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世界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前曾被准确地预测出来了。这是真的吗,详细情况是怎样的,如果被预测出来,为什么还伤亡惨重?
热心网友
唐山作家张庆洲经过长时间调查,最近向世人披露了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2005年5月,《报告文学》杂志社推出张庆洲的长篇调查《唐山警世录》,揭开了鲜为人知的一幕又一幕…… “地震前,地震监测网覆盖了整个唐山地区。”张庆洲援引1986年《地震报》统计数据说,1976年上半年,唐山地区群测点中的骨干点就达85个。 “各种异常都已经十分明显了,光监测地震用的微安表就不知道烧了多少块。”张庆洲说,据他调查,绝大多数监测点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临震异常,至少十几个点向上级单位发出了短期临震预报。 张庆洲把几十盘录音带往桌子上一摊,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是几十位当事人的采访录音,里面讲的是一个20多年前的秘密。” 被冷遇的预报 当年唐山地震监测网的工作人员中,张庆洲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的马希融。这位担任过河北省第六、七、八届人大常委的七旬老者,曾两次发出了临震预报。 从1976年5月28日开始,马希融发现,一直平稳的地电阻率值出现了急速下降的现象。他一边加紧观测计算,一边注意观察地下水和动物变化。为慎重起见,马希融还与其他地震台站进行沟通,最后确认监测结果无误。7月6日,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 7月14日,国家地震局派来两位分析预报室负责地电的专家。他们检查了设备、线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之后指出,地电阻率值下降是干扰引起的。 《唐山警世录》记录了马希融与国家地震局专家那天的对话。 专家:如果按照你的意见,唐山不就在地震中毁了吗? 马希融:我是这个看法。 专家:如果真是大震,发生前将有很多小震。 马希融:如果先发生大震,后发生小震群呢? 专家: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震例。 马希融:昌黎后土桥是专业地震台,为什么近两个月来曲线形态和我台那么一致? 专家:后土桥地震台内外线很乱,现在也不承认是异常了。 马希融:那您看我们地震台呢? 专家:很好。以后我给你寄一些资料来,你好好学习学习吧。 7月26日、27日,地电阻率再次急剧下降。思虑再三,27日18时,马希融拿起电话,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强震临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此时距唐山大地震发生仅有9个小时。 地震前的最后一个傍晚,与马希融一样焦急的还有北京地震队的耿庆国。 那晚耿庆国正在三里屯的岳母家。家里人说屋外晾的衣服爬满了蚂蚁。耿庆国低头一看,地上一层潮。为预报此次地震已奔走多日的耿庆国立刻做出判断,这是地下水往上涨,要地震!他马上跑到三里屯派出所,借用那里的电话跟地震队进行了最后的沟通。 耿庆国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起29年前的那段经历,情绪依然非常激动。 7月以来,北京市地震队监测的各种异常已经非常明显了。7月14日,北京市地震队紧急给国家地震局打电话,提出震情紧急,请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国家地震局说,先到天津、唐山等地了解情况,21日再听汇报。 “可到了21日,国家局没来人。不能再拖了,北京队业务组副组长张国民就直接给主管华北震情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蓉打了电话,请求立即听取汇报,但梅世蓉把汇报时间推迟到了26日。”耿庆国说。“26日那天,国家局来了15个人,梅世蓉没到。国家局的同志听取了整整一天的汇报后,传达了梅世蓉的意见。”耿庆国回忆说,当时梅世蓉的意见是“四川北部为搞防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京津唐地区再乱一下可怎么得了?北京是首都,预报要慎重!” “国家地震分析预报室是一个决策部门,大震迫在眉睫,但我们过不了那道关。”耿庆国说,“按照当时的地震水平,虽然报不准7月28日,但7月底8月初的时间段是可以报出的;虽然报不准7。8级,但5级以上是可以报出的;虽然报不准唐山这个确切位置,但是京津唐一带是可以报出的。事实上唐山地震前6个小时就出现了地声、地光,如果给老百姓打个招呼,减轻人员伤亡是可能的。” 听取北京市地震队汇报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汪成民,也高度关注着华北震情的发展。汪成民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以他为代表的国家地震局一批年轻同志坚持认为唐山、滦县一带会有大震,但他们的意见始终得不到重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汪成民做了一次“越轨”行为,也正是这次“越轨”行为使距唐山市仅115公里的河北省青龙县躲过了这场塌天大祸。 7月14日,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汪成民要求在大会上做震情发言。当时主持会议的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没同意,让他在晚间座谈时说,但强调不能代表地震局。就这样,汪成民利用17日、18日晚间座谈时间,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我当时就想造舆论,把震情往下捅。”汪成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听到汪成民的震情通报后,火速赶回县里。县领导冉广岐拍板,7月25日,青龙县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要求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当晚,近百名干部十万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 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1996年4月11日,新华社刊发消息: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无一人死亡。最近青龙县被联合国有关机构列为“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取得成效”的典型。 “寻求真相是人的本能” 张庆洲展开这场艰苦调查的直接动力来自一个神秘电话。 1996年,张庆洲描写唐山地震的长篇小说《震城》出版。此后不久,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用沙哑的男低音对他说,唐山大地震事前曾被预报出来。这个神秘致电者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但却给张庆洲提供了进一步调查此事的线索——你可以去找唐山市地震办公室的杨友宸。 “寻求真相是人的本能。”此后,张庆洲从探访杨友宸开始,一步步接近事件的核心。 杨友宸告诉张庆洲,1968年,唐山市防震工作上马时就他一个人。上任后他就着手建立地震监测网。几年之内,他在唐山市区内先后建立了40多个监测点,各个监测点每天向他报数据。他当时虽然没有被任命,但却是唐山市地震办公室的实际负责人。 这些监测点绝非凑数。各厂矿监测台站的负责人,大都是地质院校的本科生。学校监测台站的负责人,大都是教物理化学的老师,也是大学毕业生。他们不仅懂业务,而且极为负责。除马希融,山海关一中的吕兴亚老师、乐亭城关中学(“文革”中称乐亭红卫中学)侯世钧老师等一批监测者都发出了相当准确的临震预报。 张庆洲对记者说,杨友宸从1968年起抓地震预报,在唐山铺了一张巨大的地震监测网,从不敢眨一下眼。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眼看就要抓到这次大地震了,可不知什么原因,组织上却突然通知杨友宸去干校劳动。在大地震即将爆发的当口,杨友宸被迫离开了至关重要的地震预测岗位,只剩下两个业务不熟的人值班。 张庆洲分析指出,杨友宸是这个监测网的关键人物。他所采访的众多当事人都表示,杨友宸不仅极为负责,而且敢说话。如果当时杨友宸在唐山,面对如此众多的临震预报,一定会跑去找市长,找书记,地震预报一定被他嚷嚷出去了。几乎每个唐山地震监测点的人提到这事都扼腕叹息。 地震预测遭到的漠视,使唐山人付出了血的代价,也给张庆洲一家造成了灾难和痛苦。1976年7月28日,张庆洲的大姐在地震中遇难。当时,大姐一只脚被楼板卡住了,余震不断。为获一线生机,大姐夫几乎是被大姐逼着,从废墟中扒出一把锯,在没有任何麻醉条件下把脚锯了下来。后来大姐因失血过多而死。那些日子,唐山人相互见面头一句话就问:“你家死了几口?” 正是这种撕心裂肺、永远无法弥合的痛苦,使张庆洲在调查遇到阻力的时候坚持了下来。 “如果说,杨友宸被临时调离使唐山的群防群测工作遭到致命打击的话,那么,在中央一级地震专业部门发生的地震方位的‘东西之争’,就成为漏报地震更加重要的因素了。”张庆洲如是说。据汪成民回忆,1975年1月,在国家地震局召开的一年一度的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上,专家对我国东部1975年、1976年地震形势分析出现了严重分歧。分析预报室的权威们认为,中国东部自1969年渤海地震后,地震活动已趋减弱,问题不大了。今后一两年,主要危险在中国西部,战略上要转向川滇一带,抓8级大震。以汪成民为代表的一些青年专家则反对忽视东部的看法。1976年5月,云南发生了7。4级地震,结果使权威们更加坚定地认为原先估计的“主要危险区在西部”是正确的。从此,工作重心转向了西部。 “深入唐山大地震这个事件的内部,像进入了一个磁场,在错综复杂的矿脉之中,每走一步都会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与隐痛。”张庆洲说。 真相为何29年后才揭开 “事实上,这个调查报告是2000年写完的。”张庆洲捧着20多万字的《唐山警世录》说,“压了5年啊!” 张庆洲告诉记者,2000年时,北京曾有一家大出版社要出这本书,刚进入印刷程序,责任编辑打来电话说,不出了,因为有人提出要把此书送国家地震局审一下,审的结果是没通过。 “唐山大地震过去快30年了,该让老百姓知道真相了。”张庆洲停顿了足足半分钟后说,“我做这件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实事求是地给后人留下一份真实记录,使唐山的大灾难不再重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庆洲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一些领导的理解和支持。2004年,时任国家地震局局长的宋瑞祥看到《唐山警世录》书稿,欣然为之作序。唐山大地震漏报的真相终于公之于众。 张庆洲的调查是从1998年开始的,历时两年。调查难度之大,是张庆洲始料未及的。“无论是当年成功预报了地震的人,还是由于某种原因漏报地震的人,都不愿意开口。这也是事实真相20多年无法揭开的一个原因。” 张庆洲说,为了说服梅世蓉接受采访,他已经数不清打了多少个长途电话,每个电话结束后都发现自己的烟灰缸里多了好几个烟头。就连当年创造了无一人死亡奇迹的青龙县长冉广岐,也是三顾茅庐才访问到的。 “当时冉广岐问,你有介绍信吗?有公章吗?我还是组织的人呢。”张庆洲不解,组织的人怎么了?“地委有话,不让说。唐山砸了个烂酸梨,青龙却无一人死亡。国家地震局交待不过去,这个事就压下了。”冉广岐后来向张庆洲这样解释自己多次拒绝采访的原因。 汪成民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1976年8月20日,河北省科委曾发出一份《地震群测群防简报》,首次披露了青龙成功预防了唐山大地震的事实。但没过多久,简报就被回收了。 汪成民还说,青龙经验最初为公众知晓,要感谢联合国的科尔博士。这位联合国女官员,1995年10月在北京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时获悉青龙县的奇迹。经中国政府批准,次年,她亲自带队赴青龙调查。从此,青龙奇迹不胫而走,被各国媒体广为报道。 “真相的揭开是需要过程的。”张庆洲透露,至今,很多唐山人都不知道事实真相。一些人通过小道消息打听他的调查结果,有的还托人辗转购买登载《唐山警世录》的那期《报告文学》杂志。 在采访张庆洲的这些日子里,《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参观了唐山抗震纪念馆。事情过去了近30年,总该看到灾难的全过程了。出乎意料的是,9个展厅有8个展厅展示的是“新唐山建设成就”。只有1个展厅与地震题材有关。至于地震预报情况,只有缩在角落里的4幅小图画。画的是鸡不上窝、黄鼠狼搬家等图案。“参观这个纪念馆的人从这4 幅描绘了动物异常的画面上,怎能看出当年唐山有着一张巨大的地震监测网?”张庆洲反问道。 就在张庆洲《唐山警世录》问世的同时,钱钢的那本于1986年出版的《唐山大地震》再版。 这本广为人知的书的新版本,收录了钱钢2003年的一篇讲演稿。他说,很多人问他,为什么唐山大地震10年之后才写这本书。钱钢直言,在1976年那个历史条件下,出这本书是不可能的。在唐山大地震时,地震的消息和人员伤亡数字都是秘密。地震的现场,如果有人带一部照相机,立刻会被警察抓起来,相机也会被没收。 “1986年出版的《唐山大地震》,主要是写地震之后发生的事,2005年问世的《唐山警世录》,则是对地震前的预报问题进行了调查。29年过去,唐山大地震终于在公众面前呈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全貌。”正在写回忆录的汪成民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道。 《唐山警世录》问世不久,2005年9月12日,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沈永社宣布,自今年8月起,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的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 唐山大地震预测时间表 1967年10月 距唐山大地震9年 时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在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研究地下水观测的会议上指出,“应向滦县、迁安地区(属唐山地区)做些工作。如果这些地区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1976年初 距唐山大地震不到半年 唐山市地震办公室负责人杨友宸,综合唐山市40多个地震台、站的观测情况,在唐山防震工作会议上做出了中短期预测:唐山市方圆50公里内,1976年7、8月份或下半年的其他月份将有5到7级强震发生。 1976年7月6日 距唐山大 地震22天 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和开滦矿物局地震办公室做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预报。 1976年7月7日 距唐山大地震21天 山海关一中的地震科研小组向河北省、天津市和唐山地区地震部门发出书面预报意见:7月中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6级左右地震。 1976年7月14日 距唐山大地震14天 北京市地震队电告国家地震局,出现七大异常,要求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北京、天津、唐山、张家口和渤海沿岸的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等近百名中国地震界官员、专家到唐山二中参观地震科研小组的工作。唐山二中田金武老师郑重发出地震警报:1976年7月底8月初,唐山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有可能达到8级。赵各庄矿地震台姜义仓在唐山市地震办公室会商会上正式提出:唐山即将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1976年7月16日 距唐山大地震12天 乐亭红卫中学向唐山地区地震办公室、河北省地震局唐山监测中心台发出书面地震预报意见:7月23日前后,我区附近西南方向将有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 1976年7月22日 距唐山大地震6天 山海关一中的地震科研小组再次向河北省、天津市、唐山地区地震部门发出书面预报意见:7月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6级左右地震。 1976年7月26日 距唐山大地震2天 国家地震局汪成民等一行15人到北京市地震队听取汇报,北京队提出,发现临震七大异常。 1976年7月27日10时 距唐山大地震17小时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等人听取了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长汪成民等的汇报。之后,查志远决定,下周一开会研究一下,让汪成民等先去廊坊落实水氡异常。 1976年7月27日16时 距唐山大地震11小时 吕家坨矿地震办公室的赵声和王守信两人通过电话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做了紧急震情汇报:第二个峰值一直在上升、上升、上升…… 1976年7月27日18时 距唐山大地震9小时 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做出强震临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 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超过24万人在地震中遇难。 我总有一种犯罪感 刘占武,这位当年唐山地震监测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事隔20多年后终于说出埋藏心底的秘密。 刘占武,1976年任河北省地震局唐山监测中心台业务组组长。从1979年起,担任中心台台长,直至2002年退休。 这位当年唐山地震监测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事隔20多年后终于说出埋藏心底的秘密,为张庆洲调查唐山地震漏报真相提供了鲜为人知的内容。 刘占武也是钱钢《唐山大地震》一书中的人物。钱钢描述了震后受伤的刘占武被群众唾弃的过程,这部分的小标题是“‘饿死他们!’‘疼死他们!’‘枪毙他们!’”。 中国新闻周刊:请介绍一下唐山大地震之前,唐山地区的地震监测情况。 刘占武:当时唐山地区监测地震的机构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唐山监测中心台,还有一个是唐山地震办公室。我们中心台是专业队伍,唐山地震办公室管辖唐山市市区范围内的地震台,是业余地震监测队伍,负责人是杨友宸。我们两家是平行机构,两家上面还有一个机构,是唐山地区地震办公室。 杨友宸这个人非常能干。他东奔西走,在唐山市建起了几十个地震监测台站。遗憾的是,地震前不久,他被弄到干校去了。 中国新闻周刊:地震前,你们掌握了哪些情况? 刘占武:我们管辖的昌黎后土桥地震台的地电阻出现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到了1976年上半年,地电阻率值下降得相当快,很不正常。我们先后到昌黎后土桥地震台检查了3次,线路没有问题,也排除了干扰。 中国新闻周刊:听说杨友宸下辖的地震台站很多出现了异常,而且有的台站还做出了明确的地震预报? 刘占武:是。唐山二中的地震台、唐山八中的地震台、马家沟矿地震台都和我们交流过震情。山海关一中的吕兴亚老师、乐亭红卫中学侯世钧老师还发出了地震警报。杨友宸下面的地震台站真的很厉害。吕兴亚预报:山海关西南100公里左右的地方(正好是唐山南火车站附近),7月底8月初将发生6到7级地震。侯世钧预报:7月23日前后,唐山将发生6到7级地震。刘占武:报给我们了。 中国新闻周刊:接到他们的预报之后,你们是怎么做的? 刘占武:我们向上级机构,就是唐山地区地震办公室做了汇报。当时我说,第一,应该肯定他们的大胆预报,这种探索精神是可嘉的。第二,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现在地震预报尚处于探索阶段,不能说人家的预测结果完全不对。第三,我们认为应继续观察。 当时已经有昌黎后土桥地震台出现异常,又有山海关一中和乐亭红卫中学的短期预报,还有唐山二中、唐山八中、马家沟矿等好几家监测台站提出可能发生大震。我们收到的异常资料已经很多了,当时应该立即要求唐山地区地震办公室组织会商,可我们当时没有这么做,而是提出继续观察,延误了战机。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当年唐山大地震漏报的原因在哪里? 刘占武:没有做好专群结合。当时对于吕兴亚和侯世钧的预报,我也是将信将疑,有点看不起群测群防的土方法,觉得他们用的是土地电,只能打到地下几米深,而我们专业台用的地电能打到地下1000多米深。现在看来,他们搞了多年的监测,经验丰富,能够敏锐地捕捉地震信息,也积累了许多极其重要的资料,他们才是真正的专家。 另外就是国家地震局的作用没有发挥好。专业地震队和地方地震工作队是地震预测的两条线,这两条线的交汇点应该在国家地震局。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唐山大地震发生在今天,唐山灾难能够不再重演吗? 刘占武:很难说。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 刘占武:地震预测要靠两条腿走路,专群结合。可唐山大地震以后,群测点都撤了。 中国新闻周刊:既然群测群防那么重要,怎么反而撤了呢? 刘占武:(沉默)。 中国新闻周刊:这些事当年你向《唐山大地震》作者钱钢说过吗? 刘占武:没有。 中国新闻周刊:那你为什么20多年后又讲出来? 刘占武:我总有一种犯罪感。。
热心网友
看来确实是预报出来了,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公开这些消息。近三十年才能知道部分真相,发人深思。
热心网友
在这里,所谓“预测”和“预感”是一个意思,截止目前又有哪个国家做到了?能测出震级,那不叫预测。
热心网友
如果发生在一个远离京津地区的地方,可能情况将大不一样。
热心网友
很同意czwwwxy 和 lichao_liu ,雖然我?Φ乩碇R不通,但我?Q不相信地震可以預?y這種言?。這種馬後炮的?慰?W,?有人?槠?u旗?群啊D切┱J?榈卣鹂梢灶A?y的人,能不能在世界范?o大家舉???例子,?不?澜缇椭????能在地震過後?y放屁的人能預?y?同?r也補一段,很悲哀很多網友?硬?泳湍皿w制說事。可是有誰告訴你??所認?榈暮皿w制是什麼??e在做理想主義的?跬邪钪?簟=裉??敦也發生了油?毂ǎ恢烙?艘彩遣皇窃诹R體制不好!大家都知道我??的政府有N多??題,但是我??也要看到政府使了多大的力?庠诟淖?,我????n外患,因?槭巧?髁x?遥?w的不同,N多?腋诶螹後??ξ??又?D又?海??的每一步前進都要花很大的力?猓瞥??鹊呢?窮,?獾?骋?。政府一?要改善?裆睿贿?要科技????r?要N多手???多列??過招。M?目?統可以整天玩反恐精英,小犬可以抱著布屎的大腿玩自慰。在N多大?兄挥???老大比較???是俄?钠站墒侨思抑徊贿^是??觞c,?事?s是超??;另一??就是咱??的胡哥。看看現在我???宜??Φ??題--??⑽幕?v史、?事,民生、外交,發展,哪一??不是大??題,哪一??不是受人排?D?我??要生存,就在發展,而且不能小步慢跑,而是大步邁進。在近乎於奔的發展中,我??有的?r候也近乎於裸奔。你以?檎?意?幔可?o礙物才能跑的快,追一步是一步,現在追了二十多年了,步子是?倌靠啥玫模??題也不少,因?槭锹惚迹眢w不免磕著碰著,擦著?浩ぃW了一下腰,崴著?耗_,流了點血。可是我??追?撕芏唷kx第一?是很遠,但我??也跑到了新起點,新高度。回頭看看一路走?淼难?I史,這點?屯矗??能忍得住。現在我??除了人口以外,也有了N多?第一。我??也可以稍整以暇,穿套運?由溃╇p運?有?κ澜缧贾?嗣癫辉诼惚迹∥???是要跑,大步前進,但我??不?倭髦ヅ埽??要?在前面的人感覺到我??的?毫Γ沧?第一的人感覺坐立不安。一方面我???ν馀茏?溃?外人知道的,?的君威。??扰荏w質,我??感刻骨??癄?的肉我??要挖去,流血的?桃?芸炱鸢X,要不了多久就??落全愈,崴了得腳,在運?有谋Wo下也?闷?怼?現今,我??有了N多?的世界第一,但我???少了足球--??@球--?事之?身?最?橹匾牡谝弧K晕???要加油,?要奔跑。雖然?得遠,但不是不可及。?我??追上、超過之?r,就是我??的萬事皆?之日。加油!抖點身上的腐肉,追上去!加油!穿上新鞋,追上去。?倮?凫墩毂г沟娜恕??倮?凫恫慌驴啵慌吕郏慌峦吹娜恕?知?u而後勇,勇者?伲。敲??中?说男模。?。
热心网友
典型的故弄玄虚,地震预测那么容易吗,同意上面发言,“说唐山地震被预测,不是科盲就是别有用心的骗子”。竟然有人相信这个。到现在为止,如果谁能预报地震准确到一个礼拜,绝对是全球科学界的一件大事。中国文人都喜欢一些莫名其妙的理论,他们对科学的理解还处于对自然崇拜的原始阶段,原因是他们不喜欢花功夫理解枯燥的科学理论。历数近20年来中国文人报道科学事件的丑剧 (肯定还有别的,只是一时想不起来):(1)名医事件:在著名作家柯云路的眼里,全国所有的中医学院和中医院都是吃闲饭的,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只要一个胡万林就够了,这个没有念过几天书的“神医”,能够用大同小异的药方包治百病;就在最近,这个因非法行医致死多人的胡万林,在监狱里宣扬自己攻克了癌症和艾滋病,这种胡言乱语还被人信誓旦旦的报道;(2)“水变油”:全球科学家都可以靠边站了,中国人已经能够让水变成油了。这场闹剧的结果是许多科学家不得不出面,给国人补上初中物理,让全世界瞠目结舌;(3)“特异功能”:从大约20年前开始,中国文人对报道特异功能乐此不疲,炮制了一大批气功师。在这些无行文人的忽悠下,全国人民都找不到北。一些江湖骗子打着人体科学的名义疯狂敛聚钱财;发展到最后,几千万中国人的脑袋里莫名其妙的转着一个莫名其妙的轮子,有人转晕了头,想到中南海去转,政府被迫取缔了这个莫名其妙的气功协会,好多人跑到外国继续转。美国人吃饱了没事干,花钱雇他们转,而且一定要堵在中国大使馆门口转,最好把中国领导人堵在机场。总而言之,言儿总之,建议写这本书的人,先看看,什么是地震,地震是怎么发生的,怎么预测地震,怎么才算预测准确,地震预测存在那些问题,等等。搞清问题再写,尽管要花些时间,但总比让人家看笑话出丑要好。哗众取宠挣稿费我能理解,但一定不能昧良心,我外婆说过,做人要厚道,赚钱也要厚道,我外婆没念过书,我感觉她老人家比大部分中国文人讲良心。
热心网友
主要是中国人都聪明,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要是现在我看这个事情还可能发生,要是当时都站在人民的生命财产上想,有可能会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归根结底可以这么说:"聪明"与"真理"之间还存在矛盾.
热心网友
说地震可以被预测,不是科盲就是别有用心的骗子。唐山死人多原因不是预测不出来,而是建筑太差,一震就塌。预测出来又怎么样?是不是因此就可以降低今天的建筑安全等级?预测不出来又怎么样?今天唐山再地震,只所死几百个人都难:已经全部是框架结构,可以抗七级无损害。换句话说,把抗震希望寄托着早被证明是伪科学的“预测上”,第一是科盲,第二是对人民生命视若儿戏,第三就是别有用心的骗子,为了捞取自已的“民间科学家”名声不择手段。与其操心如何预测,不如把房子盖得坚固一点:日本的房子可以抗九级以上地震,这就是中国应该学的。这种连基本常识也没有的“民间科学家”,中国一天出几千,个个嚷着可以拿诺贝尔奖,老子早看烦了。
热心网友
在
热心网友
人都死了,现在说这些有用吗? 要是现在说有用的话,那让我奶奶活过来。。。。
热心网友
70年代要是能预测出来,那么现在还是震前不知,震后预测的非常准确
热心网友
能预报出来吗?瞧瞧今年的地震就知道了!
热心网友
人类对地震这种天灾直到今天仍难以做到准确预测,但在一定范围内的成功预测已被证明是人类现今科学技术能够实现的。对地震等天灾的预测预报是一项伟大的科学事业,也是一项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业,我们国家对这一事业的重视是不容置疑的,但唐山大地震的惨痛教训除了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外,体制的和人为的因素也是至今被诟病的,不光是天灾,人祸也猛于虎啊!今天有朋友提出当年唐山大地震的预报问题,是对于29年前的那场惨祸的纪念,也是反思。我们要从唐山大地震后重大的伤亡中吸取教训,我们要对当年已被事实证明了的有效地震监测方法进行总结,而地震局的部分官僚们也该警醒了,人民政府的专业地震灾害防治机构都是人民群众纳税人养活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人民负责,科学预测预报,减灾减损!
热心网友
绝非杜撰和马后跑,不是有用同样的方法,成功的予报海城地震预报的经验吗?可以予见,如果当年唐山的天灾是在现在,再迭加上今日的人祸,损失必将会更加惨重!科学技术本来就是来之于实践经验,土洋之说只不过是一个过程,是相对而言的.李四光等老一辈科学家,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才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师.而今日的专家学者来之于上仓,只不过会闭门造车,根本就听不得群众的观点和发现,象袁隆平那样的专家学者,少的微乎其微.不是嘛经济学家杜撰完改革的神话和蓝图,使本不发达的国家,社会不是更不和谐了吗?教育和医疗改革,至少不能算是成功吧?还能再长此以往的继续下去吗???!!!!
热心网友
是否预报出来已不重要了,由于各种具体历史原因,悲剧已经发生了
热心网友
目前九江的余震已经超过了千余次,我现在担心的是还会有最后一次爆发!因为我就在九江:((。。。。。。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地震是可以预报的!!!!!现在关键的是:地震局的官僚们一直在压制民间的预报技术!怕失去他们的饭碗。可悲呀!每周发布中国以及世界地震预测图的MDCB网站采用电磁波监测分析方法的MDCB协作网,每周向国内有关地震部门上报他们对中国以及世界今后一周将要发生的地震的预测图。依据中国《地震法》,上述地震预测图在震前不得向公众公布。该网站在预测有效期后,即每周发布上述地震预测图日期的两个星期之间〔此时该预测的时效已经过期〕,将每周的地震预测图公布在他们的网站上∶ 目前可以看到他们自2003年10月份以来的100多次每周预测及其与地震实况对此的情况。世界上目前只有MDCB协作网能够实现这样的每周地震预测,是中国地震预测研究者与中国的骄傲!唐山地震前张铁铮用“磁暴二倍法”也准确预测了唐山地震我读过一篇文章《张铁铮预测地震“三要素”的“磁暴二倍法”及其“应用地磁对地壳构造运动的研究”对我们的启示》。作者为陈一文〔Email: cheniwan@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委员会”顾问。其中有这样几段话∶--张铁铮的“磁暴二倍法”是中国和世界上第一项全面预测地震“三要素”于 1970年初数次预报基本成功的方法--张铁铮于1969年12月底提出了第一次地震发震时间的预测。利用1968年6月11日和1969年3月24日2个较大的磁暴,加上一倍时间,张铁铮推算出1970年1月4日有可能发生一次大地震,并向当时的中央地震办公室〔国家地震局前身〕做了汇报。结果于1970年1月5日在云南通海发生了Ms7。7级地震。推算的日期比预测日期仅提前了半天。--这次预测使张铁铮成为中国和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一种能够可靠预测地震发震时间科学方法并获得科学实践验证的人。但是,由于未能预测出云南通海Ms7。7地震的发震地点,该地震依然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尽管如此,周恩来总理接见了张铁铮,听取了张铁铮的汇报,对张铁铮预测地震发震时间的成功予以肯定,并指示要总结经验进行推广。这使张铁铮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和唯一的一位因为地震预测获得成功而受到国家总理接见的地震预测工作者〔1970年1月〕。周恩来总理多次指出∶--“要密切注视。地震是有前兆的, 可以预测的, 可以预报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1970年1月5日云南地震后, 对地震工作的指示〕--“现在看来, 地震是可以预报的。”〔1970年1月20日对地震工作的指示〕--要动员广大劳动人民,不要都是专业队伍,人民战争要有业余队伍,集中劳动人民的智慧,经验都是劳动人民中间积累起来的,通过劳动才能形成思想体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果没有劳动人民智慧是根本不能赶超的,劳动人民是智慧的源泉。……不仅要有专业队伍,还要有业余群众队伍,环绕在专业队伍周围。用‘土’办法,不能都用‘洋’的, 要‘土’、‘洋’结合,实现预防,广大劳动人民也可以预测的。……专业队伍从物理上,化学上,生物上……有十多种方法……各种预测方法都要采用。当然有一种是为主的,比较,综合。要更大量的依靠业余队伍,因为这与生产,生活是结合的。…… 他们一学习就懂了。从那里训练出专业队伍,办训练班,从业余队伍中找更可靠,更实事求是的人,才能打破对地震工作不重视,事后才知道的被动局面。〔1970年2月7日接见全国地震工作会议代表时的指示〕--按照周总理“从业余队伍中找更可靠,更实事求是的人”的指示精神,张铁铮成为中国第一位因成功地震预测成就从其它战线调入〔1970年〕国家地震专业部门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铁铮预测地震发震时间首次获得成功及其受到周总理的肯定,对地震预测战线上所有的研究者,特别是“群测群防”战线的非专业地震预测研究人员,产生了极大的鼓励作用。--在“地磁二倍法”预测成功云南通海地震发震时间基础上,张铁铮于1970年2月进一步发现∶地震发生前离震中位置不同距离的台站地磁变化有不同的反映,提出利用这种这种变化来确定震中位置。--1970年2月,张铁铮利用1968年6月11日和1969年4月13日2个磁暴组合,张铁铮推算出1970年2月13日将发生地震。根据天津、北京、红山台的地磁异常数据,以及长春、上海和武昌台没有明显异常的数据,计算了2个磁暴Z分量的异常值的乘积开方值,绘制出确定震中位置的地磁异常等值线图。据此,预测1970年2月13日在天津以东的渤海地区将发生地震〔图2〕。结果,1970年2月12日渤海发生了Ms4。6〔ML5。2〕级地震。--《地震战线》1971年第4期和1972年第7期发表了张铁铮写的文章“应用磁暴预报地震的探讨”和“地磁二倍法预报地震的探讨”,以及对张铁铮应用地磁异常数据预测地震“三要素”的方法公开介绍。这使张铁铮成为世界上最早公开发表〔1971年2月〕一种通过科学实践验证成功能够预测地震“三要素”科学方法的人。-- 采用“磁暴二倍法”和区域性地磁场异常研究方法,在有限资料基础上,张铁铮在震前〔1976年6月〕对1976年7月28日唐山Ms7。8地震“三要素”进行了相当准确预测〔“1976年7月28日”;“天津周围120公里”;“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Ms7。8地震发生后,张铁铮震前相当准确预测唐山地震的情况被报告到中央。1976年8月4日张铁铮被紧急召集到北京向中央政府当时的人大委员长和六位副总理汇报其地震预测工作情况。--1976年8月7日,张铁铮再次向中央领导提出一项预测∶“1976年8月12日±2天;华北地区;Ms6。5~7级或更大的地震”。这次预测基本成功〔1976年8月9日;唐山地区;6。2级地震”。--唐山地震后,张铁铮对唐山地震孕育发展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总结,写出了题为“磁暴二倍法预报唐山7。8级地震”的重要总结性文章。这篇文章长期得不发表,最后在“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郭增建的支持下1998年6月在《西北地震学报》上公开发表。。
热心网友
主要的还是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热心网友
测是测出来的!没有考虑到有如此的严重是事实!谁知道唐山大地震究竟死了多少人?
热心网友
当时确有预测,但各级领导都忙着“反击右倾翻案风”这件“大事”,哪能让这件“小事”干扰了大方向。——批“四人帮”时这也是一条罪状。
热心网友
全是马后炮,早干什么去了?
热心网友
政府处理不利
热心网友
大家恐怕又要谈中国的体制问题了,其实地震的预报可不是小事,影响太大了,谁敢那么肯定,事后诸葛亮算什么呀。劝大家别谈论了。
热心网友
地震前几天就测出来了,但中共喜欢隐瞒,象撒斯,松花江事件
热心网友
据说是日本测出来的
热心网友
没有,当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热心网友
损失太大了,如果报了,影响社会的安定呀。
热心网友
jany已经说了,唐山大地震曾经被准确预测出来了,不是不知道,而是人心???
热心网友
是预先测出的但没想到威力如此巨大而当时人们安于现状不太相信舆论以为是讹传的预防措施不当所导致
热心网友
不太相信现在九江地震都没事先测出来别说七十年代了
热心网友
事后诸葛亮。
热心网友
1996年,地震20周年纪念,7月底,在唐山大地震纪念碑上,从上到下爬满了灰色的蝴蝶,好几天,久久不散去,那是从没有过的事情,人们都在祭奠,那是什么?只有唐山人才能感觉到一夜之间添了24万亡魂的味道。那时我只有5岁,可那情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是从倒塌的房屋的房檩支起的一个小洞里和妈妈一起爬出来的。不是不知道,而是没敢报。冤!!!!!
热心网友
目前,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都只能做到大致预测在何地(较大范围内)、在大致什么时间内、可能发生何种规模的地震。但无法准确将地震的时间、地点和规模进行预报。
热心网友
现在的的科学技术还不足以准确地预测地震,唐山地震是1976年,你想那时会"被准确地预测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