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是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具有心、脑、肾保护作用;且不具有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副作用。高血压时RAS过度激活,过多生成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后发挥有害作用。研究证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分为AT1、AT2两种,AngⅡ主要作用于AT1受体,导致血压升高、损伤靶器官。针对这一环节,科学家开发了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就是...

热心网友

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是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具有心、脑、肾保护作用;且不具有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副作用。高血压时RAS过度激活,过多生成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后发挥有害作用。研究证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分为AT1、AT2两种,AngⅡ主要作用于AT1受体,导致血压升高、损伤靶器官。针对这一环节,科学家开发了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就是与AngⅡ竞争性争夺AT1,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和AT1的结合,从而起到降压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并且ARB还可间接激活AT2,导致血管舒张,减轻心脏负担。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是氯沙坦、缬沙坦,其次是伊贝沙坦和替米沙坦。 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改变的药物。临床常用的有硝苯吡啶、异搏定、硫氮唑酮等。对心脏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心肌去极化过程中第二时相钙离子内流,降低细胞内钙,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氧耗量,同时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钙内流,使窦房结自律性下降,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降低,如异搏定,硫氮唑酮。在血管主要扩张动脉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而对静脉平滑肌作用甚小,如硝苯吡啶。此类药物临床主要应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和心律失常。 以上说明,ARB受体拮抗剂与钙离子秸抗剂虽然都具有降压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和特点是不相同的,临床应用时也要针对具体病情合理选择。

热心网友

ARB结合AT1,竞争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和AT1的结合,从而起到降压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并且ARB还可间接激活AT2,导致血管舒张,减轻心脏负担。钙离子秸抗剂竞争性地结合钙离子受体可以阻滞细胞外的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中。它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小动脉,使外周阻力降低。因此ARB受体拮抗剂与钙离子受体拮抗剂作用的靶位点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