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家争鸣时期,为什么讲究辩证的道家与讲究人人平等,讲究科学的墨家不为人所重视。而为人所重视的儒家和法家也只是它们的糟粕:儒家的形式主义,法家为统治者的暴政提供的借口。真正精华的东西依然不受重视呢?
热心网友
应该想一想‘为人所重视’中的‘人’是什么人,我个人认为是统治者,他们所重视的当然是对他们有利的。而当时‘儒家的形式主义,法家为统治者的暴政提供的借口’正是他们需要的,所以他们才会利用、宣扬。其它对他们没有利用价值的,他们才懒得理呢。应该说他们的思想与我们现代人是不一样的。
热心网友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诸子百家的理论学说都是当时的“士”提出来的治国强兵的策略思想,即“务为治者也”。这些主张能否为统治者接受,还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儒家墨家在当时并称显学,声望很高。统治者的目的是治国,在现在我们看来是糟粕的东西,可能在当时却可能很有用。而且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很多先秦的典籍失传,很多真正的先秦思想家的思想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加上后世的人对他们的思想的歪曲;都致使糟粕慢慢的掩盖了精华。道家发展到玄学,道教,墨家的都作了侠客,儒家发展到变态的理学,这都不能归罪于先秦的那些思想家。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他们的学说里有糟粕。但是人都是有历史局限性的,没有发扬其精髓,而取其糟粕,乃是后世人的错误。
热心网友
有漂亮的外表当然是幸运的,但是再漂亮的女人都会老的。这是外表就不再是她的优势。如果应为年轻时拥有漂亮的外表,而没有其他本领的话,那她还不如相貌平平而拥有独立能力的女人活得自在洒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