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脑安装的是诺顿杀毒软件,但还是在7月份的某一天抵制不住病毒的侵袭,但是诺顿发现了它,就是不能隔离\删除\杀灭,对象名为:C:\Windows\G_Server_Hook.dll,病毒名为:Backdoor.Graybird.K,请各位高手教教我如何杀灭.在此谢谢了!!
热心网友
近来“灰鸽子病毒”传播的甚是厉害,5Q上有不少人以发布卡巴斯基杀毒软件为名,在其中暗藏病毒,尤其以自解压包的文件最为危险,其病毒程序在自解压后能够自动运行,并在生成木马程序后自动删除源文件!而灰鸽子病毒的作者至今还没有停止对灰鸽子的开发,再加上有部分人为了避开杀毒软件的查杀故意给灰鸽子加上各种不同的壳,造成现在网络上不断有新的灰鸽子变种出现。现在即使是最新版本的杀毒软件也未必可以完全进行查杀,可能在正常杀毒下显示已完全清除,但可能在你重新启动后,木马程序再次生成!!!在这里结合本人的实际经验给出一个“灰鸽子病毒”手动清除的办法!灰鸽子的运行原理 灰鸽子木马分两部分:客户端和服务端。黑客(姑且这么称呼吧)操纵着客户端,利用客户端配置生成一个服务端程序。服务端文件的名字默认为G_Server。exe,然后黑客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这个木马(俗称种木马或者开后门)。种木马的手段有很多,比如,黑客可以将它与一张图片绑定,然后假冒成一个羞涩的MM通过QQ把木马传给你,诱骗你运行;也可以建立一个个人网页,诱骗你点击,利用IE漏洞把木马下载到你的机器上并运行;还可以将文件上传到某个软件下载站点,冒充成一个有趣的软件诱骗用户下载…… 由于灰鸽子病毒变种繁多,其文件名也很多变,近来发现的以( r)类型居多,不易对付,在被感染的系统%Windows%目录下生成三个病毒文件,分别是 G_Server。exe,G_Server。dll,G_Server_Hook。dll。 G_Server。exe运行后将自己拷贝到Windows目录下(98/xp下为系统盘的windows目录,2k/NT下为系统盘的Winnt目录),然后再从体内释放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到windows目录下。G_Server。exe、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三个文件相互配合组成了灰鸽子服务端,有些灰鸽子会多释放出一个名为G_ServerKey。dll的文件用来记录键盘操作。 同时注意,G_Server。exe这个名称并不固定,它是可以定制的,比如当定制服务端文件名为A。exe时,生成的文件就是A。exe、A。dll和A_Hook。dll。 Windows目录下的G_Server。exe文件将自己注册成服务(9X系统写注册表启动项),每次开机都能自动运行,运行后启动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并自动退出。G_Server。dll文件实现后门功能,与控制端客户端进行通信;G_Server_Hook。dll则通过拦截API调用来隐藏病毒。因此,中毒后,我们看不到病毒文件,也看不到病毒注册的服务项。随着灰鸽子服务端文件的设置不同,G_Server_Hook。dll有时候附在Explorer。exe的进程空间中,有时候则是附在所有进程中。 灰鸽子病毒其特点是“三个隐藏”——隐藏进程、隐藏服务、隐藏病毒文件灰鸽子的手工检测 由于灰鸽子拦截了API调用,在正常模式下木马程序文件和它注册的服务项均被隐藏,也就是说你即使设置了“显示所有隐藏文件”也看不到它们。此外,灰鸽子服务端的文件名也是可以自定义的,这都给手工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对于灰鸽子的检测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上面的运行原理分析可以看出,无论自定义的服务器端文件名是什么,一般都会在操作系统的安装目录下生成一个以“_hook。dll”结尾的文件。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较为准确手工检测出灰鸽子木马。 由于正常模式下灰鸽子会隐藏自身,因此检测灰鸽子的操作一定要在安全模式下进行。进入安全模式的方法是:启动计算机,在系统进入Windows启动画面前,按下F8键,在出现的启动选项菜单中,选择“安全模式”。 1、由于灰鸽子的文件本身具有隐藏属性,因此要设置Windows显示所有文件。打开“我的电脑”,选择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查看”,取消“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的对勾,并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项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然后点击“确定”。 2、打开Windows的“搜索文件”,文件名称输入“*_hook。dll”,搜索位置选择Windows的安装目录(默认98/xp为C:\windows,2k/NT为C:\Winnt)。 3、经过搜索,在Windows目录(不包含子目录)下发现了一个名为G_Server_Hook。dll的文件。 4、根据灰鸽子原理分析我们知道,G_Server_Hook。dll是灰鸽子的文件,则在操作系统安装目录下还会有G_Server。exe和G_Server。dll文件。打开Windows目录,果然有这两个文件,同时还有一个用于记录键盘操作的G_ServerKey。dll文件。 经过这几步操作基本就可以确定这些文件是灰鸽子木马了,下面就可以进行手动清除。灰鸽子的手工清除 经过上面的分析,清除灰鸽子就很容易了。清除灰鸽子仍然要在安全模式下操作,主要有两步:1、清除灰鸽子的服务;2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注意:此操作需在安全模式下进行,为防止误操作,清除前一定要做好备份。一、清除灰鸽子的服务 2000/XP系统: 1、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点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exe”,确定。),打开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 注册表项。 2、点击菜单“编辑”-》“查找”,“查找目标”输入“G_server。exe”,点击确定,我们就可以找到灰鸽子的服务项。 3、删除整个G_server。exe键值所在的服务项。 98/me系统: 在9X下,灰鸽子启动项只有一个,因此清除更为简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打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项,立即可以看到名为G_server。exe的一项,将G_server。exe项删除即可。二、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安全模式下删除Windows目录下的G_server。exe、G_server。dll、G_server_Hook。dll以及G_serverkey。dll文件,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至此,灰鸽子已经被清除干净。附: 其实现在大部分的杀毒软件还是可以帮助查杀灰鸽子病毒的,本人使用的是瑞星杀毒软件并已经更新至最新版本,在正常模式下,瑞星查杀了除G_server。exe文件外的所有文件,其实本人并没有指望瑞星能够全部查杀,但瑞星实际上给我帮了一个大忙,就是帮我确定了所中灰鸽子病毒的类型,我在使用瑞星查杀时查杀了G_server。dll、G_server_Hook。dll和G_serverkey。dll这三个文件以及由前两个文件释放的附在其他进程下的文件,这就让我确定了剩下的那个文件必然是G_server。exe,于是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安全模式,首先要设置Windows显示所有文件。打开“我的电脑”,选择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查看”,取消“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的对勾,并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项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然后点击“确定”。然后打开Windows的“搜索文件”,因为确定病毒文件为G_server。exe,但同时出于保险起见,在搜索中输入G_server*。*进行搜索,并选择所有分区,在C:\windows目录下发现了G_server。exe,但令我惊讶的是竟然在D盘发现了这个文件的副本,其属性同样的隐藏的,所以建议大家在搜索时搜索所有分区,然后删除即可! 另外还需进入注册表删除服务键值项,本人利用注册表的查找功能搜索G_server,查找到了灰鸽子病毒的服务键值项,并发现其中由一个键值赫然写着"。。。。。灰鸽子。。。。。",这令本人愤恨不已,于是删除整个服务键值项。至此,灰鸽子病毒清除完毕,本人重新启动电脑,又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并结合网上的一些相关资料为大家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热心网友
专门对付杀毒软件屡杀不掉的问题 手工彻底杀毒小经验
热心网友
灰鸽子啊?用专杀工具删除试试
热心网友
先确认一下是不是灰鸽子病毒,重启计算机,打开杀毒软件,设定只杀内存,然后杀毒.如果有病毒,杀了后再重启计算机同上,连续3次杀过病毒后重启计算机发现内存每次重启计算机都有病毒那就是灰鸽子了,把病毒的详细路径用补充问题的方式写出来,我帮你杀毒.
热心网友
安全模式杀不了就算了大不了重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