的农药,否则会影响其品质。 七、采摘方法美国库拉索芦荟苗(即有4~5片叶,高6~8 厘米)栽后第二 年(18个月)就可采摘叶片。叶片以生长3~5年的生理生化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正常情况下库拉索芦荟叶片可长达30~90厘米、宽5~16厘米、厚2~5厘米, 一张生长充分的库拉索芦荟叶片可重达1~1。5公斤。采摘时应先摘老叶、生长缓慢的叶,而让嫩叶、新叶、生长旺盛的叶继续生长。如管理得当, 每株芦荟可连续采摘十多年甚至几十年。注意不可一次性将所有的叶片采光, 每株至少要留2片叶子。采叶后要立即补施一定的养分供其生长需要。正常情况下,1株库拉索芦荟一年可采摘鲜芦荟叶 5公斤左右,按每亩4000株计,每亩每年可产芦荟鲜叶约2万公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热心网友
空气太潮湿,晒阳关太少!!!!!
热心网友
芦荟喜光,生长期间宜稍湿,休眠期宜干,好排水优良、肥沃的砂质嚷土。缺少光照或浇水不当均有可能导致生长细小瘦弱。肥料少也能生长,但适当施肥,可使生长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