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问:为什么说: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2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问: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 分别写出出自其中描写秋的几句名句。知道的快帮帮忙拉!!谢谢
热心网友
问题1:从内容上看,“阵”字形容来势快而猛;而“层”字给人一种入秋渐凉之感,细腻地描绘出这秋至冬渐深之凉意,像是初冬撒小雪,一层一层地垒厚的。所以作者说层比阵更有意韵。但作者却显然还有更为重要的考虑,他说“平平仄仄起来”,显然是韵律。韵律怎么“层”比“阵”好呢?我们不妨划一下两种说法的平仄。“一阵秋雨一阵凉”的平仄是“平仄平仄平仄平”,“一层秋雨一层凉”的平仄是“仄平平仄仄平平”,而这正是符合近体诗的平仄规律的,所以韵律更好。问题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杜甫诗《登高》全诗的中心。这一联含义层层深入,短短的十四字却表达了八层意思:“悲秋”是核心,各层意思都围绕它展开;“作客”他乡的悲秋,意思深了一层;“常”年他乡作客,又深一层;离家“万里”,远客他乡更深一层。下句,“登台”本来易于悲秋,“独”登台、以“多病”之躯登台、一生(百年)总在病中,意思也是一层层深入,“悲秋”的感情表达得强烈而深沉。刘长卿过贾谊宅时“秋草独寻人去后”,刘禹锡“故垒萧萧芦荻花”,柳三变在《雨霖铃》与《戚氏》中都有写秋名句,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又如“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枯零乱,惹残烟”与“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王安石也有叹“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豪放词人辛弃疾,亦有“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的佳句。
热心网友
似乎这一层秋雨一层凉的层字,比阵字更能突出秋雨渐渐给人们带来的凉意,比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