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疑点一:  卡被激活后,密码不能改?  今年1月,申女士在为儿子办理留学的中介处拿到了那张国际卡,但她发现卡的密码已经被自动设定为儿子的生日,申女士只是收到了一张小纸条,上边写到:此卡已经激活,初始密码为您的出生日期。  申女士对记者说:“我当时觉得这样不安全,马上打电话要求改密码,但是银行方面表示,卡已经被激活,改起来比较繁琐。”于是申女士没有修改密码,“如果卡被冒用,这可能就是疑点之一。”  ●疑点二:  实名制消费,存在例外?  工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国际卡的背面有签名条,持卡人的签名是不允许涂抹和修改的。消费以后,持卡人签名时需要和签名条对照。”建行的国际卡也需要相同的手续。但是农行的同志介绍说:“由于万事达卡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可以通用,在各个国家使用的具体实施也可能不同的。比如有时候为了刺激消费,有一些商家也可能不要求持卡人签名。”  ●疑点三:  境外消费时,无需密码?  此外,消费者如果在网上进行刷卡消费,只要有卡号就可以。农行国际卡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常境外消费不需要签名。境外消费是以个人信用作为担保的,很多时候商家为了鼓励消费往往不要密码,这一点和国内不同。所以境外消费存在一定的风险。”  ●疑点四:  复制信用卡,仅几十元?  据某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透露:“复制信用卡其实很容易,只需知道卡号和密码,成本只有几十块钱。”  正因为如此,申女士始终怀疑有人复制了她儿子的卡,因为在他回国期间,申女士多次见过这张卡。所以现在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此期间还有在英国的消费。并且在卡被注销了以后,仍然有人继续试图用此卡消费,但没有成功。  ●疑点五:  个人核实取款,银行不管?  一旦发现不明消费,要让客户本人提供所有证据,显然非常困难。申女士希望核实儿子在国内ATM机上取款的所有款项。但是工商行明确表示:“不受理个人储户查询录像资料。储户只能在报案之后,由公安部门出具相关资料。我们报到上级部门,统一调出录像带。”。

热心网友

●疑点一:  卡被激活后,密码不能改?  今年1月,申女士在为儿子办理留学的中介处拿到了那张国际卡,但她发现卡的密码已经被自动设定为儿子的生日,申女士只是收到了一张小纸条,上边写到:此卡已经激活,初始密码为您的出生日期。  申女士对记者说:“我当时觉得这样不安全,马上打电话要求改密码,但是银行方面表示,卡已经被激活,改起来比较繁琐。”于是申女士没有修改密码,“如果卡被冒用,这可能就是疑点之一。”  ●疑点二:  实名制消费,存在例外?  工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国际卡的背面有签名条,持卡人的签名是不允许涂抹和修改的。消费以后,持卡人签名时需要和签名条对照。”建行的国际卡也需要相同的手续。但是农行的同志介绍说:“由于万事达卡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可以通用,在各个国家使用的具体实施也可能不同的。比如有时候为了刺激消费,有一些商家也可能不要求持卡人签名。”  ●疑点三:  境外消费时,无需密码?  此外,消费者如果在网上进行刷卡消费,只要有卡号就可以。农行国际卡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常境外消费不需要签名。境外消费是以个人信用作为担保的,很多时候商家为了鼓励消费往往不要密码,这一点和国内不同。所以境外消费存在一定的风险。”  ●疑点四:  复制信用卡,仅几十元?  据某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透露:“复制信用卡其实很容易,只需知道卡号和密码,成本只有几十块钱。”  正因为如此,申女士始终怀疑有人复制了她儿子的卡,因为在他回国期间,申女士多次见过这张卡。所以现在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此期间还有在英国的消费。并且在卡被注销了以后,仍然有人继续试图用此卡消费,但没有成功。  ●疑点五:  个人核实取款,银行不管?  一旦发现不明消费,要让客户本人提供所有证据,显然非常困难。申女士希望核实儿子在国内ATM机上取款的所有款项。但是工商行明确表示:“不受理个人储户查询录像资料。储户只能在报案之后,由公安部门出具相关资料。我们报到上级部门,统一调出录像带。”。

热心网友

持卡人质疑 国际卡消费疑点多  ●疑点一:  卡被激活后,密码不能改?  今年1月,申女士在为儿子办理留学的中介处拿到了那张国际卡,但她发现卡的密码已经被自动设定为儿子的生日,申女士只是收到了一张小纸条,上边写到:此卡已经激活,初始密码为您的出生日期。  申女士对记者说:“我当时觉得这样不安全,马上打电话要求改密码,但是银行方面表示,卡已经被激活,改起来比较繁琐。”于是申女士没有修改密码,“如果卡被冒用,这可能就是疑点之一。”  ●疑点二:  实名制消费,存在例外?  工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国际卡的背面有签名条,持卡人的签名是不允许涂抹和修改的。消费以后,持卡人签名时需要和签名条对照。”建行的国际卡也需要相同的手续。但是农行的同志介绍说:“由于万事达卡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可以通用,在各个国家使用的具体实施也可能不同的。比如有时候为了刺激消费,有一些商家也可能不要求持卡人签名。”  ●疑点三:  境外消费时,无需密码?  此外,消费者如果在网上进行刷卡消费,只要有卡号就可以。农行国际卡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常境外消费不需要签名。境外消费是以个人信用作为担保的,很多时候商家为了鼓励消费往往不要密码,这一点和国内不同。所以境外消费存在一定的风险。”  ●疑点四:  复制信用卡,仅几十元?  据某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透露:“复制信用卡其实很容易,只需知道卡号和密码,成本只有几十块钱。”  正因为如此,申女士始终怀疑有人复制了她儿子的卡,因为在他回国期间,申女士多次见过这张卡。所以现在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此期间还有在英国的消费。并且在卡被注销了以后,仍然有人继续试图用此卡消费,但没有成功。  ●疑点五:  个人核实取款,银行不管?  一旦发现不明消费,要让客户本人提供所有证据,显然非常困难。申女士希望核实儿子在国内ATM机上取款的所有款项。但是工商行明确表示:“不受理个人储户查询录像资料。储户只能在报案之后,由公安部门出具相关资料。我们报到上级部门,统一调出录像带。”。

热心网友

国际卡消费存在五大漏洞 2003-11-12 随着国内出境人数逐年递增,国际卡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继中行、工行等老牌发卡行之后,建行、招行及广发银行也纷纷发行了自己品牌的国际卡。但是,与此同时,信用卡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国际卡诈骗事件屡见不鲜,而且往往数额巨大,不易发现。  事件回放 对账单出现可疑消费  今年1月5日,申女士为即将去英国的儿子办理一张农行金穗万事达国际卡。10月,申女士得知这张卡已经透支,“我在卡上共存了16296美元,除去学费,剩下的6251美元中存在多次不明消费。”于是,申女士要求银行打出了一份对账单。结果,她竟然从消费明细上发现了多笔可疑账目。  7月6日至8月3日,9月7日至10月9日,申女士的儿子两次从英国回国,然而在7月25日,对账单上却有两笔英国的消费,共计66.24美元。10月13日,申女士的儿子已经回到了英国,而对账单上又有30.38美元在中国的消费。  对此申女士表示不解,于是在10月29日对此卡进行了挂失。然而挂失以后申女士再次查询,仍然有几笔没有成功的划卡消费记录。与前几次相同,也是在伦敦的Garth酒店的消费,而申女士的儿子一再表示,自己从未去过伦敦。  警方观点 信用卡诈骗案飙升  由于信用卡的使用是以持卡人的信用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信用卡业务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信用卡诈骗的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信用卡诈骗罪是指行为人故意以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和冒用他人信用卡以及恶意透支的方法,骗取他人钱财。根据市公安局接报警情来看,使用假信用卡进行诈骗的案件比较突出。在今年10月中旬一周内,诈骗类警情上升了38.5%。犯罪嫌疑人均是持假信用卡在商场、饭店等消费场所大肆购买高档物品。10月18日,朝阳区公安分局抓获了两名犯罪嫌疑人,两人使用假信用卡先后消费了近万元。  不仅北京,上海、山东、哈尔滨都曾破获过重大的信用卡诈骗案件,在中国台湾也曾经有犯罪分子在提款机周围,利用针孔摄影取得金融卡用户的资料和密码,再伪造假卡作案,使8家银行和上百人的利益受到侵害。在国外也有一些犯罪团伙通过复制他人的卡来进行犯罪。  律师说法 国际卡消费争议谁取证?  在发现信用卡上的可疑消费后,申女士曾要求农行协助取证,但是农行的咨询员表示:“我们只负责提供消费的详细地点、时间及消费金额,具体的调查还是应该由持卡人自己完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不明消费,大多数银行都有争议交易流程。工行的工作人员说:“一旦境外交易发生争议,可以自交易日起60日内提出拒付申请。”建行也表示可在20日内到有关部门进行投诉,客户只需提出申请,银行受理后会进行查实。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梁律师认为,发生这样的问题靠持卡人个人追款显然不行。“而且客户已经提供了初步的证据,一旦发生不明消费,本地银行有义务替客户查明款项。本地银行应该出面和国外合作银行进行沟通,落实消费场所,核实账目。如果为盗用或冒用,也要利用当地的公众服务机构进行解决。”  前天,申女士向农行和万事达国际代表处分别发送了紧急查询请求,记者从农行处获悉,目前农行已经将申女士的请求转到万事达国际代表处,农行的一位王先生表示:“万事达卡国际代表处会和英国方面联系来调查此事。”记者曾致电万事达信用卡国际代表处,但接线小姐以负责此事的人出差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并称该事件正在调查中。  持卡人质疑 国际卡消费疑点多  ●疑点一:  卡被激活后,密码不能改?  今年1月,申女士在为儿子办理留学的中介处拿到了那张国际卡,但她发现卡的密码已经被自动设定为儿子的生日,申女士只是收到了一张小纸条,上边写到:此卡已经激活,初始密码为您的出生日期。  申女士对记者说:“我当时觉得这样不安全,马上打电话要求改密码,但是银行方面表示,卡已经被激活,改起来比较繁琐。”于是申女士没有修改密码,“如果卡被冒用,这可能就是疑点之一。”  ●疑点二:  实名制消费,存在例外?  工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国际卡的背面有签名条,持卡人的签名是不允许涂抹和修改的。消费以后,持卡人签名时需要和签名条对照。”建行的国际卡也需要相同的手续。但是农行的同志介绍说:“由于万事达卡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可以通用,在各个国家使用的具体实施也可能不同的。比如有时候为了刺激消费,有一些商家也可能不要求持卡人签名。”  ●疑点三:  境外消费时,无需密码?  此外,消费者如果在网上进行刷卡消费,只要有卡号就可以。农行国际卡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常境外消费不需要签名。境外消费是以个人信用作为担保的,很多时候商家为了鼓励消费往往不要密码,这一点和国内不同。所以境外消费存在一定的风险。”  ●疑点四:  复制信用卡,仅几十元?  据某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透露:“复制信用卡其实很容易,只需知道卡号和密码,成本只有几十块钱。”  正因为如此,申女士始终怀疑有人复制了她儿子的卡,因为在他回国期间,申女士多次见过这张卡。所以现在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此期间还有在英国的消费。并且在卡被注销了以后,仍然有人继续试图用此卡消费,但没有成功。  ●疑点五:  个人核实取款,银行不管?  一旦发现不明消费,要让客户本人提供所有证据,显然非常困难。申女士希望核实儿子在国内ATM机上取款的所有款项。但是工商行明确表示:“不受理个人储户查询录像资料。储户只能在报案之后,由公安部门出具相关资料。我们报到上级部门,统一调出录像带。”。

热心网友

国际卡消费存在五大漏洞 随着国内出境人数逐年递增,国际卡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继中行、工行等老牌发卡行之后,建行、招行及广发银行也纷纷发行了自己品牌的国际卡。但是,与此同时,信用卡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 。国际卡诈骗事件屡见不鲜,而且往往数额巨大,不易发现。事件回放 对账单出现可疑消费今年1月5日,申女士为即将去英国的儿子办理一张农行金穗万事达国际卡。10月,申女士得知这张卡已经透支,“我在卡上共存 今日焦点: · 应明确内部职工股处理方案 。。。 · 我国今年产煤将达16亿吨 。。。 · 券商风雨兼程又一年 。。。 广 告 了16296美元,除去学费,剩下的6251美元中存在多次不明消费。”于是,申女士要求银行打出了一份对账单。结果,她竟然从消费明细上发现了多笔可疑账目。7月6日至8月3日,9月7日至10月9日,申女士的儿子两次从英国回国,然而在7月25日,对账单上却有两笔英国的消费,共计66.24美元。10月13日,申女士的儿子已经回到了英国,而对账单上又有30.38美元在中国的消费。对此申女士表示不解,于是在10月29日对此卡进行了挂失。然而挂失以后申女士再次查询,仍然有几笔没有成功的划卡消费记录。与前几次相同,也是在伦敦的Garth酒店的消费,而申女士的儿子一再表示,自己从未去过伦敦。警方观点 信用卡诈骗案飙升由于信用卡的使用是以持卡人的信用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信用卡业务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信用卡诈骗的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信用卡诈骗罪是指行为人故意以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和冒用他人信用卡以及恶意透支的方法,骗取他人钱财。根据市公安局接报警情来看,使用假信用卡进行诈骗的案件比较突出。在今年10月中旬一周内,诈骗类警情上升了38.5%。犯罪嫌疑人均是持假信用卡在商场、饭店等消费场所大肆购买高档物品。10月18日,朝阳区公安分局抓获了两名犯罪嫌疑人,两人使用假信用卡先后消费了近万元。不仅北京,上海、山东、哈尔滨都曾破获过重大的信用卡诈骗案件,在中国台湾也曾经有犯罪分子在提款机周围,利用针孔摄影取得金融卡用户的资料和密码,再伪造假卡作案,使8家银行和上百人的利益受到侵害。在国外也有一些犯罪团伙通过复制他人的卡来进行犯罪。律师说法 国际卡消费争议谁取证?在发现信用卡上的可疑消费后,申女士曾要求农行协助取证,但是农行的咨询员表示:“我们只负责提供消费的详细地点、时间及消费金额,具体的调查还是应该由持卡人自己完成。”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不明消费,大多数银行都有争议交易流程。 今日焦点: · 应明确内部职工股处理方案 。。。 · 我国今年产煤将达16亿吨 。。。 · 券商风雨兼程又一年 。。。 广告 工行的工作人员说:“一旦境外交易发生争议,可以自交易日起60日内提出拒付申请。”建行也表示可在20日内到有关部门进行投诉,客户只需提出申请,银行受理后会进行查实。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梁律师认为,发生这样的问题靠持卡人个人追款显然不行。“而且客户已经提供了初步的证据,一旦发生不明消费,本地银行有义务替客户查明款项。本地银行应该出面和国外合作银行进行沟通,落实消费场所,核实账目。如果为盗用或冒用,也要利用当地的公众服务机构进行解决。”前天,申女士向农行和万事达国际代表处分别发送了紧急查询请求,记者从农行处获悉,目前农行已经将申女士的请求转到万事达国际代表处,农行的一位王先生表示:“万事达卡国际代表处会和英国方面联系来调查此事。”记者曾致电万事达信用卡国际代表处,但接线小姐以负责此事的人出差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并称该事件正在调查中。持卡人质疑 国际卡消费疑点多●疑点一:卡被激活后,密码不能改?今年1月,申女士在为儿子办理留学的中介处拿到了那张国际卡,但她发现卡的密码已经被自动设定为儿子的生日,申女士只是收到了一张小纸条,上边写到:此卡已经激活,初始密码为您的出生日期。申女士对记者说:“我当时觉得这样不安全,马上打电话要求改密码,但是银行方面表示,卡已经被激活,改起来比较繁琐。”于是申女士没有修改密码,“如果卡被冒用,这可能就是疑点之一。”●疑点二:实名制消费,存在例外?工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国际卡的背面有签名条,持卡人的签名是不允许涂抹和修改的。消费以后,持卡人签名时需要和签名条对照。”建行的国际卡也需要相同的手续。但是农行的同志介绍说:“由于万事达卡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可以通用,在各个国家使用的具体实施也可能不同的。比如有时候为了刺激消费,有一些商家也可能不要求持卡人签名。”●疑点三:境外消费时,无需密码?此外,消费者如果在网上进行刷卡消费,只要有卡号就可以。农行国际卡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常境外消费不需要签名。境外消费是以个人信用作为担保的,很多时候商家为了鼓励消费往往不要密码,这一点和国内不同。所以境外消费存在一定的风险。”●疑点四:复制信用卡,仅几十元?据某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透露:“复制信用卡其实很容易,只需知道卡号和密码,成本只有几十块钱。”正因为如此,申女士始终怀疑有人复制了她儿子的卡,因为在他回国期间,申女士多次见过这张卡。所以现在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此期间还有在英国的消费。并且在卡被注销了以后,仍然有人继续试图用此卡消费,但没有成功。●疑点五:个人核实取款,银行不管?一旦发现不明消费,要让客户本人提供所有证据,显然非常困难。申女士希望核实儿子在国内ATM机上取款的所有款项。但是工商行明确表示:“不受理个人储户查询录像资料。储户只能在报案之后,由公安部门出具相关资料。我们报到上级部门,统一调出录像带。”文章来源:财智网 。

热心网友

国际卡消费存在五大漏洞 2003-11-12 随着国内出境人数逐年递增,国际卡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继中行、工行等老牌发卡行之后,建行、招行及广发银行也纷纷发行了自己品牌的国际卡。但是,与此同时,信用卡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国际卡诈骗事件屡见不鲜,而且往往数额巨大,不易发现。  事件回放 对账单出现可疑消费  今年1月5日,申女士为即将去英国的儿子办理一张农行金穗万事达国际卡。10月,申女士得知这张卡已经透支,“我在卡上共存了16296美元,除去学费,剩下的6251美元中存在多次不明消费。”于是,申女士要求银行打出了一份对账单。结果,她竟然从消费明细上发现了多笔可疑账目。  7月6日至8月3日,9月7日至10月9日,申女士的儿子两次从英国回国,然而在7月25日,对账单上却有两笔英国的消费,共计66.24美元。10月13日,申女士的儿子已经回到了英国,而对账单上又有30.38美元在中国的消费。  对此申女士表示不解,于是在10月29日对此卡进行了挂失。然而挂失以后申女士再次查询,仍然有几笔没有成功的划卡消费记录。与前几次相同,也是在伦敦的Garth酒店的消费,而申女士的儿子一再表示,自己从未去过伦敦。  警方观点 信用卡诈骗案飙升  由于信用卡的使用是以持卡人的信用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信用卡业务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信用卡诈骗的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信用卡诈骗罪是指行为人故意以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和冒用他人信用卡以及恶意透支的方法,骗取他人钱财。根据市公安局接报警情来看,使用假信用卡进行诈骗的案件比较突出。在今年10月中旬一周内,诈骗类警情上升了38.5%。犯罪嫌疑人均是持假信用卡在商场、饭店等消费场所大肆购买高档物品。10月18日,朝阳区公安分局抓获了两名犯罪嫌疑人,两人使用假信用卡先后消费了近万元。  不仅北京,上海、山东、哈尔滨都曾破获过重大的信用卡诈骗案件,在中国台湾也曾经有犯罪分子在提款机周围,利用针孔摄影取得金融卡用户的资料和密码,再伪造假卡作案,使8家银行和上百人的利益受到侵害。在国外也有一些犯罪团伙通过复制他人的卡来进行犯罪。  律师说法 国际卡消费争议谁取证?  在发现信用卡上的可疑消费后,申女士曾要求农行协助取证,但是农行的咨询员表示:“我们只负责提供消费的详细地点、时间及消费金额,具体的调查还是应该由持卡人自己完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不明消费,大多数银行都有争议交易流程。工行的工作人员说:“一旦境外交易发生争议,可以自交易日起60日内提出拒付申请。”建行也表示可在20日内到有关部门进行投诉,客户只需提出申请,银行受理后会进行查实。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梁律师认为,发生这样的问题靠持卡人个人追款显然不行。“而且客户已经提供了初步的证据,一旦发生不明消费,本地银行有义务替客户查明款项。本地银行应该出面和国外合作银行进行沟通,落实消费场所,核实账目。如果为盗用或冒用,也要利用当地的公众服务机构进行解决。”  前天,申女士向农行和万事达国际代表处分别发送了紧急查询请求,记者从农行处获悉,目前农行已经将申女士的请求转到万事达国际代表处,农行的一位王先生表示:“万事达卡国际代表处会和英国方面联系来调查此事。”记者曾致电万事达信用卡国际代表处,但接线小姐以负责此事的人出差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并称该事件正在调查中。  持卡人质疑 国际卡消费疑点多  ●疑点一:  卡被激活后,密码不能改?  今年1月,申女士在为儿子办理留学的中介处拿到了那张国际卡,但她发现卡的密码已经被自动设定为儿子的生日,申女士只是收到了一张小纸条,上边写到:此卡已经激活,初始密码为您的出生日期。  申女士对记者说:“我当时觉得这样不安全,马上打电话要求改密码,但是银行方面表示,卡已经被激活,改起来比较繁琐。”于是申女士没有修改密码,“如果卡被冒用,这可能就是疑点之一。”  ●疑点二:  实名制消费,存在例外?  工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国际卡的背面有签名条,持卡人的签名是不允许涂抹和修改的。消费以后,持卡人签名时需要和签名条对照。”建行的国际卡也需要相同的手续。但是农行的同志介绍说:“由于万事达卡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可以通用,在各个国家使用的具体实施也可能不同的。比如有时候为了刺激消费,有一些商家也可能不要求持卡人签名。”  ●疑点三:  境外消费时,无需密码?  此外,消费者如果在网上进行刷卡消费,只要有卡号就可以。农行国际卡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常境外消费不需要签名。境外消费是以个人信用作为担保的,很多时候商家为了鼓励消费往往不要密码,这一点和国内不同。所以境外消费存在一定的风险。”  ●疑点四:  复制信用卡,仅几十元?  据某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透露:“复制信用卡其实很容易,只需知道卡号和密码,成本只有几十块钱。”  正因为如此,申女士始终怀疑有人复制了她儿子的卡,因为在他回国期间,申女士多次见过这张卡。所以现在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此期间还有在英国的消费。并且在卡被注销了以后,仍然有人继续试图用此卡消费,但没有成功。  ●疑点五:  个人核实取款,银行不管?  一旦发现不明消费,要让客户本人提供所有证据,显然非常困难。申女士希望核实儿子在国内ATM机上取款的所有款项。但是工商行明确表示:“不受理个人储户查询录像资料。储户只能在报案之后,由公安部门出具相关资料。我们报到上级部门,统一调出录像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