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直说几号台风,还起个动听的名字
热心网友
专家介绍,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台风(热带风暴)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每年登陆我国就有六、七个之多。多年来,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出没这里的热带风暴叫法不一,同一台风往往有几个称呼。我国按其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先后进行四码编号,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设在日本东京的世界气象组织属下的亚太区域专业气象台的台风中心,则以进入东经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后顺序编号。美国关岛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用英美国家的人名命名,国际传媒在报道中也常用关岛的命名。还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影响本区的台风自行取名。为了避免名称混乱,有关国家和地区举行专门会议决定,凡是活跃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热带风暴),从去年起一律使用亚太14个国家(地区)共同认可、具有亚太区域特色的一套新名称,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除了香港、澳门各有10个外,祖国大陆提出的10个是:龙王、(孙)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专家们介绍说,第5号台风威马逊,是泰国命名的,含义是“雷神”;第6号台风查特安是美国人给取的名,意思是“雨”;而今天登陆台湾的第8号热带风暴“娜基莉”,是柬埔寨一种花的名字。据悉,热带风暴加强后就会成为台风。 专家们说,早在18世纪,澳大利亚气象学家突发奇想,开始用女性名给台风起名,作为一种荣誉或纪念,赠予自己的女友、爱妻或是受冷遇的政治家。这一做法在欧美各国迅速流行。1949年,大西洋第一个飓风被命名为“哈里”,因为飓风袭击佛罗里达州时,美国总统哈里斯·杜鲁门正在那里视察;不久,又一更疯狂的飓风扫荡了佛罗里达,人们便把她尊称为总统夫人“贝斯”。某年台风季节,墨西哥湾同时跳出两个台风,分别取名为“艾丽丝”和“巴巴拉”。这对小姊妹引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结果,反对用女性名给台风取名的运动风起云涌,信件和呼声几乎淹没了报界和天气局。尽管如此,但是固执的气象学家们仍坚持这一做法,许多国家一直沿用到70年代末。1979年的赛西尔飓风,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男姓名字命名的台风。 有趣的是,目前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依然很少有灾难的含义,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莲花、彩云等等,似乎与台风灾害不大协调。有关专家认为,台风不仅仅会带来狂风骤雨,有时也会造福人类。高温酷暑季节,台风的光临可解除干旱和酷热,因此起个文雅的名字也无妨。不过,台风委员会另有规定,如果某个台风确实犯下滔天大罪,有关成员可以提出换名申请,从而把这个恶魔永远钉在灾难史的耻辱架上。 。
热心网友
我是想给他起个翠花的名字,可没人理我!
热心网友
台风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不过你切莫望文生义把“小芳”或“翠花”想象成淑女或村姑,也许这个好听的名字的主人却是一个生猛的女人。前阵子登陆的“海棠”就不是一朵娇美的鲜花,她的脾气大得吓人。还记得去年也有一个名字美丽得让人想入非非的台风造访过我国东南沿海,她就是“云娜”,其所到之处也是一片狼藉。 其实早在18世纪澳大利亚就诞生了一位浪漫主义气象学家,这哥们给台风起个女性化的名字赠送给女友甚至失意的政治家。这倒是个送礼又省钱的办法。呵呵,说远了,回到正题。澳大利亚帅哥的做法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一发而不可收拾,迅速风靡欧美,直到女权主义者出来抗议,台风家族中才第一次出现了“赛西尔”这个男性化的名字。 过去给台风命名各喊各的,有组织无纪律。同一个台风在日本可能叫做“横陆敬二”,在韩国可能叫做“朴顺姬”,在中国可能叫做“阿莲”,在香港地区可能叫做“周润发”,到了柬埔寨也许就成了“瞎猜”。于是,为了对台风进行监控和研究,西北太平洋地区14个成员自2001年开始统一为台风起名,由各国(地区)提出10个名字,一共备份了140个,其中包括我国提出的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由此可以看出台风不光是美女,孙大圣这样的动作明星也位列其中。 据说这140个名字现在已经用掉了128个,等到全部用完就再轮流一遍。如果重新征集台风的名字,本人强烈建议“李逵”算作一个,想想他的外号就知道这名子是多么的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