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岳母今年75岁,牙疼多年,今年疼得特别厉害,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找了很多医生看了,都说是三岔神经问题,吃了很多药,没有什么效果,靠止痛药加量也不是办法。请问高手专家:有没有好的办法治疗彻底?请告诉我,拜托了。
热心网友
火灸疗法 按:《火灸疗法》原为古藏文,成书年代约7世纪末。解放前在敦煌发现后被盗往国外。最近,我国有关部门重金购得该文的印影本。藏医中的火灸疗法,大部分是由其继承而来,医疗效果显著,尤其对精神病、关节炎、消化不良有着特殊的疗效。 1.风邪侵入内脏引起腹呜,风邪侵入肝脏引起脾大,于第三四短肋骨的凹陷处(肝俞或魂门穴)灸七壮即可见效。 2.受风疼痛,肾脉上开,腰部骤然疼痛,肩背骨眼风郁窜痛,...
热心网友
火灸疗法 按:《火灸疗法》原为古藏文,成书年代约7世纪末。解放前在敦煌发现后被盗往国外。最近,我国有关部门重金购得该文的印影本。藏医中的火灸疗法,大部分是由其继承而来,医疗效果显著,尤其对精神病、关节炎、消化不良有着特殊的疗效。 1.风邪侵入内脏引起腹呜,风邪侵入肝脏引起脾大,于第三四短肋骨的凹陷处(肝俞或魂门穴)灸七壮即可见效。 2.受风疼痛,肾脉上开,腰部骤然疼痛,肩背骨眼风郁窜痛,于短肋骨之间的胸镧文叉处(鸠尾穴)灸九壮即可见效。 3.口鼻出热气,黄水流注心脏,小儿胸症,于两乳头之间胸窝软骨分界处(肿中穴)灸七壮即可见效。 4.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两肋及胃疼痛,以及一切风邪疼痛,于胸窝软骨凹陷入(中庭穴与鸠尾穴之间)向下直接量一寸,再向左右两侧各量四指处(期门穴),灸九壮即可见效。 5热症转为寒症,食欲不振,大使中有白毛壮物,全身发冷,小腹隐隐作痛,于胸窝软骨凹陷处向腹部直接量四指处,此处叫"胃脚"(中腕穴),灸十一壮即可见效。 6脾脏肿大疼痛,口中出腥臭气,以及多种疼症,于腹部左右两侧的粗筋(腹内、外的斜肌、腹横肌处的大横穴)灸十一壮即可见效。 7.热症入血,寒症隐痛,腹部积水肿胀,双脚和下身冰冷,妇女产后受风发烧、浮肿、尿闭,于肚脐上侧一指处(水发穴)灸十三壮即可见效。 8.一切热症,风邪侵入三焦,妇女子宫病症,于肚脐直接向下量三指至腹腔横隔膜的缝隙处(关元穴),灸九壮可见效。 9.风症及黄水引起双脚红肿作痛,黑白佝偻坠入下肢,长期不能支起而且疼痛,肾积黄水引起水肿,于跨骨关节处(环跳穴),灸十壮即可见效。 10.佝偻聚和于下肢,肛门疼痛,腹泻,于脊椎末节粗骨突起的交界凹陷处,灸十壮即可见效。 11.旧热症,妇女经血不止,白带频流,于脊椎末节灸五壮即可见效。 12.男性生殖器无举,不能行走,黄水全部坠入下肢,腰部以下疼痛无力,于膝关节外侧、大腿绷紧后大腿左右鼓起的股直肌的缝隙处(风市穴),各灸九壮即可见效。 13.药物中毒致使昏迷沉睡,积水下坠,腰部疼痛,小腿肚发抖,脚关节错位,肺痨,于小腿肚最粗处(承山穴)灸九壮即可见效。 14. 腰部以下冰冷,肺部积水肿大,腰部重滞,于脚背外侧跗骨突起处向上量四指骨缝处(阳辅穴),灸七壮即可见效。 15.胯骨关节麻木疼痛,男性生殖器肿胀,淋巴腺出现瘤块,膝窝抻直状鼓起的粗筋,与膝盖相连处(半膜肌与半腱肌之间的阴谷穴),灸七壮即可见效。 16. 热症引起浑身窜痛,黄水积聚,双腿沉重、酸软、窜痛、于脚的小趾与中趾之间(侠溪穴),灸五壮即可见效。 17.肾脏疼痛,黄水下行双脚,脾脏疼痛,脚背外侧黄水聚积,以患者身躯直立、腿向上平举膝窝伸直状的粗筋处,手指触及并下压时出现凹陷处(风市穴)灸七壮即可见效。 18.癌热症积聚于头顶,颈部左右转动不便,时而疼痛,耳鸣,以患者正立左右平衡,脚跟踏地,一脚向上翘举,手能触及之处,再从此向排骨量一??(上巨虚穴),灸七壮即可见效。 19.头部中风,眩晕作痛,瘟疫传染,昏迷不醒,头部外伤脑膜外露,于头顶向后枕骨突起处(强间穴),灸九壮即可见效。 20.黄水流人头部引起的一切风痛症状,颈部僵硬,于枕骨向下至第一节颈椎处(风府穴),穿刺放血或灸五壮即可见效。 21. 眼珠外突,鼻血不止,咳嗽,鼻孔堵塞,于两眼之间鼻梁结上端凹陷处(印堂穴偏下),灸以单报莘草粗细的艾堆五壮即可见效。 22.温疫传染,眼珠发黄,头晕头痛,大部分患者流鼻血和脓黄涕,涕水增多,眼珠刺痛,于眼眶下端,鼻旁两侧有青棵大小的疙瘩,以手指按压时出现凹陷并有痛感处(迎香穴),灸以细艾堆五即可见效。 23.风邪引起脸部歪斜浮肿,上牙虫蛀,昏迷不醒,于脸部小(颧骨上的颊车穴),灸五壮即可见效。 24.虫牙、风症、两腮灼热作痛,于两腮外侧肥大处中间的动之上(下关穴),以细艾堆灸七壮即可见效。 25.头晕头痛,两眼发花,眼珠干涩刺痛,鼻血不止,于前额横发角处(悬颅穴偏前)灸五壮即可见效。 26.脸骨烧烫刺痛,牙齿虫蛀,中风疼痛,鼻血不止,于鼻梁凹处(印堂穴偏下)灸七壮即可见效。 27.口腔中痘疮布满,不能说话,咽喉疼痛,于下颌之上嘴唇下凹陷处(承桨穴)灸五壮即可见效。 28.气憋窒息,胸口粘液郁结,感到胸满气堵,于胸窝处(膻中穴)灸九壮即可见效。 29.头晕昏沉,中风眼花,头脑混饨不清,颈筋僵直,于耳背软突起处的外侧,下压有一凹陷(耳中背穴的治聋穴),灸七壮即可效。 30.瘟热病症的患者,头脑昏沉刺痛,头部中风及胀痛,于头颅骨的后部中向下量三指,有一突出处(即枕骨的脑户穴)的两则灸七壮即可见效。 31.温热病症患者,出现昏学,肤黄眼黄,黄水浸入骨脊骨髓,风头晕,于枕骨突起处(脑户穴)灸九壮即可见效。 32.中风,黄水积聚,颈项不能左右转动,眼睛甘涩,于耳背软的外测下凹处(耳中背穴的治聋穴)灸七壮即可见效。 33.心绪烦乱,疼痛,眼珠发黄,黄水淤积上身,从颈椎数到第五节处(从天柱穴到大椎穴之间)灸十一壮即可见效。 34.胃寒,消化不良,胸口骤然作痛,于腰椎第六节处(命门、阳关至十七椎穴)炎十一壮即可见效。 35.肩关节处黄水积聚,上肢不能举起,肺区全部隐隐作痛,肩关节脱臼,下肢黄水积聚,于肩背外侧肩肿骨相连的凹陷处灸十一壮即可见效。 36.风邪入耳,腮骨劳损,脱臼下落,于耳翼向上量三指到头发之间,摸到有一青棵大小的鼓包处(率谷穴)灸七壮即可见效。 37.鼻血不止,燥火,眼翳发红,喉咙溃烂红肿,男性生殖器胀痛,于鼻尖下的岔口处(人中穴偏上)以细艾灸之即可见效。 38.咳嗽失声,鼻血不止,于颈部粗处直接量四指(扶突穴至臂穴之间,以细又灸七壮即可见效。 39.双手不能负重、腹腔刺痛、气短、肺脉阻塞,从锁骨窝、肩头、肩胛三者会合处的前测到肩头量四指外侧的中间(肩隅穴与肩宛穴之间),灸七壮即可见效。 40.肺部积水,双手肿痛,咳嗽气喘,黄水淤积于关节,牙齿中风邪,于拇指与食指之间三岔的前期神经突起处(合谷穴)以细艾灸五壮即可见效。 41.肘骨外伤,黄水外流,手臂抬不起来,从肘端至手臂外侧肌位之间下应有痛感处(手三里穴)灸之,同时于颈椎第一节处灸七壮即可见效。 42.因投掷套索扭伤手臂,骨关节黄水淤积,肺区剧痛和受外伤,或此三处中风邪,于肩、锁骨和肩肿柄三者会合的岔口处下压有突起的小疙瘩处(巨骨穴或肩* 穴),灸十一壮即可见效。 43.肺部的黄水坠入双手,手腕脱臼,肘关节援伤后受风肿胀,于肩与手臂相连处和时后窝有一突起的小疙瘩处(肩髃穴和少海穴)灸七壮即可见效。 44.脑膜黄水积聚,手的半边麻木疼痛,双手水肿胀痛,饭后不打见,于大拇指背到手腕处侧有突起的小疙瘩处(少商穴至列缺穴)灸七壮即可见效。 45.眼珠全部发黄,胆肿大,骨节聚然灼热疼痛,牙齿中风、虫蛀,皮肤下有小虫寄生,于手十指尖处(十宣穴)灸五壮即可见效。 46.上半身出现联黄、眼黄、鼻血不止,头部剧痛,昏厥后仰等症状,称之为大瘟症。得病后第三天于头顶囱门处(百会穴)灸七壮,然后如出现虚脱状态,则于后脑祝骨结突起处(脑户穴)灸九壮;如流鼻血,则用波斯纸或五色彩绸大块碎布头燃烧的烟子熏烤,燃后的灰烬可撤人鼻孔中;如鼻血尚流不止,再干鼻眼之间(睛明穴)以细艾灸七壮,如果鼻血反而更多了,则于头顶(百会穴)灸之。如果再次出现虚脱状态,可于正对胸窝的脊骨之"海乌细木穴"和"布玛穴"两处(夹脊穴,也叫膈俞穴或心俞穴)直接灸十五壮。然后会出现黄肤现象,则以藏红花、大黄根、樟脑等三味药一起煎服,其中樟脑一味药须压成粉末状配制后再服用;另外,还可用天南星、大黄根、"芹嘎"三味药一起煎服,份量可一次比一次加重。止鼻血,麻黄汁最为有效。如果还出现咳嗽窒息现象,可于短肋间火灸之。如果再次出现昏厥后仰现象,则于颈脊骨至"海乌细木穴"(从大推穴到心俞穴之间)每一椎节灸五壮,再于短肋与胸窝之间的左右两侧(乳根穴)各灸五壮,或以突厥地方的铁条灸之,或穿刺亦可,食物以寒性食物为宜。 本外科疗法并非出自库藏,是在所搜集的验方基础上加上相同地方的外科疗法合并而成。 又:……向上量一寸三分……踝骨下凹陷处至脚的小拇趾与无名 趾相连接处,灸九壮即可见效。(本条原文残缺) 1.消化不良,脏腑疼痛,冷热不均,腹泻尿闭,从大枕骨数到十三节脊骨的左右两侧各量一寸三分处(从天柱穴到膈俞穴)各灸七壮即可见效。 2.腹腔内部疼痛,出现瘤块,全身觉冷而疼痛,大小儿童尿闭,妇女经血流注不止,从杭骨向下数至第十六节脊骨的左右两侧各量一寸三分处(天柱穴到肝俞穴)灸二十壮即可见效。 3.脾脏黄水扩散,消化不良,手脚肿胀,中风邪,肾腰和双腿疼痛,从优骨向下数至第十九节脊骨的左右两侧各量一寸三分处(天柱穴到脾俞穴),灸七壮即可见效。 4.消化不良,腹部胀满,吐血,神志不清,从枕骨数到第八骨节的左右两侧各量一寸三分处(天柱穴到大杼穴),灸二十一壮即可见效。 5.中邪口鼻歪斜,脸肿,偏瘫,小腹疼痛,从前额发际(神庭穴至脑户穴之间)向上顺次灸十一壮即可见效。 6头脑眩晕,后颈僵直,鼻血不止,于颧骨外测与下巴相连处(下关穴)大拇指至手腕伸直的粗筋之间(阳溪穴)、后颈中部的粗筋之间下压时尤有疼痛感处(哑门穴)等穴位处各灸十九壮即可见效。 7中风口歪,僵直,耳朵变聋,于前额发际处(神庭穴)、耳朵正面肉冠有一凹陷处(听宫穴、五指背后肌肉缝隙处(三阳络穴)、肩头筋相连接的肌肉缝隙脚背突起处(距骨穴)、大拇指与中趾之间上量一寸三分(太冲穴)等穴位处各灸十一壮即可见效。 8.治疗佝偻病症,于前额发际(神庭穴)、脑后发根处下量四指的凹陷处(哑门穴)、踝骨下灸陷处的中间(昆仑穴)等穴位处各灸九壮即可见效。 9.风邪入侵引起脸部肿胀刺痒,尤如小虫爬行,身体瘫软下坠,头晕,双目视力迟钝,于头顶(百会穴)、眉尖往上量一寸(阳白穴)、后颈左右两侧(喘息穴)、大拇指以上手腕以下的两根绷直筋络之间有一凹陷处(阳溪穴)、脚背与中趾之间(内庭穴)等穴位处灸之即可见效。 10.打呃、烧心、昏沉、消化不良,于肚脐左右两侧各量一寸五分(天枢穴)、耻骨突起处(气冲穴)等穴位处各灸九壮即可见效。同时大小便不通,腹部隐痛也有疗效。 11.脚受风抽筋、麻木,从手背肌肉缝隙、手腕处往上量五指(三阳络穴)灸十一壮即可见效。 12.胸部满闷疼痛,气郁,尿闭,于肚脐向下量一寸(气海穴)灸十一壮即可见效。 13.双脚瘫软,大腿疼痛,下肢萎缩,患者起立以中指所能触及大腿内侧处(殷门穴)灸十一壮即可见效。 14.尿闭,腹腔气郁疼痛,于肚脐左右两侧各量一寸五分处(天枢穴),分三处各灸十一壮即可见效。 15妇女尿闭,白带额流,转为热症,于肚脐向下每量一寸(气血、关元、中级三个穴位)灸九壮共三处即可见效。 16风邪引起头痛,脸色青紫,皮肤疼痛,于前额两侧发际(悬颅穴)、乳头正对背后量一寸半处、胸窝侧量三寸(乳根穴)、手作量作状三岔口凹陷处(合谷穴)下庄有痛感处、手指关节中缝(四缝穴)等穴位处共灸九壮即可见效。 17.外科疗法认为,从中心和根本处发生的疾病谓之"基症",其症状是从腹腔开始渐渐僵化,硬变疼痛,于短助自上往下(胃俞穴到心俞穴之间)灸以大豆般大小的艾堆十四壮即可见效。 18从腹部开始直接僵化,隐隐作痛,于肚脐正面左右两侧各量两寸处(天枢穴),灸以羊粪蛋大小的又难七壮即可见效。 本验方是从印度搜集到的外科疗法之一。 此被称为神幻仙人哈达那切塔者的火灸疗法,必须观察火灸 的日期与体内值日神位不相冲撞后才能进行。 进行火灸的时间虽然一年四季均可,但春季患者的老病得以养息,加之此时每人体内疾病及病因支脉三百六十种全部无存,治疗瘟疫的穴位多且有效,传染机会越来越小,故此春灸效果好。冬灸只对少数症病及病因支脉有效。
热心网友
如果是牙病引起的,拔掉就根治了,去口腔医院看看!
热心网友
只能吃药了难道要动手术来处理这个问题吗?
热心网友
青岛冠县路112号青岛海员医院三叉神经科 0532-84926868 海员三叉神经痛研究治疗中心是青岛海员医院和青岛大学脑病研究所联合设立的专门研究治疗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的专业中心。中心临床基地由青岛大学医学硕士、青年专家孙国岚副主任医师担任专科主任,神经病学硕士生导师郭云良教授为基础研究顾问,特约计算机仿真专家何伟教授为立体定向技术顾问,重点从事三叉神经痛等顽固性神经痛疾病的药物局部干预、...
热心网友
青岛冠县路112号青岛海员医院三叉神经科 0532-84926868 海员三叉神经痛研究治疗中心是青岛海员医院和青岛大学脑病研究所联合设立的专门研究治疗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的专业中心。中心临床基地由青岛大学医学硕士、青年专家孙国岚副主任医师担任专科主任,神经病学硕士生导师郭云良教授为基础研究顾问,特约计算机仿真专家何伟教授为立体定向技术顾问,重点从事三叉神经痛等顽固性神经痛疾病的药物局部干预、诊疗专用装置的研制开发,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心结合现代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技术的最新进展,特邀多学科专家(包括机械设计、计算机应用等)开展复合技术研究,形成了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可靠技术保障的治疗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的最新治疗技术:立体定向三叉神经节联合阻滞技术。该技术应用X线与立体定向相结合,相对微创手术属无创治疗,与其它治疗方法相比止痛迅速、病人易于接受,对于传统疗法失败或复发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有立杆见影的效果。网上找的,仅供参考
热心网友
三岔神经痛不是光口腔科可以治疗目前治疗方法也很多绝对有效的没有你应该说你的住地,要不很难说哪能去啊
热心网友
如吃药无效,可以封闭治疗;还不行,可以手术治疗。但无论什么方法,都可能复发。
热心网友
你可以试试"卡马西平" 对三叉神经痛有一定作用 但要注意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