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稷下学宫二 潇水   孟子听说齐国有一个“稷下学宫”,是个读书人吃白饭的好地方,于是就离开刚刚碰壁的魏国,前往齐国找工作。此时齐宣王(是大鳄鱼齐威王的儿子)继位不久,增修了老爹留下的临淄稷门外的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如邹衍、淳于髡(念昆)、田骈、接子、慎到、怀渊等七十六人,都被齐宣王安排在这里不用干活,只做高谈阔论,每天都是王霸义利、天人善恶之类的,还赐给高宅大第,住宽敞的校舍,坐华丽的校车,享受上大夫工资待遇。名闻天下之学者,聚集这里的达数百千人之多。真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了。除 了孔、墨两大显学,一家之中又细分多派,儒分为八,墨离为三,此外还有道、法、阴阳、名辩诸家,以及农家、杂家、兵家、纵横家,蔚然如雨后蛙噪,成为先秦诸子们的欢乐谷。另外还有小说家(哈哈,但不是王朔。小说家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小说家言者流)。如今山东淄博郊外还有稷下学宫遗迹,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玉米地。  除了五十多岁的孟子在这里混住以外,一个十七岁的小孩,也跑来这里来听课记笔记。他就是后来有名的荀子。等荀子翅膀硬了以后,常以孔子正统传人自居,成为孟子的论敌,整天大骂孟子窜改孔老师的真学。说孟子一派,效法先王却不知先王之道,依仗自己的一点聪明,造出五常之说,冒充孔子真言,蒙骗了无知的俗儒。其实,两人都算是孔子的真传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的礼学,孟子则发展了孔子的仁学。孔子的两个基本点——仁和礼,一人继承一个。  稷下学宫的人往往也能登上仕途,比如孟子就找到齐宣王,大谈其仁政(当初魏惠王没接受他的仁政,现在又来忽悠齐宣王了)。齐宣王先请他谈谈“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是霸道,是以力服人。我们孔子之徒是不谈的这个的,怕脏了我们的嘴。在我孟子看来,当国君的正点是作仁义道德的表率作用,引导全国人民提高仁义道德水准,全国人都仁义了,都乖了,国家就大治了。这就是王道。”  齐宣王忐忑不安地问:“象我这样的人,能修炼仁义,保民而王吗?”  孟子赶紧给自己的仁政理论作广告,我的仁政实行起来,就像捡起一根羽毛,折断一根树枝那么容易,您当然可以啦。上次,我看见您祭祀的时候热爱大动物,不忍看见老牛哆嗦,就把老牛饶了,而去改宰山羊(山羊就不需要仁了?),这是仁心发现啊,这就是君子啊。君子远庖厨嘛。作为君子,您却使用武力杀伐,想开疆辟土,制服秦楚,莅临中国而抚有四夷,这真是缘木求鱼啊(成语出处)。  “为什么呢?”  “您想啊。如果我的老家邹国人跟楚人战斗,有戏吗?”  “没戏啊,肯定输。”  “所以,小不可以敌大,寡不可以敌众。您以一国之众,想压服海内八国之大,不等于以邹敌楚吗,必有大难啊!”(可是人家秦国怎么就能实现一国压服八国了!人家走的法家的路子啊,就胜利了!)  “那我该怎么办啊?”齐宣王虔诚地问。  当需要拿出具体办法时候,仁政主义者孟子就显得捉襟见肘、问东答西了,回答得幼稚可笑:“大王,您应该这么办!不要违背农时,不要把鱼打光了,砍树要选好的时候。五亩的宅基地,旁边种上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帛了。鸡豚狗彘(念至)这些东西,不要失其时(不知怎么个“不失其时”法),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了。一百亩的自耕地,也不要夺其时(又是“其时”),全家几口就不会饿死了。然后大家聚起来,讲孝顺的道理,仁义的理念,这样老头儿就不会扛着东西在马路上走了(因为有活雷锋帮他扛)。您这么一弄,然而不称王天下的,我绝对不信!”  孟子所谓的“不失其时”,就是鸡豚狗彘这些东西,要注意它们的发情期,在发情期内莫打扰人家,以保证优生优育。孟子只知道五亩之宅、农时、小动物发情什么的,真是答非所问!人家问他称王,他说这个干吗?这个就能王天下了?滑天下之大稽!孟子所描述的简朴经济生活,跟老子的小国寡民一样微弱,居然还想称王,称王也太容易了吧!就这孟子还笑话别人“五十步不如百步”呢。  想在列国残酷竞争中取得优势,需要很多大的举措,比如法家那一套深谋远虑的经济、政治、官僚机构、任能任贤考核奖惩、土地军功等等法令政策,充满着革新精神且执行有力,成为秦人的核心竞争力。当战国诸侯都普遍实行更有激励性的实物地租,孟子还在到处宣扬兜售“井田制劳役地租”,走历史倒退的路子。这些圣人之徒觉得,只有从前的东西、制度,才是好的。汉代博士叔孙通一语道破:“法家长于治国,儒家长于守成。”信哉!儒家孟子被问到治国方略时居然一再说什么小动物发情、种桑树、打鱼不要多打之类的,真是大言不惭!谁不知道种桑树,用你说!关键你怎么操名利之柄,设激励奖惩,改革工农经济,提高国力,富国强兵,这些儒家就都不在行。儒家在行的,只是让“老百姓聚在一起,讲孝顺的道理,仁义的理念。”罢了。儒就是柔弱无力的意思。  不知怎么搞得,“大贤”孟子一顿胡咧咧,居然受到齐宣王前所未有的礼遇。齐宣王授与孟子客卿的高位,事事请教。孟子一出门就有好几百人跟着。齐宣王向孟子学起了仁政。   孟子说:“仁政要这么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国君爱护自己的家人老小,对亲戚仁义,对哥们孝悌,对臣僚仁心荡漾,态度孝敬恭谦。这种风格推广到大臣身上,大臣也就仁义孝敬,大臣再推广到小臣,小臣没处推广,就推广到自己的老婆孩子、邻居街坊,邻居街坊再从爹传到儿子,儿子到弟弟,弟弟到弟媳妇,媳妇教儿子,儿子教老婆,于是全民全社会不断推广仁,天下就大治了,由近及远,诸侯就归顺了。”这套用意良好的东西,真是孟子的苦心发明啊。但它并不现实,《吕氏春秋》排斥仁义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也就是说,你自己可以仁义,但是却难于推广给别人的。因为人的本性,是容易走向恶的。孟子的仁义推广论,实在是实验室里的想象,硬去推广,亲戚、小臣、大家们,也只是迫不得已假作仁义来敷衍,也就是中国人后来常说的“假仁假义”。  孟子仁政虽然好听,却不可行,一旦行了,反成为毒药。比如说齐宣王听信了他的忽悠,开始推仁政,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呢,首先对自己的哥们亲戚行仁义,把自己的老弟、没什么能力的大贵族田婴封为相国(说白了就是任人唯亲)。田婴仗着老哥对他的仁义,把持朝政,嚣张一时,拼命发展私人封邑,建立国中之国,向从前的封建制倒退,由于他和他儿子孟尝君的长期割据,导致国家整体实力大大削弱;由于田氏父子专权于朝廷,导致官僚队伍自我封闭,回到大家族垄断的局面而排斥了市场上的能人。齐国在齐威王时代的强悍势头,至此开始衰落。教齐宣王仁政的孟子,不得不负其责!一旦国家衰败乃至灭亡了,还有什么仁政可言。行肤浅的仁义,只能导致最后的大不仁,全民跟着遭殃。一个企业搞仁政也是一样,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下班去,上一天班,毫发无损,多干少干、干到什么标准都可以,领导仁义,不计较。不该奖励的也给他吧,该处罚的高抬贵手算啦,仁政嘛。从主管到员工,吃大锅饭混日子的人越来越多。员工舒服安逸了,你算是对他仁了,厂子却越来越穷,根本没有竞争力,终于倒闭,大伙下岗,最终成为最不仁。仁政的国家也是这样的。  如果你所在的社区,通水通电、卫生维修、基础设施等服务水平特别差,那这些机构的领导们一定是实行仁政的,在这些上班的人一定是沐浴着仁风荡漾的,上班打游戏看报纸来的,直到某一天被消费者把他们全体解雇下岗。  但是齐宣王推广仁政乐之不疲。他还组建了庞大的王家乐队,以礼乐推广他的仁政。乐队里边光吹竽的就有三百人。有个五音不全的南郭先生也模仿大家摇头闭眼的样子,鼓着腮梆在里边“滥竽充数”。齐宣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不管。你是仁政,怎么能管呢!你让南郭先生下岗,他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啊?于是南郭先生啥都不会照样白拿工资,充分体现了儒家“仁政”的好处,大锅饭吃得又甜又香(这在法家流行的国度,是绝不可能的,有绩效考核呢)。以施行仁政的思想来管理一个乐队,一个乐队尚且无法管理好,遑谈使用仁政来使国家富强! 。

热心网友

孟子是孔子孙子的孙子的学生,他的学识不比孔子差.是儒家学说的发展与发扬.他的主张是把奴隶制改革成农奴制,但是没有成功.是先秦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我们之所以笨归根到底是用人制度造成的.等你走上社会你会越来越明白这点的.用人制度的沙化是我们民族的死穴呀_嫉贤妒能!陷害能人无所不用其极  中国的悲哀!!!!!!

热心网友

从包山和郭店的楚简看来,孔子是贵族,学有根底,学说有弹性;孟子偏僻,礼失而奇诸野,刚强而枯。所以,太偏执就不智,浑沌包容才开发,才聪明。

热心网友

中国在先秦是非常了不起的。中国的老子、孔子、墨子在某种程度上,不比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差。可是到了秦汉之后,甚至直到今天,中国人的思想天空都是一片漆黑,没有再出现任何一个可以在全人类中有巨大影响的大思想家。从老子到庄子是一大倒退,从孔子到孟子是一大倒退,而从墨子到韩非子那就更完蛋。中国只有老子、孔子、墨子这三个全人类级的大思想家,从那以后是一片空白,没有一个成为全人类级的大天才,有的只是几个可怜的诗人,当然他们在中国的文化中也算是杰出人物,但是却没有资格称得上是全人类级的天才。在西方,他们的天才虽然也是有限的,但是他们从没有中断,因此他们通向天才的路不仅始终是开放的,而且愈来愈开放,然而中国却没有天才之路,中国只有天才的死路。在卑微的历史尘埃中寻求生命的永恒意义,这在我们的传统和文化中是绝迹的。生命的目的绝非世俗的荣耀,这不是构成生命尊严的要素;人的神性也就是生命尊严本身,才是世界的目的在几百年前,我们这个世界上开始产生了两个哲学文化思想集团。一个是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东方思想家集团;另一个是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集团。他们的思想既奠定了东西方哲学文化思想的基础,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东西方两个世界的社会基础及其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和深刻的影响。在东方,特别是中国,孔子、孟子等一直被奉为“圣人”。但这些“圣人”是不懂并且也不深入研究自然科学的,只是一味地宣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孔孟之道”。而医及“百工之人”往往被视为巫师同列,为“君子不齿”。“孔孟之道”当然也不尽是糟粕,但它的落后、保守和虚伪的一面正好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就连窃国大盗袁世凯幻想复辟帝制时也是不忘提倡“尊孔读经”、跪拜孔圣、恢复“礼教”等。他们把“孔孟之道”捧为人道之经伦、治国之根本(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圣人”总是和官方融为一体,“圣人”之言不可辩、“圣人”之道不可逆,以此禁锢人民的思想、诋毁民主和自由。这不仅造成封建社会和社会生产力长期停滞不前,而且长期束缚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我们历史上不少领先的科学发明,其遭遇往往是“中国开花,外国结果”。西方除了“上帝”,没有“圣人”,但却产生了大批被称之为“先哲”的“哲人”。“哲人”多在民间,而且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自然科学家,掌握着大量的航海、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和机械等领先的科学知识以及划时代的成就。他们的观念一定是超前的,思想也总是“离经叛道”的。因而他们往往是和官方及保守顽固的宗教势力所不能相容的,但却在思辩中不停的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前进,从而推动着整个社会及其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从这一点而言,中国几千年的传承只不过是舍本逐末,在物化的荣辱成败中耗尽了人众的聪明才智,而丝毫没有建造有价值人类的超越精神。  这就是东西方文明之间差距。  东方文明使人仆伏在俗世的尘埃里膜拜着皇权或泥做的神祉,祈望着来世今生的富贵幻梦。  而启蒙时代之后的西方世界,在确立了人本主义之后,人的创造焕发的活力已彻底地改变了地球,造就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人性精神的引领下,探索世界、探索宇宙,展开的是一场多么壮阔的人类勇气与智慧的远征。。。。。。。  中国人怎样才能有资格加入这场远征,而不仅仅是观众看客?如何改变现时拖世界文明潮流后腿的,灭绝人性的恶劣专制行径?  这是一个问题!横亘在每一个人性初醒的中国人面前。而我们的选择只有二个:做人抑或物?  做个超越的人,就必须跨越这陈腐文明的泥淖深潭,这是光明与黑暗的抉择;人啊,让我们在勇气与智慧的指引下,跨出迈向人性的希望的一步!  我们迈出的一小步,将会是这个民族走出千年蹉跎的一大步。。

热心网友

孟子肯定认为是进步。这样的问题是没有结论的。

热心网友

孟子仁政虽然好听,却不可行,一旦行了,反成为毒药。

热心网友

因为不需要

热心网友

楼主你想说什么啊?聪明的人多的是,只不过我们没去发现罢了。孔孟时代主张学术交流,主张百家争鸣。现代的中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是有人说些什么,人啊,道德啊,伦理啊,天地啊,大智慧啊,如果不是在哲学课上,不被人认为是疯子才怪了。

热心网友

每个人都有聪明,只不过大小程度不同.应该说,随着时代发展,大智慧者是稀世珍宝!智慧=觉悟!佛家说,觉者才是大智慧者.千年,甚至万年,万万年才出一位.大智慧者是累世修炼而来,修心而来.都说"人心不古",为何?现世,物欲横流,有几人清净无染?难啊!慧根=德根道以德载,功以心修.古大德才有大智慧.大智慧者是创造了划时代的思想或品行的人.是圣人.我们应向古圣贤大德学习.

热心网友

在几百年前,我们这个世界上开始产生了两个哲学文化思想集团。一个是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东方思想家集团;另一个是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集团。他们的思想既奠定了东西方哲学文化思想的基础,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东西方两个世界的社会基础及其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和深刻的影响。在东方,特别是中国,孔子、孟子等一直被奉为“圣人”。但这些“圣人”是不懂并且也不深入研究自然科学的,只是一味地宣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孔孟之道”。而医及“百工之人”往往被视为巫师同列,为“君子不齿”。“孔孟之道”当然也不尽是糟粕,但它的落后、保守和虚伪的一面正好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就连窃国大盗袁世凯幻想复辟帝制时也是不忘提倡“尊孔读经”、跪拜孔圣、恢复“礼教”等。他们把“孔孟之道”捧为人道之经伦、治国之根本(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圣人”总是和官方融为一体,“圣人”之言不可辩、“圣人”之道不可逆,以此禁锢人民的思想、诋毁民主和自由。这不仅造成封建社会和社会生产力长期停滞不前,而且长期束缚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我们历史上不少领先的科学发明,其遭遇往往是“中国开花,外国结果”。西方除了“上帝”,没有“圣人”,但却产生了大批被称之为“先哲”的“哲人”。“哲人”多在民间,而且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自然科学家,掌握着大量的航海、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和机械等领先的科学知识以及划时代的成就。他们的观念一定是超前的,思想也总是“离经叛道”的。因而他们往往是和官方及保守顽固的宗教势力所不能相容的,但却在思辩中不停的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前进,从而推动着整个社会及其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热心网友

这是时代进步所致。今人不如古人或者今人无知,就会对古人崇拜,就会产生偶像;反之,今人胜过古人、了解古人,就会客观看待古人,不会产生疑惑和遗憾。

热心网友

受当时社会管理制度的影响

热心网友

因为诱惑越来越多,贪官污吏越来越多。

热心网友

我认为聪明的是菜根谭

热心网友

中国在先秦是非常了不起的。中国的老子、孔子、墨子在某种程度上,不比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差。可是到了秦汉之后,甚至直到今天,中国人的思想天空都是一片漆黑,没有再出现任何一个可以在全人类中有巨大影响的大思想家。从老子到庄子是一大倒退,从孔子到孟子是一大倒退,而从墨子到韩非子那就更完蛋。中国只有老子、孔子、墨子这三个全人类级的大思想家,从那以后是一片空白,没有一个成为全人类级的大天才,有的只是几个可怜的诗人,当然他们在中国的文化中也算是杰出人物,但是却没有资格称得上是全人类级的天才。在西方,他们的天才虽然也是有限的,但是他们从没有中断,因此他们通向天才的路不仅始终是开放的,而且愈来愈开放,然而中国却没有天才之路,中国只有天才的死路。在卑微的历史尘埃中寻求生命的永恒意义,这在我们的传统和文化中是绝迹的。生命的目的绝非世俗的荣耀,这不是构成生命尊严的要素;人的神性也就是生命尊严本身,才是世界的目的。从这一点而言,中国几千年的传承只不过是舍本逐末,在物化的荣辱成败中耗尽了人众的聪明才智,而丝毫没有建造有价值人类的超越精神。  这就是东西方文明之间差距。  东方文明使人仆伏在俗世的尘埃里膜拜着皇权或泥做的神祉,祈望着来世今生的富贵幻梦。  而启蒙时代之后的西方世界,在确立了人本主义之后,人的创造焕发的活力已彻底地改变了地球,造就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人性精神的引领下,探索世界、探索宇宙,展开的是一场多么壮阔的人类勇气与智慧的远征。。。。。。。  中国人怎样才能有资格加入这场远征,而不仅仅是观众看客?如何改变现时拖世界文明潮流后腿的,灭绝人性的恶劣专制行径?  这是一个问题!横亘在每一个人性初醒的中国人面前。而我们的选择只有二个:做人抑或物?  做个超越的人,就必须跨越这陈腐文明的泥淖深潭,这是光明与黑暗的抉择;人啊,让我们在勇气与智慧的指引下,跨出迈向人性的希望的一步!  我们迈出的一小步,将会是这个民族走出千年蹉跎的一大步。。

热心网友

聪、明是两码事。聪是头脑灵活,明是智慧。所以从古至今,人类社会是走向倒退的:从慧走向不慧。所谓的大智慧,我认为在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