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的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常表现为颜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斑片,多为女性。近年来笔者对48例黄褐斑患者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采取耳针佐以内服中药、外用中药面膜进行治疗,以共奏脏腑气血通达,内分泌功能协调,内调外治达到了消斑美容肌肤之功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48例女性患者均来自门诊,病程6个月~5年,平均24个月,年龄30~50岁,其中20例既往有药物及其他治疗史,效果不等,均未治愈,21例有明确原因或诱因如日光、化妆品、妊娠、月经及长期服用避孕药物等,治疗前所有患者停止一切与黑色素代谢有关的治疗及外用药物。  1。2 诊断标准:临床采用朱氏诊断标准[1]: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对称分布于颜面部、颧部及颊部,呈蝴蝶形,也可累及前额、鼻、口周及颊部,无自觉症状,日晒后颜色加深,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  1。3 治疗方法  1。3。1 耳针处方:肺、内分泌、缘中、交感、皮质下、面颊。肝郁气滞:配肝、神门、胆、胸;脾胃虚弱:配心、脾、胃、三焦;肾阴不足:配肾、肾上腺;月经不调:配子宫、附件、腹;神经衰弱:配心、神门、脾;慢性肝胆病:配胰、胆、脾[2]。操作:每次选4~6个穴位,用毫针轻刺激,留针20min,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1。3。2 方药:归尾10g,川芎10g,赤芍10g,丹参15g,桃仁6g,红花6g,白芷5g。肝郁气滞证:急躁易怒,胸胁胀痛,痛经或经期延后,经血紫暗有块,舌有紫斑,脉弦涩。本证可用基本方加柴胡6g,枳壳6g,制香附6g,青、陈皮各6g;脾胃虚弱证: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气短心慌,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经来延迟,经血稀淡,舌质淡,脉细。可用基本方加炙黄芪6g,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肾阳虚寒证:面色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无力,小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斑色深褐难治。可用基本方加熟附片6g,炙桂枝6g,熟地12g,仙灵脾10g,菟丝子15g。   以上各方疗程2个月,每天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1。3。3 中药面膜:白芷、白蔹、白芨、当归、川芎、桃仁、细辛各100g,共研细末,过80目筛备用。患者洁面后用开水将中药面膜15g调成糊状,待温热时敷于面部,20min后洗去,每周2次,疗程2个月。全国名老中医陈彤云以擅长治疗损容性皮肤病闻名,其辨证论治黄褐斑的经验独到,疗效显著。我们随其抄方学习,遂将她对黄褐斑的辨证论治思想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陈彤云根据中医五色归五脏的脏象理论,脾主黄,肾主黑,肝主青,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密切。肝藏血,主疏泄条达,若肝郁不舒,则气血郁结;脾统血,主运化升清,乃后天之本,若脾虚失摄,则血不循常道而下溢亡失,若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不能上输,气血生化乏源;肾为先天之本,精、血、津之源,若肾阴不足,则虚火上炎,肝失肾水滋养而肝失条达;若肾阳不足则阴寒内盛,气血不得温煦而滞涩不畅,脾失温煦水谷不得气化而生化乏源。因此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均会导致气血悖逆、气血瘀滞,或气虚血亏、运行滞涩的病理表现。气血瘀滞、运行滞涩不能上荣于面,颜面失于荣养是发生本病的病机关键。 中国美妇康宁治疗面部炎症性色素斑的临床观察【日期】2005-5-30 【人气】446【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陈智勇1,陆 新1, 张 琦2,马卫平2,郑兴宝2,葛明盖2(1。解放军第117中心医院整形美容外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3;2。解放军23021师医院整形美容科)  [摘要]目的: 探讨妇康宁对面部炎症性色素斑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面部炎症性色素斑108例,妇康宁 3丸/次,日服三次。对照组:面部炎症性色素斑51例,维生素C 0。2 g/次,日服三次。两组均外涂曲酸霜于色斑处,早晚各一次。两组疗程均一个月,连用三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2。2%,对照组1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妇康宁治疗面部炎症性色素斑疗效良好。  [关键词]面部炎症性色素斑;妇康宁;化学剥脱术后   [中图分类号]R7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5)01-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