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得地这种病但是通过治疗已经好转可能最近腰痛,通过检查这病又复发了而且在肝上已形成了一个包块,医生说是虫死后无法排出休内因此在肝上包裹成一块包长为127mm*mm请问现在我怎么办只能做手术吗?
热心网友
迄今为止,手术仍然是治愈肝包虫病唯一有效的方法。2。2。1 内囊摘除术 这是肝包虫病最常用的手术方法,适用于无感染的病例。完整内囊摘除有分破内囊导致囊液外溢之虞,故多采用内囊穿刺摘除术。由于囊肿注入甲醛可能发生意外且有使胆管纤维闭锁之弊,我院早已改用10%~20%高渗盐水。此手术之关键是必须严格遵守“无瘤”手术原则。其具体措施有:①使用浸湿高渗盐水的方纱隔离病灶;②备双吸引器以防止穿刺孔囊液渗漏污染术野;③反复用高渗盐水冲洗病灶及其周围。在处理最为棘手的多子囊型肝包虫囊肿时,我们采用穿刺针从单孔刺入囊肿,反复多向穿刺以刺破子囊,反复抽吸囊液并注入高渗盐水杀死头节,然后在严密保护之下切开囊肿,用勺舀出子囊,吸净囊液,再摘除内囊,取得较好疗效。如果此种类型囊肿局限于肝边缘部位,亦可考虑施行肝切除术。2。2。2 肝切除术 对于肝包虫囊肿施行肝切除术一般持保守态度,仅对局限于一叶的大型包虫囊肿且合并肝组织严重损害时才予以考虑。对于泡状棘球蚴病行肝切除则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只要其病变比较局限均应力争切除,包括肝段、叶、半肝或非规则肝切除。但若病变呈弥漫分布或已侵及肝门应视为肝切除的禁忌证。本组7例行肝切除,效果满意。2。2。3 残余囊腔的处理 对于单纯型囊肿在切除部分囊壁后可将囊腔直接缝合,不置引流。对于囊腔巨大而坚硬、不能缝闭、位于肝顶部或合并感染及胆瘘者,可用高渗盐水、双氧水或“灭卡液”(即灭滴灵1。0 g及卡那霉素0。4 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内)冲洗,然后用5%碘酊烧灼。若有胆瘘,则经囊腔缝补瘘口,再涂以生物胶。最后以游离带蒂大网膜填塞囊腔,能取得满意疗效。2。2。4 囊肿合并胆瘘的处理 本组采用直视下囊腔内细针线缝合瘘口加网膜填塞,疗效甚佳。近年来运用TH胶涂抹于瘘口缝合处起到加固作用。胆瘘处理的关键是反复用白纱布蘸拭囊腔,检查有无胆染,以避免忽略瘘口、修补失败和遗留其他胆瘘。2。2。5 囊肿破入腹腔的处理 应在积极抗过敏性休克的同时尽快剖腹探查。手术关键是反复用10%高渗盐水冲洗腹腔,力争彻底清除头节及子囊,并处理包虫囊肿。为防止继发性腹腔包虫囊肿发生,术后必须服用抗包虫药物至少3个月。2。2。6 囊肿破入胆道的处理 囊肿破入胆道者应及时探查胆道,清除内囊碎片及子囊,反复用高渗盐水冲洗后置T管引流,并处理包囊残腔及修补胆瘘。。
热心网友
肝包虫囊肿多见于牧区,南美、南欧和澳洲等与牧羊有关,伊朗和伊拉克等与骆驼有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则可能与驯鹿有关。我国内蒙、西北、四川西部、西藏等地区较常见。本病又称肝棘球蚴病,由细粒棘球绦虫的蚴侵入肝脏所致。【治疗措施】1、对小而深藏肝内的肝包虫囊肝可严密随访,定期超声检查,如增大至接近肝表面时,可手术治疗。2、内囊摘除为最常用术式,其要点为:①在暴露包虫囊肿需认真保护伤口与周围脏器,避免囊液的污染、头节种植、与过敏反应。②切开囊腔前应逐步减压,通过穿刺吸取囊液尚可辨别是否合并感染或胆瘘。③杀灭头节,传统方法在减压后注入10%甲醛溶液或3%过氧化氢,5分钟后再进一步抽空囊液。但亦有人认为此法并不能保证头节的杀灭,因囊液的稀释使药效降低,曾有报告使用甲醛引起急性中毒或后期胆管炎的并发症;此外,如有多数囊肿者则难以奏效。④切开外囊前可进一步抽空囊液,使内囊与外囊分离。保证吸引器通畅,必要时使用2~3个吸引器,对大而张力大的囊肿排液极为重要。然后切开外囊,摘除内囊,再以过氧化氢或甲醛稀液涂拭外囊内壁,盐水纱布擦净。⑤消灭残腔可用外囊囊壁内翻缝合或带蒂大网膜填塞。但处理残腔前需认真检查有无胆瘘并加以封闭。3、对合并感染者需作引流术。肝切除术很少应用,仅适于个别病倒,如估计囊壁厚、钙化而内囊不易摘除者,局限于一叶的多个包虫囊肿,估计引流后残腔或窦道难以愈合者。【病因学】 人的肝包虫囊肿是细粒棘球绦虫以人为中间宿主的无性期阶段。此绦虫主要宿主为犬、狐或狼,中间宿主为羊、牛、马、猪和人。此虫寄生于犬小肠绒毛,成虫不断排出有壳保护的六勾蚴,此蚴随粪便排出,粘附于犬毛或羊毛上。人或其他中间宿主接触并吞食此蚴污染的水或食物即可被感染,经胃或上部小肠的消化,六勾蚴即脱壳而出,穿过胃肠壁进入门静脉,多数停留在肝,少数逸出至肺和其他脏器。棘球蚴在各有关脏器先形成初期包虫囊肿,此囊壁即其后的内囊,而中间宿主组织在其周围形成的纤维包膜为外囊。内囊又分为外层与内层,外层称角质膜,内层为生发层,生发层又产生生发囊、头节、子囊、孙囊。当有包虫感染的羊、牛或其他中间宿主的内脏被犬、狐或狼所食,此寄生虫即完成其生活周期。【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不明显,中青年多见,初期可无症状,随着囊肿增大可扪及上腹块、腹胀、腹痛,如位于右上肝者示膈肌抬高,可有呼吸系症状。不少病人曾有过敏反应症状。少数可因囊肿压迫胆道产生黄疸。亦有合并感染或穿入胆管出现胆管炎甚或败血症。穿入胸腔者可出现呼吸系症状或支气管胆道瘘。体征主要为上腹囊性肿块,位于肿上方者仅见肝肿大。有并发症者可出现相应体征【并发症】 凡疑为肝包虫囊肿者不宜作穿刺,以免产生囊液外逸导致过敏、过敏性休克或头节进入腹腔形成继发性包虫囊肿【鉴别诊断】①先天性肝囊肿:无牧区居住史,超声示囊壁极薄而清晰,包虫皮试阴性。②肝脓疡:无牧区居住史而常有痢疾史或化脓性疾病史,超声示液性占位边界不清晰,临床有炎症史或表现,包虫皮试阴性。但合并感染的肝包虫囊肿易与之混淆,包虫皮试乃主要鉴别依据。【预后】 肝包虫囊肿手术治疗的手术死亡率为1。8%~9%不等,一般为2~4%,术后复发率为5~12%不等,多由于第一次手术时遗漏深藏的小囊肿或手术时头节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