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来,美国又在大吹“中国胁威论”还声称“打击中国的时间已来临”。如果真是那样,那中国会处于何种境地,中国周边的国家将会倒向哪一边?中国的军力是不是真的像美国说的已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想当年那些西方国家的掘起给人类带来了的灾难难道还不够多吗?(欧洲的掘起,美国的掘起还有日本的掘起)它们就像疯狗一样到处打劫人类的财富,侮辱人类的文明,想到这些我就觉的恶心,它们有什么资本说中国,它们为什么不呆在茅坑里撒泡尿照一下自己的嘴脸?

热心网友

中国潜艇的一举一动,西方有些人都要极尽所能地加以刺探。前些年,西方媒体对中国从俄罗斯引进“基洛”级潜艇进行大张旗鼓的报道。今年1月24日,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又对中国潜艇最新发展动态进行了详细报道。文章称,中国正在开发新型常规、核攻击及导弹潜艇,以取代解放军海军的老式潜艇。其中,中国最新一代某型核动力潜艇已于2002年下水,预计2005年开始服役,这种潜艇性能与美国海军第一代“洛杉矶”级导弹核潜艇相当。另外,4艘某型常规动力潜艇也在建设中。中国于2002年向俄国订购的8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2005年也将交付使用。这样,中国潜艇部队不但在数量上进一步壮大,在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静噪及发动机等关键领域。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着1。8万千米的海岸线及近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维护自己的蓝色主权是中国海军的神圣职责。近年来,由于南中国海问题日益复杂,台湾当局又凭借海峡天险叫嚣“以武拒统”。因此,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尤其是发展具有“撒手锏”功能的潜艇部队,已成为当务之急。西方国家对中国潜艇部队特别“关注”,一方面是他们不愿看到中国海军强大,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他们对中国潜艇的畏惧心理。有人对它又恨又怕  中国海军潜艇部队自1954年6月成立以来,经历了50年的风风雨雨,已发展成为拥有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常规动力导弹潜艇、核动力攻击潜艇和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等多种类型潜艇的强大水下突击力量,成为中国海军的一个重要兵种,并且是最具威慑力量的兵种。  1950年8月,海军在北京召开建军会议,确定了“逐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的建军方针,决定优先建设潜艇部队。1954年6月19日,以苏联4艘老式潜艇为基础,第一支潜艇部队——海军独立潜艇大队在青岛成立。1955年9月,独立潜艇大队改编为潜艇第一支队,1958年底扩编为3个支队。到1976年,海军3个舰队都组建了常规动力潜艇支队。  自1958年6月中国第一座核反应堆开始运转后,为保卫共和国漫长的海岸线,中国决心建造自己的核潜艇。面对苏联以组建联合舰队为筹码给予帮助的条件,毛泽东愤怒了,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经过中国科技工作者10年的努力,1968年11月,第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开工建造,1970年12月26日下水,1971年8月23日首次深潜试验成功,1974年8月1日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1975年2月,第一支核动力潜艇支队在北海舰队正式组建。从此,海军潜艇部队进入了拥有核潜艇的新阶段,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中国在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1981年4月,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下水,1983年8月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1982年10月12日,第一枚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巨浪-1号”首次水下发射试验成功。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这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海军学会会报》评论说:“当中国宣布她从潜艇上发射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时,事情已经变得十分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一支以海洋为基地,具有威慑力量的核大国。”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加快了潜艇研制步伐,新型常规动力攻击潜艇、核动力攻击潜艇、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正在接连建造。此外,还从俄罗斯引进了有“世界上最安静的常规潜艇”之称的“基洛”级潜艇。  199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举行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美国派出“独立”号和“尼米兹”号两个航母战斗群到台湾海域附近,并扬言要派“尼米兹”号穿越台湾海峡,但后来美国间谍卫星发现原本停靠在青岛基地码头上的两艘中国海军核潜艇消失了,并且去向不明。于是,美国军方急令“尼米兹”号停到距台湾海峡350海里之外。  2003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某级攻击型潜艇突然出现在日本南部九州的大隅海峡海面,并高悬五星红旗通过大隅海峡,突破太平洋第一岛链驶向大洋深处,这让日本和驻日美军大为震惊。日本号称拥有世界上“顶尖反潜技术”,这次竟然对路过自己眼皮底下的潜艇毫无知觉,不能不感到心惊肉跳。  “钢铁巨鲸”掀起冲天巨浪,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正以她钢铁的雄姿,在万顷波涛下筑起一座更加坚固的“水下长城”!未来潜艇是“水下杀手”  随着军事科技的日益发展,潜艇将成为未来深海难以捉摸的“水下杀手”。目前,潜艇发展主要呈以下几种趋势:  一、不断提高潜艇人员生存环境。目前,由于潜艇舱室限制,其水下潜伏的时间仍然不很长,不能满足潜艇长期潜伏水下作为第二次打击力量的要求。因此,延长潜艇下潜时间成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二、不断提高潜艇的隐蔽性能。潜艇最大的特点就是隐蔽性好,未来要继续在这方面提高,这可通过增大潜艇的下潜深度、降低航行时的噪音等来实现。目前,潜艇的下潜深度一般为三四百米,但美国正在研究一种增强型塑料代替金属潜艇外壳的技术,经试验证明,最大下潜深度可达4000米,这对任何反潜探测装置来说只能是“望洋兴叹”了。在减噪方面,可在潜艇周围敷设一些特种隔音材料,并尽量使用低噪音的螺旋桨。  三、不断提高潜艇航行速度。对于攻击型潜艇来说,无论是攻击水面舰艇或是水下潜艇,都需要较高的水下速度。因此,未来的潜艇将进一步向水滴型方向发展,并大力提高航行速度。  四、大力发展战略导弹核潜艇。战略导弹核潜艇和陆基导弹不同,它既可在海水深处航行,也能坐沉海底,因此是比陆基核武器更具威慑力的战略武器。有人预言,在未来战争中,如果一国遭受敌方大规模的袭击,只要有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漏网,那么,其所载的几十枚战略核导弹也足以令敌国损失惨重。  潜艇究竟向何方发展,不仅取决于军事科技,还与未来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有关。不过,可以预料的是,未来的潜艇不可能在同一模式下发展,必将更加多姿多彩,从而使未来海战场更加令人难以捉摸。

热心网友

50%

热心网友

中国必胜

热心网友

就算最终中国赢了,但是只怕又给俄罗斯吞了就是给日本吞了,结果还是悲哀啊

热心网友

应该在人道上是中国胜,但战场上就难说了!

热心网友

美国的策略是干扰、打压、遏制,不要听它的鼓噪。全面战争打起来的可能性很小,局部战争无论其性质和地缘政治方面美国都处于不利的位置。遏制战争最有效的手段是积蓄力量。

热心网友

人民

热心网友

胜利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中美打起来,没有一方会“获胜”,谁都别想得到什么,没什么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