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汗了,没办法了,题目就是这个,似乎很南证明了,不过相信有可以把稻草说成金条的高手
热心网友
拥立汉献帝弊大于利,首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与挟天子以令诸侯没多大关系,刘备、孙权不照样占有一席之地吗;第二、主要是曹操拥立了汉献帝换了公孙瓒、吕布、袁绍、袁术之流也照样完蛋,董卓、王允不是很好的例子吗,关键在于曹操有帝王的胸怀和超人的智慧才能统一北方。以上两点说拥立没有作用,再往下就是曹操想摆脱而摆脱不了的问题了,既然拥立了皇帝你曹操就是臣子了,但你还一手遮天不拿皇帝当回事,一无人臣之道,二有谋逆之嫌,按那时的思想属十恶之首,肯定会遭到唾骂,更会给对手以攻击的理由(刘备不是天天嚷着曹操是汉贼,要兴复汉室吗),自己辛辛苦苦拉起的队伍又怎能甘心让献帝说了算呢,再说了挟天子令诸侯这个令又有谁听令过呀,哪个诸侯心里不和明镜似的。曹操心里这个后悔呀,自己没法做皇帝弄得儿子还得煞费苦心发明个禅位遮掩着当了皇帝,也为家族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司马家不是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取而代之建立晋朝了吗,想当初自己打下的江山又何苦弄个献帝来呢,真是悔之晚矣!!。
热心网友
问题很简单,就是不拥立献帝还会立一个和他一样的*帝,他之所以要立一个这样的皇帝是政治需要,在当时要是没有这个名义后台,办事就名不正.不利于曹操统一中原,这样的现象历史上很多,比如李渊、朱元璋、项羽(后来他把那个楚王杀了)等,都是应当时之势,也是明智之举。事实可以证明这点是对的,曹操确实有称帝的打算,但是后来没能实现。
热心网友
我认为他应该立献帝.
热心网友
绝对应该1。 当时汉室余威还在, 士大夫,各种贤士都是以当官,光宗耀祖为目的,拥力献帝不但能扩充自己阵营,还能打击敌人。(荀攸叔侄就是好例子, 马腾怎么死的大家应该都清楚,而且谁要是帮曹操的敌人,曹操只要来个抗拒天兵,意图造反的名号,到时抄家灭族还明正言顺),如果没有打皇帝的旗号,谁来睬你?2。 可以到处封赏官职,反正不要钱,还可以离间其他势力(刘备和吕布,一个死,一个被曹操软禁,好不容易得来的徐州都丢了),而且袁绍当时看出了献帝的好处,要来抢,结果不是随便封一个"大将军"就打发了。3。 汉献帝在手,随时可以逼他禅让,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曹操首先是个改革家,政治家(五色棒,孝廉的例子), 有皇帝在手改革就名正言顺,说是皇帝下诏,各方势力都不敢说什么,说了就是冒犯天威,随便给你扣个造反的帽子,到时虽然上面的人不会介意,可那些底层武将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了。4。 当时也有忠于汉室的人在,如张扬等,为了不激怒这方面的势力,汉献帝是必要的存在。
热心网友
就是想当,应该当
热心网友
当然不能拥立献帝了,原因若干,听我说来:第一、做人要有大志向,既然已经从“七八个人,十来条枪”发展壮大起来,就应该“老子天下第一”,干嘛非要找个主子,难不成天生做奴才的命?第二、本来军费开支就挺困难,拥立了献帝后还得养活一大帮子闲人,多划不来啊。第三、有了献帝这个累赘,曹操就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不是今天被人算计刺杀,就是明天被人称作“曹贼”,曹操得罪谁了?不就是身边的献帝闹的嘛!你看人家袁绍多自在,听了高人的劝,没来接献帝,落得一身清闲。曹操这不自找的吗?第四、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当然是当皇帝了,可曹操不行,为什么?还不是这个献帝,对他好点吧,怕他蹬鼻子上脸,不理他吧,别人说你功高盖主,弄得曹操左右为难,落下个不治之症-——“头疯”,更别说当皇帝了,连觉都谁不好,难啊!第五、曹操算是救了献帝的命吧?可献帝一点都不领情,还动不动在别人面前唠叨曹操的坏话,这是什么人啊?早知道真不该救他,你说曹操冤不冤啊?第六、其实曹操应该是个大英雄,这从诛杀十常侍,刺杀董卓的事迹中不难看出,就是由于救人不慎,坏了一世英名,就连罗贯中这老头也跟着凑热闹,硬把曹操说成奸雄,屈呀!第六、曹操救了献帝后,得了什么好了?没有啊!除了几个虚设的官衔外,没了!官衔有用吗?不用你封,人家也是三军总司令啊!你说献帝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曹操为啥闹心你不知道,可以打听啊,不就那点爱好吗?你说你后宫那么多闲置的妃子,给他两个不就完了吗?看给曹操逼的,性生活不协调,整天偷偷摸摸作贼似的,为了一个甄氏父子三人大打出手,张绣营中的光荣事迹更是不堪回首,为了一个半老徐娘的张绣的婶娘,连丧爱子、爱侄、爱将啊!这不都怪献帝吗?如果不是内分泌失调造成早逝,这三国的江山怎么能落在司马昭的手里呢?有了上面的六条,就已经足以证明曹操迎献帝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由于这次的判断失误,导致了曹操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大溃败,一位世界史上罕见的集政治、军事、思想、艺术、传统美学、心理学、仿生学等等于一身的时代巨人就这样别后院的一把小火给毁于一旦。惜哉!悔哉!痛哉!!!。
热心网友
大汉气数已尽就这么简单
热心网友
直接当,谁不想,可是有个大问题,那就是反对的力量会空前高涨.那就不好办了.就好象袁世凯,急急忙忙当皇帝,只不过活了才88天.所以,这样的事情,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更何况,当时的操哥,还不是最强大的,强大到无人可敌.当时,他也是经过多次以少胜多的,提心吊胆的大战,才有了他后来的霸业.所以,只好推出个没用的家伙,做个样子.以后,他每次出兵,都正大光明,打皇帝的旗号.胜率就高多了.历史证明他是对的.
热心网友
时势造英雄嘛~~当时从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曹都具备了称霸的条件和基础,他所顾虑的只不过是骂名和被强敌有借口讨伐攻击,如果他很顺利地铲除了刘备和东吴二大势力,那么肯定他就不会再有任何顾忌,不用等曹坯就直接逼帝禅让了.再说,在他前面的董卓,袁氏兄弟这些人物,都是他眼中毫无可取之处的小人(从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可以看出来),尚且都可以在条件不很成熟的情况下僭越行帝王事,那么无论文韬武略还是人气都远胜过他们的曹丞相为什么就不能呢?何况当时的口气就是"大汉气数已尽……",大汉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刘邦趁乱从秦天子手中夺下的,曹操无论从身世还是自己的能力方面比起刘邦,刘秀,王葬,袁氏这些人来也都不逊色,自然可以顺理成章地占有天下了
热心网友
我觉得应该拥立献帝!!!
热心网友
历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