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迎春的笔墨最少了,但感觉她也是最可怜的,似乎从未开心过,最后还嫁给了中山狼。(可掬一把泪)贾迎春的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这个人物设置的意义何在?

热心网友

迎春在红楼中的地位并不重,应该说是主角中的配角。她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大家闺秀的浓缩,而她的悲剧也是有着广泛的代表性的。误嫁中山狼后受虐身亡。中国古代女子的命运多与此同,小说中所描述的“郎才女貌”,“神仙美眷”大约是因为崇尚喜剧的民族特性所决定的吧。不过,也正因为如此,雪芹先生忍心把红楼写成千古悲剧的结局,才让人觉得如此惊心动魄。 雪芹先生把迎春刻画的更加细腻,使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是在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风”中,她地奶母偷了她的攒珠累丝金凤去赌博,她拿不出小姐的款来辖制,原因哪,象她自己说的那样“她是妈妈,只有她说我的,没有我说她的”,她的丫鬟绣橘与她的乳母的儿媳在屋内大吵大闹,她无法劝止,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原因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待到探春要为她出气时,她的那一大段话更让人觉得好气又好笑。无怪黛玉要说“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了。迎春的懦弱至此被雪芹先生描画的淋漓尽致。 试想迎春,对自己的几个奴才尚且无法反抗,更不要提在自己不愿意的婚姻面前反抗自己的长辈,去反抗封建的道德了。所以,她的 误嫁中山狼的命运也就无可扭转了。她的命运是掌握在别人手中的,对此她除了哀叹自己的命苦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她被当作礼物一样送了出去,抵偿那对于“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府来说,微不足道的几千两银子。于是,“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迎春的命运让人悲悯,更让人觉得气愤,为迎春的懦弱,也为这个封建社会的凶残。 每读到这里,眼前总会闪现出另外的一些形象,那些敢于为自己的爱情与幸福而斗争的形象,如崔莺莺,杜丽娘等。佩服她们敢于挑战封建礼教的胆量与勇气,在那样的一个对女子极度歧视的畸形社会里,作一个叛逆者确是不易的。近来看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的《春》,觉得淑英这个人物倒是和迎春有相似之处,只是淑英在绝望之余想到了用死去反抗,而迎春没有,她嫁去了孙家,被折磨致死,得到的同情是没有福气,迎春她永远都不会懂得反抗的,不是怕死,是因为那几千年来的观念以深入骨髓,“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何况只是叫你去嫁人哪?即使迎春知道死是注定的结局,明知是火坑,她也要跳进去,然后被烈火活活烧死,也不可能会说不跳,然后悬梁自尽或自刎什么的。以死来反抗,已经是一种至深的悲哀了,那么连以死来反抗都不会的人哪? 一种深深的悲哀,为迎春的无抵抗主义,为中国曾经的那么多无抵抗的女子,以及千千万万被“注定了命运中无福”的早死的冤魂! 。

热心网友

袁纯,迎春,探春,惜春,按照曹雪芹的意思,本是原应叹息。作者是在谢宝黛钗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以及众多美丽女子的悲惨命运,预示了那个时代是一个不合乎人性的时代。

热心网友

没有为什么,只是事实。如果问题都要找到为什么,社会早就不存在了。

热心网友

黛玉,迎春和紫鹃是红楼梦里三个最善良的女儿,也是我的最爱.忍不住天天为她们哭一场.

热心网友

散曲·迎春缘 美佳人,恶姻缘,薄质弱柳遭非难。 尘披帐帘,泪淡月寒,灞柳乌江边。 珠帘下老了红颜,侯门女喂了狼犬! 缘烟尽春已远,彩云散净天堑! 恨,中山狼阴险。

热心网友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得宠。首先是他父亲,他父亲不的贾母的宠,然后是他母亲,以他父亲的性格,就算是正房夫人,也不如个年轻的姬妾,何况她本本身就是妾氏所出的;最后是她,在这样的环境里,如何争、怎么争,凭什么争?!不要说探春也是偏房所生,不要说赵姨娘也不得宠。就和官场一样,出身固然重要,所跟的主子一样重要!比如探春,她何尝顾及过赵姨娘,不但不顾反而更严,以显自己的公正无私。对王善保家的也不给脸面,因为她的靠山也只不过是行同虚设的邢夫人罢了。但是其他人呢,她底下人会偷偷告诉袭人晚些去要学中的月钱,为什么?!有其主必有其奴!还不是看人下菜碟!只有这样,才有争的可能!所以她虽远嫁,虽无可奈何,但终究是个王妃,比惨死的强太多。再有就是本身性格的问题,因为没有人教,所以不圆滑,不通透,不聪明。比如湘云,史家以大不如前,但有老太太,所以人人还顾着几分。但湘云聪明,知道什么人是得势的,所以巴巴的用手绢包了四个戒指送人,一个鸳鸯、一个袭人、一个琥珀、一个平儿,哪个不是能当主子半个家的角色?比如黛玉,就这么一个尖刻之人,也知道回趟家带东西送人,能拿她东西的人,都是什么身份!迎春拿什么笼络人,钱是公中的,一个月拢共几两银子,胭脂水粉还得自己另买,奶妈又刻薄,除了吃酒,什么都不会,到哪里给她言传身教去。还有就是贾府势败,所以孙家就无所顾及。说来说去,不得已而已。曹雪芹想必没有达到鞭笞旧社会的觉悟,但他家势败后,这样命运的女子,恐怕是最多的了,以一带全罢了。

热心网友

或许目的在于对比和衬托吧

热心网友

个人认为,迎春只是《红楼梦》中塑造的众多形象之一。迎春代表了懦弱的类型,处处不如人,处处不与人“争”,不该她的她不要,该她的她也不要。迎春完全是封建制度教育出来的产物,而比宝钗等等又少了变通,只懂得循规蹈矩,贱视自己。迎春出嫁同时也映证了贾府的衰亡。孙要娶迎春这总不会是看她漂亮吧?!是为巴结贾府..直到见迎春没有利用的必要,他才会去除掉迎春,孙是个有心计的人。贾家的姑娘出去挨打了,娘家都不敢支声。这是为什么?没底气啊,自己家祖宗儿子都保不住了,保一个出了阁女儿?还跟孙家作对???可能么所以我以为,描写迎春一是体现了对封建制度循规蹈矩,不知变通的女子的下场;二是贾府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有力证据之一。

热心网友

热心网友

我估计是有原型的。《红楼梦》在很大程度上有作者自传的味道,他的家族由盛而衰,一定很多人都是悲剧下场,所以他笔下的四春,即使是入了皇宫有显赫身份的元春,命运都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就是覆巢之下无完卵!元春入了宫是“去了不得见人的地方”,迎春嫁了个“中山狼”,探春为挽救家族命运远嫁外邦,惜春只落得“青灯古佛”伴坐度余生!其实纵览全书,有哪一个人物是美满的命运?全书都弥漫着悲剧色彩,看书的前半部分,越是繁华热闹越品味出大家族衰败后的凄凉。

热心网友

热心网友

我很想不通,她爸爸为什么那么不关心她呢?

热心网友

因为她没有亲娘,况且她娘也不是什么正牌夫人

热心网友

贾迎春这样出身名门性格随和与世无争的女孩,命运也如此悲惨我?長歌?哭也乎

热心网友

曹雪芹写的是各种类型的人(主要是女人)的命运,贾迎春也代表一种类型吧。

热心网友

曹雪芹写《红楼梦》就是利用人物的命运来揭露和鞭挞封建社会。即使像贾迎春这样出身名门性格随和与世无争的女孩,命运也如此悲惨,那麽,这样一个残虐黑暗的社会还有什麽存在的必要呢?我想,贾迎春这个人物的设置其意义就在于此吧。

热心网友

个性软弱,不够泼辣。揭露男人的罪恶。

热心网友

红楼梦是写的封建制度下各式各样女子的悲剧,迎春这种所嫁非人的情况在封建社会很多见。

热心网友

贾迎春为人老实,生性懦弱。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另一个原因是家庭环境。贾迎春的父亲贾赦是个不折不扣的老昏蛋,迎春的婚事,他根本就是率意草办,贾政曾两次三番劝阻,他也不以为意。亲生父亲如此,作为后娘的邢夫人更是不放在心上。迎春回家诉苦时,邢夫人不过“面情塞责”而已。最亲的人如此,贾府中其它人即使有心相助,也是无能为力。迎春向王夫人哭诉时,王夫人只能安慰她“已是遇着这不晓事的人,可怎么样呢。……这也是你的命。”有意思的是宝玉知道迎春的境况时,竟向王夫人提议接她回来,结果当然是被斥为呆子。可能是想说封建社会制度下妇女的命运,哪怕你出身于一个名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