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战术导弹"?
热心网友
战术导弹是指从地面发射,攻击敌战役战术纵深内重要目标的导弹,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内,多采用惯性或复合制导,配以常规或核、化学弹头,这种导弹射程远,已成为许多国家陆军手中的“杀手锏”。 1944年德国军队首先使用了V-2式地对地战术导弹,50年代开始大量研制和装备这种导弹。迄今已发展到第三代,研制型号约50个,17个国家能自行研制。今后,各国将重点发展复合制导及提高命中精度、机动性、隐蔽性和突防能力。■东风-4中远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东风-3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东风-21(JL-1)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东风-2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东风-15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东风-11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东风-1(R-2)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俄罗斯“飞毛腿B”地对地战术导弹 ■俄罗斯“圆点”地对地战术导弹 ■美国“潘兴2”地对地战术导弹 ■美国ATACMS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法国“冥王星”地对地战术导弹 ■印度“大地”地对地战术导弹 。
热心网友
我国战术导弹之我见 -------------------------------------------------------------------------------- 2002年8月29日 09:41 逍遥津 随着我军二炮部队快速机动旅的成立、新型战术导弹的列装,我军战术导弹部队的机动性、快速反应能力显著提高。而加快战术导弹的快速作战反应时间,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的问题,这里包括:快速通信、尽量缩短预警时间、发射的实时参数、气象、导弹车队的撤收架设等。可以发动科研人员及部队,研制新型配套设备、改革训练方法,采用更简单科学的作战流程,以减少作战反应时间,这应该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我军战术导弹的战斗部经多年研制,已经拥有核、常规、电磁脉冲、反航母等多品种战斗部。我常想:能否在导弹上安装多种干扰系统,加装先进的突防系统,配备“复合战斗部”。(如:一枚反航母型战术导弹,同时在战斗部里安装电磁脉冲、反航母战斗部。)我军已经在新型坦克、军舰、飞机上运用了许多隐形措施,能否将这些技术运用到导弹上来?此外,配备反技术侦察伪装网和建立假战术导弹部队,来提高导弹部队的隐蔽性和生存率,也是个经济又实用的办法。战术导弹发射平台越是多样化,导弹部队的生存率和反击能力就越高。我军已经实现了固定发射、潜射、车载机动发射的试验及定型,但空基、天基的战术导弹还是个空白。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特别是纳米技术的兴起,可以预见,下一代中国战术导弹的“个头”将更小,而隐蔽性、机动性、突防性等综合战术指标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何枫·当前,战术导弹中,地地战术弹道导弹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海湾战争中,年事已高的“飞毛腿”影响巨大,举世瞩目,成为一颗耀眼的“老明星”。虽有几段“爱国者”拦截的辉煌画面,但到底有多高的拦截率,拦截一方心里最清楚。战后,他们一方面反复宣扬那仅有的几次“伟大战果”,另一方面又心急火燎地捣鼓“TMD”,战术导弹的作用如何,这大概能说明一些问题。近年来,我国战术弹道导弹发展迅猛,固体推进、机动发射、卫星制导、先进弹头技术广泛应用,这种发展使我国战术弹道导弹成为一种超越传统陆海空作战方式的先进火力投送手段,其远射程、高精度、强突防、机动灵活的打击能力,使未来战争不再有前沿与后方的区分,彻底改变我军传统的火力准备、重点突破、迅猛穿插、卷击两翼、纵深推进、浴血攻坚的作战方式,而可以直接攻击敌纵深的指挥中枢、机场、港口、雷达站、兵力集结地、后勤基地等目标,若使用得当,数量足够,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瘫痪敌人,甚至彻底摧毁敌人的战斗能力。由此,我军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能力。我国战术弹道导弹的进一步发展,其工作重点是发展我们自己的卫星定位、引导技术,“北斗”卫星系统应尽快完善成熟,这将使我国在此项高科技领域不再受制于人,中国的战术导弹也可以拥有米级打击精度。战术弹道导弹的使用是我军未来几乎起决定作用的作战方式,卫星制导技术将使其作战效能极大提高,盼望着那游弋在苍穹的“北斗”能早日指引我们胜利的方向。 。
热心网友
战术导弹,就是使用这种导弹的目的,是打赢一场战斗或战役。例如反坦克导弹等等,不是“战略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