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有什么区别??那个适合那些专业?谢谢!

热心网友

一、分类标准:我国的法律硕士阶段教育包括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2种。二、招收对象不同:1、法学硕士招收包括法律专业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分为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等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法律教学、科研和实务部门的专门人才。2、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只招收非法律专业同学,不划分具体专业。其知识结构是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主要培养面向法律实务部门的通用人才。三、培养目的不同:1、法硕教育,从长远看,是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法硕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理论深度有限,但有丰富的学科背景;2、法学硕士主要是培养学术型、理论型的人才,学科背景单一,但法学理论素养较高。四、其它不同视各校规定以北京大学为例,法硕较之于法学硕士主要有如下一些不同:一是在费用上,02级法学硕士全部公费,每月还有补助,有公费医疗等;而法硕从02级起全部自费,无补助,无公费医疗,助学贷款每年最多6000元。二是在教学方式上,法学硕士分专业,有专门导师带;而法硕不分专业,没有专门导师带,仅最后毕业论文有专门导师指导。三是在考试方式上,法学硕士期末写论文或开卷考试;而法硕从02级起全部闭卷考试。四是在深造机会上,法学硕士有保送读直博的名额,而法硕无此先例,尽管两者都可考博。五是在授课上,法学硕士原拟小班上课,但是一般的好课也是人满为患;而法硕则一般是大班上课,人多影响讲课效果。总的来看,目前北京大学法学硕士较之于法硕有较多优待之处,但这仅仅是法律教育处于转型期的特殊现象,应逐步改变。另摘得相关评论供你参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从长远来看,法硕教育将日益成为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法学硕士有其局限性,正如著名法学家北京大学的贺卫方教授指出:法学硕士制度设置的初衷是法律教育和学术人才的培养,它所预期的是学术法律人(academic lawyers),而不是实务法律人(practicing lawyers)。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法学硕士在入学考试标准、专业划分、课程设置、导师以及毕业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上都是以学术为指向的。虽然近年来法学硕士招生人数越来越多,毕业生进入司法实务部门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上述各个环节中的学术指向却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虽然许多人将来也要从事实务工作,但培养他们的目标却是学术的。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不得不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在某些环节上甚至左右摇摆,结果弄得非驴非马,不知所措。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教育都必须走向一种相对统一的模式,而不能够将所有的看起来良好的制度都同时吸纳到一国的教育体系中。对此,贺卫方教授等专家学者还建议在未来的一个不长的时间段里,逐步稳定或压缩法律本科生和法学硕士的招生规模,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确立法硕教育在我国法律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从而理顺我国的法律教育体制和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的关系。”。

热心网友

一个是学术性的,一个是实用型的

热心网友

、分类标准:我国的法律硕士阶段教育包括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2种。二、招收对象不同:1、法学硕士招收包括法律专业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分为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等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法律教学、科研和实务部门的专门人才。2、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只招收非法律专业同学,不划分具体专业。其知识结构是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主要培养面向法律实务部门的通用人才。三、培养目的不同:1、法硕教育,从长远看,是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法硕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理论深度有限,但有丰富的学科背景;2、法学硕士主要是培养学术型、理论型的人才,学科背景单一,但法学理论素养较高。四、其它不同视各校规定以北京大学为例,法硕较之于法学硕士主要有如下一些不同:一是在费用上,02级法学硕士全部公费,每月还有补助,有公费医疗等;而法硕从02级起全部自费,无补助,无公费医疗,助学贷款每年最多6000元。二是在教学方式上,法学硕士分专业,有专门导师带;而法硕不分专业,没有专门导师带,仅最后毕业论文有专门导师指导。三是在考试方式上,法学硕士期末写论文或开卷考试;而法硕从02级起全部闭卷考试。四是在深造机会上,法学硕士有保送读直博的名额,而法硕无此先例,尽管两者都可考博。五是在授课上,法学硕士原拟小班上课,但是一般的好课也是人满为患;而法硕则一般是大班上课,人多影响讲课效果。总的来看,目前北京大学法学硕士较之于法硕有较多优待之处,但这仅仅是法律教育处于转型期的特殊现象,应逐步改变。另摘得相关评论供你参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从长远来看,法硕教育将日益成为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法学硕士有其局限性,正如著名法学家北京大学的贺卫方教授指出:法学硕士制度设置的初衷是法律教育和学术人才的培养,它所预期的是学术法律人(academic lawyers),而不是实务法律人(practicing lawyers)。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法学硕士在入学考试标准、专业划分、课程设置、导师以及毕业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上都是以学术为指向的。虽然近年来法学硕士招生人数越来越多,毕业生进入司法实务部门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上述各个环节中的学术指向却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虽然许多人将来也要从事实务工作,但培养他们的目标却是学术的。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不得不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在某些环节上甚至左右摇摆,结果弄得非驴非马,不知所措。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教育都必须走向一种相对统一的模式,而不能够将所有的看起来良好的制度都同时吸纳到一国的教育体系中。对此,贺卫方教授等专家学者还建议在未来的一个不长的时间段里,逐步稳定或压缩法律本科生和法学硕士的招生规模,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确立法硕教育在我国法律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从而理顺我国的法律教育体制和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的关系。”。

热心网友

第一,报考条件不同,报考要求不同。我国的法律研究生阶段教育包括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两种。报考法律硕士的必须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力)的非法律专业的毕业生,且同等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工作二年以上;同等学历的专科毕业生必须工作三年以上。报考法学硕士的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只要是本科毕业生(但主要是法律专业的)即可,但不招收同等学历的非本科生。  第二,招生方式、考试试题不同。 法律硕士是通过全国法律硕士专业试点单位联合考试来招收的,法学硕士是全国有资格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各自单独命题(除公共课外)。全国有权招收法律硕士的院校只有少数院校;而全国重点大学和一部分一般本科院校一般都有招收法学硕士的资格。  第三, 教育方式、培养目标不同。每个法学硕士有一个导师,在读期间能得到导师的全面辅导,深入学习法律理论知识。因此,法学硕士专业划分较细,研究领域一般只有一个方向,但研究有很大的深度。培养方向主要是学术研究、科研教学,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高级理论型学术法律人才。  法律硕士不分专业,一般不设导师,在入学时一般选定一个方向进行学习。注重实践和应用,主要是学习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部门以及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等法律实务部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如律师、法官、检察官和企业法律顾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