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出自何人之手,词名为什么?去宋代词人中去找吧?

热心网友

温庭筠【作者简介】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唐代太原人。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①,鬓云欲度香腮雪②。懒起画娥眉,弄妆③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④,双双金鹧鸪⑤。【注释】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度:覆盖。香腮雪:雪白的面颊。③弄妆:梳妆打扮。④罗襦:丝绸短袄。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评解】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集评】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飞卿词如“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中国历代诗歌各篇赏析》:在这首词里,作者将许多可以调和的颜色和物件放在一起,使它们自己组织配合,形成一个意境,一个画面,让读者去领略其中的情意,这正是作者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他的独特的手法。。

热心网友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双双金鹧鸪。”温庭筠,唐朝词人,号飞卿,以《无题》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著名。

热心网友

不知道

热心网友

温庭筠 ,《菩萨蛮》

热心网友

唐代温庭筠《菩萨蛮》

热心网友

温庭筠的《菩萨蛮》我记得有一篇高考作文:(所以我记得很清楚)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佚名丢人啦,我不能原谅老古!老古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今天下午,他讲的是最令我头胀的古诗词赏析课。讲台上的老古滔滔不绝地绘着“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诗的意境。只见他一会儿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几个字,一会儿征引几句古人对这句诗的解释、评价,一会儿又抒发一通他对这句诗的感受。只可怜我在下面是大眼瞪小眼,如听天书。看别人都是奋笔疾书记笔记,我却茫茫然不知所以。唉,古人云,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我既然不能“好之”,就只好“道不同不相为谋”了。我于是翻开了画夹,开始了我最爱也最拿手的人体素描。画什么好呢?画老古吧?不行,他在讲台上走来走去,画不成。哎,还是画个美女吧。铅笔在画纸上左一转一勾,右一转一提,美女那窕窈的身段就出来了。这时,老古正在大译特译这两句词:“小山”是什么,“重叠”是什么,都用了什么什么典故。唉,这种翻译最使我不敢恭维,诗词讲究整体美、和谐美、统一美,就如这素描一样,画一个人的脸时,她的眼不一定比赵薇的大,眉也不一定比西施的细,鼻子也不一定比林心如的小巧,但就这么安在一个人的脸上,却有说不出的俊俏,说不出的可爱。现在我们这样去学词,就算理解得再精确,也不过成了个会说“天对地,雨对风,烈日对长空”的“文字组合匠”,怎么也写不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诗句。铅笔在纸上轻轻旋动,少女的胸部渐渐凸现出来。哈,多么美的艺术!一支铅笔一张纸,便将美展现出来。这时,我的脑际灵光一闪,“小山重叠”……莫非这“小山”指少女的……?我不禁为我的“天才创见”而兴奋。嘿,没想到官人我也有这般创造能力。千不该,万不该。偏偏讲得正慷慨激昂的老古忽然瞥见我抓耳挠腮的激动模样,猛然说:“××你解释一下‘小山’是什么意思。”正忘乎所以的我毫不犹豫地说出了那两个字!天知道我平时灵光的脑袋怎么会在那时短路。教室先是静了一下,接着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那时我有种想自杀的感觉。结果,我被老古“请”了出去。站在校园外的河边,我思考了很多,我最难过的是距离高考只有×天,而高考绝不会同意任何别的答案。望着渐沉的斜阳,我真想大哭一场。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

热心网友

出自温庭筠的《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