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台湾海军陆战队现状  一、 陆战队无奈的裁减 台湾海军陆战队开始裁减。据说将裁去大半兵力,只保留约1。5万人。 多年来,台湾海军陆战队的规模,一直保持在3万人上下。编为2个师(99师、66师), 另有独立登陆战车团一个,勤务团1个,蛙人搜侦队1个。装备57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 如今,台湾海军陆战队的独立登陆战车团,已经缩编为“独立登陆战车大队”。从团级降到了营级。而几个“蛙人搜侦部队”也缩编为1个搜侦大队。台湾海军陆战队的其它部队也将陆续开始裁减。 台湾“参谋总长”罗本立承认:“人力与财力资源,是‘国军’精简的关键因素:‘国军’的人数取决于役男的人数,根据台湾‘内政部’未来十年役男的人数统计,将来人数还会下降,所以‘国军’的兵力将继续下降。在财力上除了人员维持费,每年薪资可能调整3%至5%外,更严重的是,二代高科技武器的维修费更高,陆军二代兵力整建犹未展开,高低空防空导弹的发展、量产、外购经费亦还需要筹措。根据上述人力、财力的状况分析,‘国军’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个结构调整,是在人力短缺、财力不足之前先行调整完成,先调整才能维持国军的正常动作”。 二、 军事战略面临大幅度变更 台湾海军陆战队的裁减,自然是军事战略大幅度变更的反应。但它首先是台湾目前和未来客观条件下的必然结果。过去那么庞大的军力,是今天和未来的台湾人力和财力难以承受的。台湾全军每年仅人事费就高达450亿元新台币,不堪重负。 过去台湾海军陆战队规模庞大,在国际上列第三位,甚至超过前苏联和英国的海军陆战队人数。在岛内,台湾海军陆战队的兵力接近其海军总兵力,这显然是极不正常的,是过去蒋家政权时期“反攻大陆”口号的遗留。 如今,台湾方面已经放弃毫无可能的进攻战略,转为防御,此时台湾海军陆战队大幅度裁减并不奇怪。 最无奈的当属台湾海军陆战队的军官。被视为第一精锐的台湾海军陆战队军官,过去承受了比其它军兵种更多的压力,付出了更多的牺牲。但在该兵种大幅度裁减的今天,他们的升迁之路几乎完全堵塞,而外调陆军任职困难重重,还可能受到歧视,可留在台湾海军陆战队,他们甚至要面临降职降衔降薪的待遇,也实在是太不公平。 三、陆战队编制、部署和装备 台湾海军陆战队99师驻林园,66师驻在清泉岗。 陆战师原兵力1。5万人,师下辖1个炮兵团及1个防空连;3个陆战步兵团;1个轻坦克营;1个搜侦营;1个通信营,炮兵团兵力2000人,下辖155毫米榴弹炮营、3个10毫米榴弹炮营及直属部队,装备18门155毫米榴弹炮、54门105毫米榴弹炮。 陆战步兵团兵力为3000人,编3个步兵营;1个两栖搜侦连;1个团属炮兵营(下辖1个迫击炮连;1个战防炮及防空连)。团属迫击炮连有3个炮排,装备120毫米迫击炮。战防炮连有3个炮排,装备M151吉普车载或M-733两栖装甲车载106毫米无后坐力炮,还有CM25-装“陶”式反坦克导弹的M-133装甲车。陆战步兵营兵力800人,下设3个陆战连及1个兵器连,兵器连有1个重机枪排、1个81毫米迫击炮排、1个75毫米无后坐力炮排。陆战连200人,下设3个陆战排和1个火力排,装备60毫米迫击炮、火箭筒、重机枪及轻兵器等。 台湾海军陆战队师,作为陆战火力支柱的炮兵火力严重不足,其数量只是中国一线陆军师的三分之一,其射程和其它性能也远不及中国陆军。此外,台湾海军陆军陆战队师的坦克及反坦克力量同样极为不足。 台湾原登陆战车团驻左营,下辖1个水陆坦克营、2个两栖装甲车营,装备300辆坦克、装甲车,其中有M-41轻坦克、LVT-P5两栖装甲车。如今它们已经缩减为一个登陆战车大队。其人员和装备的数量也相应裁减。 四、陆战队的坦克已经落后 台湾海军陆战队经常向外界展示的M-41“斗犬”式轻型坦克,是美国1951年的陈旧产品,却是台湾海军陆战队的现役主战装备,无浮渡能力。 M-41坦克原装一门过时的76毫米炮,它连加装了附加装甲的两栖坦克都打不穿,也不能击穿老式T55坦克的装甲,更谈不上对付新型坦克。虽说76毫米炮弹多达65发,但在现代战争中又有何用? M-41坦克装甲极为薄弱,仅有25毫米厚,重型机枪就将其击穿,而目前所有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无论是85毫米的还是120毫米的都能保证一弹将它整个炸碎。 五、M-41坦克等于废物 M-41是原始的汽油发动机坦克,它的乘员就好像坐在汽油炉上作战,随时有被击中引爆的危险。不仅如此,M-41坦克的最大公路行程只有161公里,在战场上大约不足2个小时就必须加油一次,几乎无法作战。世界各国坦克早已淘汰汽油机几十年了,台军的M-41坦克整个是个过时的废物。这样的坦克作战完全是等于自杀。 因车辆老旧,备件已久不生产,以致出现一个怪现象:不能开车上路的M-41竟超过一半,无法发挥应有的作战性能。在外购受阻,研制新车时间较长及内部作战需求等原因促使下,台湾陆军被迫提出对M-41进行换装柴油发动机,强化悬挂系统,提升火力及增加夜战能力计划,在近期已经被台湾“国防部”列入“紧急提升战备”项目,提前一年于1997年度执行,年度经费高达4。8亿新台币,成本极为高昂。台军计划在两年内改良50辆,编号为M-41D。几年以后,经过改进的M-41D将形成战斗力,它的射击精度和夜战能力将比老M-41有巨大提高。不过改进后的M-41D,仍采用76毫米的小炮,虽然换装了优质炮钢制造的新型高膛压炮管,和新的脱壳穿甲弹,可穿甲威力仍然微不足道。其最大实际穿甲厚度不足250毫米,正常情况下甚至不能击穿大陆老59坦克的装甲,在中国大陆的新一代坦克面前更是毫无作用。火炮威力不足的M-41D即使击中目标也毁灭不了对方。 M-41D的防护几乎没有改进,并不比今天的装甲输送车好多少,所以即使是M-41D,今天称轻坦克都极为勉强。目前世界上M-41一类废旧坦克已几乎绝迹,而台军继续依赖M-41坦克的事实,暴露了其装备现代化的重要困境。 有消息称,台湾海军陆战队开始装备美制海军陆战队型M60坦克。这实际上是一种加强了涉水能力的M-60坦克。M-60坦克也不是新装备,它1956年研制,以目前标准看,它动力严重不足,体型过于高大,全重52。6吨,使它在海滩行动不便,而且登陆舰艇载运也极为不便。M60坦克装一门与中国59改I式坦克相同的105毫米M68式线膛炮,火力并无优势。而历次实战的结果证明,中国大陆现有的各种反坦克武器,都能击穿M60坦克。 台湾对M60坦克也不满意,所以在购进460辆M60坦克的同时,已经在积极寻求下一代坦克。六、不堪使用的两栖装甲车 台湾海军陆战队原编有一个独立登陆战车团,装备了约300辆美制LVTP5系列两栖装甲车。其中部分车上加装了一门旧式的M49型105毫米榴弹炮,称为LVTP5-H6炮车;部分车上加装了一门台湾1973年自制的126毫米40管“工蜂四型”火箭炮,称为LVTRL“工四”火箭炮车。部分车上加装了一门旧式的M40A1式106毫米无后座力炮,改称为LVTAT106毫米无后座力炮车。另有些车上加装了推地铲和火箭扫雷系统,改称为LVTP5-E1两栖装甲工程车;还有LVTR1两栖装甲抢修车,配有起重吊杆、电焊及其它抢修设备,用于战场抢修。 七、美国报废“老爷车”卖给台湾 LVTP5系列两栖装甲车于1951年1月开始研制,1952年装备于美军,迄今这些车都有50年的历史了,是十足的“老爷车”。美军早在1971~1974年间就已经将LVTP5两栖装甲车族全部报废,并将其转给台湾海军陆战队。 前些年台湾的LVTP5系列两栖装甲车多数甚至不能开车上路,更无力越野行驶。实际上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少数能开动的,由于车体锈坏漏水,以至有可能在演习和训练时沉入水底,而车内运载的34名登陆兵却难以爬出来,台湾海军陆战队为此如履薄冰。LVTP5系列两栖装甲车长度比一般装甲车几乎大一倍,体积甚大。车重是一般装甲车的3倍以上,行动笨拙,是一个显著的靶子。LVTP5系列两栖装甲车装甲防护极为薄弱,钢板最薄处仅有6毫米,甚至大威力手枪都能击穿;厚的部位也不过12~16毫米,根本不用反坦克武器,只用12。7毫米机枪就能将其轻易击穿。所以即使它完好也太过时了。 近年,台湾海军陆战队用柴油发动机,换下了LVTP5系列两栖装甲车上危险性极高的旧汽油发动机,这些旧汽油发动机用得太久,早该报废。可是换柴油发动机之后,台湾海军陆战队发现这些LVTP5系列两栖装甲车上的所有零部件都已经老化,甚至车身都出现许多疲劳裂纹。LVTP5系列两栖装甲车已经不堪再用。 台湾海军陆战队也曾企图更换老旧不堪的LVTP5系列两栖装甲车。可是LVTP5系列两栖装甲车的下一代车AAV7系列两栖装甲车生产线也早已经关闭十多年了,因此台湾海军陆战队即使是有钱也难卖到新两栖装甲车。 面对无情的现实,台湾军方终于决定将多数过于破旧的美制LVTP5型两栖装甲车报废,并将独立登陆战车团缩编为独立登陆战车大队。留用少数车况相对好一点的美制LVTP5型两栖装甲车,并对所有部件进行了两次修补,但结果依然不理想。 八、陆战队两栖车辆的缺陷 台湾海军陆战队的CM25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基本就是在台湾组装的美式M113装甲输送车上装一个简单的单管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架。 M113装甲输送车具备浮渡能力,但水上时速只有5。6公里,不足中国77式两栖装甲车水上时速的一半,所以M113装甲车在登陆时难以克服拍岸浪,不适于水上航行,一般都是用登陆舰艇直接送上海滩。 目前世界各国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全都采用了有装甲保护的导弹发射架,如美国M113装甲输送车族中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采用双联、有装甲保护、可升降的发射架。而台湾的CM25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导弹射手完全暴露在外,现代战场上流弹横飞,射手难以像平常打靶时那样探出身来射击,所以台湾海军陆战队CM25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的实战能力是令人怀疑的。 另一方面,台湾装备的陶式反坦克导弹为1962年开始研制的基本型,根本无法对付披挂反应装甲的现代坦克。 这种陈旧的基本型陶式反坦克导弹,美国早在约20年前就已经停产,导致台湾的这种导弹在1994年完全失去配件供应,为解决这个问题,台湾已经向美国订购了改进型陶式反坦克导弹,并用5亿新台币改进90套老基本型陶式导弹。 台湾海军陆战队还装备有美制M116水型两栖运输车,该车乘员2人,可载14人或货物,水上速度8公里/时,敞开式结构使货物装卸方便,但该车没有武器和防护能力。 台湾海军陆战队的M733两栖装甲车,底盘与M116相同,但装有防弹装甲,可防轻武器射击,载员数降为7人,增加了3挺7。62毫米机枪。部分M733两栖装甲车装有一门陈旧的M40A1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装备台湾海军陆战队的团属战防炮连,作为团反坦克的主力之一。 M40A1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美国1953年装备部队。30年前,美军就已经淘汰这种无后坐力炮,今天看来穿甲威力太小,根本无法击穿披挂了反应装甲的大陆老59坦克,对新坦克更是毫无办法。同时它发射时火光和烟尘惊人,非常暴露。而它没有配备火控设备时的实际有效射程只有500米,远小于对方坦克炮和机枪的射程,所以在己方不占绝对优势的战场上生存力极低。 台湾海军陆战队装备的V-150“突击队员”轮式装甲车,美国卡迪拉克公司1962年研制完成。1984年开始装备台军。主要执行侦察和巡逻心及输送步兵任务。该车体积小,重量轻,具备再浮渡能力。但它只有4个车轮,对地面压力大,容易陷车,也缺乏跨越沟渠的能力。它最大公路速度只有89公里/时,水上速度只有5公里/时,都较低。总之机动性不强。V-150“突击队员”装甲车的装甲也很弱,12。7毫米机枪在远距离上就可以将它轻易击穿。九、陆战队的火炮 台湾海军陆战队师属炮兵团,配备有18门M109A2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这是美国M109炮1977年的改进型。目前美军中的该型火炮正在退役,采用新的M109A6式替换。该炮特点是完全采用铝装甲,重量轻。炮车上挂有9个气囊,充气后可以浮渡。主要缺点是射程近,只有18。1公里。远不及大陆155自行火炮39公里的射程,甚至不如大陆大量装备的1959式130毫米炮27公里的射程。 另外,台湾海军陆战队还保留有少量二战前后的美制M-114式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估计将很快退役。台湾海军陆战队师属炮兵团配备的54门105毫米榴弹炮是牵引式的,型号为M101A1式,40年代初开始装备部队。中国大陆军队数十年前曾缴获并装备过该种火炮,它还曾参加过炮击长江的“紫石英”号英舰的战斗。 但中国大陆军队早已经将其淘汰,如今在中国大陆上,只有在军事博物馆里才能看到它们。 台湾海军陆战队团属炮兵营装备有T-63式120毫米迫击炮,射程6100米,也有的装备M30式106毫米线膛迫击炮,该炮1951年装备美军。早在很多年以前,各国团属主炮已经改为105毫米,甚至155毫米口径的重炮,其射程和威力都是台湾120毫米迫击炮的数倍以上,然而时至今日,台湾海军陆战队还用中口径迫击炮作为团属主炮,火力未免过于薄弱了。 台湾海军陆战队的营属迫击炮为美式M29式81毫米迫击炮,1951年装备台军。连属迫击炮为M19式60毫米迫击炮,这种迫击炮早在1942年装备美军。以今天的标准看,这两种火炮重量太大,士兵背不动。台湾海军陆战队将一些81毫米迫击炮装在M113装甲车上,称为CM-23型81毫米自行迫击炮。装在“突击队员”装甲车上的称为V150S81毫米自行迫击炮,以此解决机动性不足的问题。但射程太近的问题仍没获得解决。 十、陆战队防空火力薄弱 台湾海军陆战队师编有一个野战防空连,与编有一个防空团的中国大陆陆战师相比,台湾海军陆战队的防空力量实在太弱。所以台湾海军陆战队规定,师防空力量只承担其师部的防空掩护任务,而其下属部队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目前,台湾海军陆战队师属防空连的主要装备是莱兹低空雷达和美制M48A2型小槲树式近程防空导弹。莱兹雷达是美国洛克西德公司的产品。整个系统装在一辆M928A2卡车上,机动性良好。 莱兹雷达最多可同时跟踪64个空中目标,可在30公里外发现低飞的直升机,虽然莱兹雷达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可仍属世界上一种先进的低空雷达,它能大幅度提高防空导弹的效率。 不过,台湾海军陆战队每个师只有一部莱兹雷达,连个换班替换的都没有。另一方面,莱兹雷达是美军和北约盟国使用的AN/MPQ-49型雷达的出口型,莱兹雷达只有小国购买和使用,出口型与美军自用型号的区别,军方当然心知肚明。 美制小槲树式近程防空导弹,实际就是地面发射的美国响尾蛇导弹,属被动红外制导,虽然有发射后不管的便利,但在良好条件下的命中率都不足50%,实战中效率极低,恶劣天气下完全丧失作用。同时它射程和射高也极为有限。对付超低空或高速目标有很大困难。 台湾海军陆战队师防空连另一种主要武器是美国1951年装备的M42式40毫米双管自行高炮。该炮采用M41坦克的陈旧低盘,如今车炮的可用性都很值得怀疑。该炮采用敞开式炮塔,炮手没有装甲保护,在战场上生存率极低。该炮射速极低,只有240发/分,不足现代高炮的一半,同时初速低、射程近,又没有现代火控设备,对现代作战飞机的命中率近乎为零。它也没有任何全天候作战能力。以现在标准看来,M42是一种不合格的高炮。 台湾海军陆战队团属防空连装备有台湾仿制的T82型牵引式双管20毫米机炮。它的原型是美国1953年装备空军战斗机的M39航炮。近年台湾仿制了这种旧炮,并将其作为一种“新”的地面武器而频频展出。不过,据了解,这种“新”武器不仅比其原形重了数倍,而且质量极差。又由于缺乏有效的瞄准系统。同时射程近,导致该炮对现代飞机的命中率近乎为零。 另一方面,它20毫米的口径太小。它即使击中现代作战飞机或地面装甲车辆,也不会产生多大的作用。这种小口径高炮早已经被各国军队所淘汰。目前国际上常用高炮的口径为30毫米或35毫米。十一、陆战队的“汉马”越野车 台湾海军陆战队从1992年开始大量装备美国“汉马”轮式越野车,这种车在海湾战争中获得好评,总产量超过11万辆,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但在松软的沙滩上登陆时,这种车的机动性令人怀疑。该车最高时速达113公里,可靠性极好,车轮被洞穿后仍能行驶50公里,曾有人将它从巴黎开到北京。可台湾方面也认为,地形狭窄的台湾显然和开阔的海湾战场不同,在台湾,“汉马”车的高速性毫无作用。 台湾海军陆战队的“汉马”车上装备着美制106毫米无后坐力炮,美制MK19式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以及台湾仿制的单管T75型20毫米机炮。美制M2HB型和M2QCB型12。7毫米机枪,也有一些改装为指挥车和救护车等。 台湾海军陆战队的“汉马”车最大问题是,它没有任何装甲防护,对手的自动步枪就足以置“汉马”于死地。所以在不占绝对优势的战场上,“汉马”车生存力极低,更谈不上攻击对方了。台湾在1997年用70亿新台币的巨资,购进了美制MK19式40毫米自行榴弹发射器,该榴弹发射器对步兵有很大的杀伤力,但对加装了附加装甲的装甲车就毫无办法,对坦克更是毫无作用。过去在中越战争中,越军士兵就曾勇敢地用从美军缴获的这种榴弹射击过中国坦克,但毫无结果。十二、陆战队的步兵武器与精锐蛙人目前,台湾海军陆战队陆战步兵营下属的重兵器连,仍配备3门M20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这种炮1945年装备美军,由于威力很小,重量甚大,各国早已淘汰。估计台军很快也会放弃这种毫无用处的旧炮。 台湾海军陆战队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为AT-4式84毫米反坦克火箭筒,以及陈旧的66式反坦克火箭筒,还有反坦克枪榴弹等。这些武器比较轻便,但射程近,威力小。最新的AT-4也无法击穿反应装甲,而66式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枪榴弹,连装甲车正面都难以击穿。台湾海军陆战队还装备有少量67式喷火器,其重最大,射程短,使用不便,急待更新。近期台湾已经决定用1。8亿新台币购买一批美制M-16A2自动步枪,看来台湾吹嘘了10年的“自制”自动步枪,其实际性能仍不能令人满意。估计台湾海军陆战队将来打算装备美制M-16A2自动步枪。 台湾海军陆战队原有许多蛙人,台军声称他们每天长跑1万米,或长游1万米,体能非凡,美军对它评价很高。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长跑1万米,或长游1万米,这原是许多国家海军的及格要求。如以此自夸,就给人井底之蛙的感觉。 台湾海军陆战队每次展示,都将他们的蛙人放在显著位置,展示时蛙人穿一个裤叉,赤膊上阵,为世上少见。国际上的蛙人普遍是黑色潜水服展示的。台湾海军陆战队中的蛙人配备有像皮艇和玻璃钢快艇,后者装有一挺旧的美制12。7毫米机枪。由于缺乏有效的稳定和瞄准设备,该机枪显然只能对付近距离的无防护目标。 最近,台湾海军陆战队中的蛙人也缩编为一个两栖侦搜大队,显然,它的作用已经下降。十三、陆战队的飞机台湾海军陆战队装备着两种美制观察联络机,以及一种UH-1H直升机,用于空中侦察、联络、火炮射击较正和少量人员运输任务。其中的U-6A型“海狸”效用直升机,60年代初装备美军,70年代初装备台湾海军陆战队。最大速度225公里/时,最大爬升率5米/秒。另一种O-1E型“鹰犬”效用直升机,1950年装备美军,70年代初装备台湾海军陆战队,巡航速度157公里/时。上述飞机起降距离均不足300米,不需要大型机场,便于野战使用。它们续航时间长达4~6小时,适于长时间在战场上空观察。不过今天防空火力的增强,使这类机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结语:台湾军队能保台湾30年无忧?未来的台湾海军陆战队,随着兵力裁减一半,其单位火力将相应增强一倍。同时他的一些严重过时的装备也有望更新。不过台湾海军陆战队的装备几乎全都太落后了,即使全力更新充实装备,在近期内仍难以满足现代战争的要求。 从上述对台湾海军陆战队的具体介绍中可以感到,中国大陆军队的装备虽然落后,但与台湾相比仍占绝对优势,特别是在陆军装备方面。当年国民党部队在据有强大装备和火力优势的情况下仍丢失了整个大陆。金门“古宁头”之战后,拥有绝对海空军优势的国民党部队,也未能阻挡装备极端低劣的人民解放军,用木船攻占强大国民党军固守的海南岛和舟山群岛。所心“古宁头”决非所谓转折点。 如今,对于中国大陆拥有的地地导弹等尖端武器,台湾只能望洋兴叹。在常规武器方面,台湾一向宣称他占有技术优势,但当专家一一据实列举之后,实在看不出台湾的优势何在?于是对于“台湾军队足以保证台湾30年无忧”的台湾官方说法,人们可能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