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日生残夜,-----------。一年好景君须记,------------。长太息以掩涕兮,-----------。-----------,------------,风雨不动安如山。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千淘万漉虽辛苦,--------------。
热心网友
唐朝诗人王湾的《江南意》一诗,以敏锐的感受,报导江南春来早的消息: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唯向此中偏。 诗中最后两句说,从来观察季节气象变化,只有在这里才如此清楚。"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别出新意,是诗中最动人的诗句。残夜未尽,太阳就已经从海上涌现,似乎是残夜带来光明。"江春入旧年"是说春天的起步早,好像从旧年底就已开始,也就是说,未到新年,江南已先有春意了。“海日生残废,江春入旧年”这两句,在唐代已成名句。以至于唐代宰相,著名文学家张说,将这两句诗亲手写在办公的政事堂上,让朝内的其它读书人仔细观摩学习。唐僖宗时的诗人郑谷,也写一首七绝诗:“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来敢暂忘筌。何如海日生残夜,—句能令万古传。”诗的意思是:我这一卷诗中杂七杂八有诗百篇,现在虽然出了名,可也不敢忘了赖以成功的这些诗作。可它仍怎么比得上佳句“海日生残夜”,这一句就可以流传万古了。诗中的“筌”是捕鱼用的竹器,“忘筌”即指在捕得了鱼以后就忘了筌。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今译] 您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在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啊! [赏析] 诗写秋景,是赠给他的好友刘景文(名孝孙)的。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原作]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坚。 (屈原 离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今译] 哪里能得到广大的房屋千万间,让天下贫寒之士都能遮风避雨,脸露笑容,风雨吹不动,安稳如泰山! [赏析] 这里的“广厦”既指遮风避雨的住房,也暗喻能使人们安定生活的开明的政治局面。诗人从当时个人的苦难遭遇中,推想到天下广大寒士正和他处在同样的命运之中,因此他在这里大声疾呼,希望普天下的寒士都能得到一个不为风雨所动的庇护所,安居乐业。这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当时的现实非常不满,“安得”二字,正好表明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美好愿望的难以实现。 [原作]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詈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BT倒还不至于,但懒了点,用百度之类的一查很快就能查到的。 -------------------------------------------------------------------------------- 2002/06/17 10:59pm IP: 已设置保密 。
热心网友
1江春入旧年2最是橙黄橘绿时3哀民生之多艰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6吹尽狂沙始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