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1.规律运动不偷懒  对冷要适应,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抗寒能力。运动是最好的方式。持续规律的运动习惯,可让怕冷体质得到改善。  中国有句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运动确实可以刺激肌肉、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尤其国人通常饮食过剩,因此也有人提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的重要性。  但是冬季运动不宜太激烈,一般练到身体微微出汗就好,在家打太极、做做柔软运动或瑜伽,练练...

热心网友

1.规律运动不偷懒  对冷要适应,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抗寒能力。运动是最好的方式。持续规律的运动习惯,可让怕冷体质得到改善。  中国有句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运动确实可以刺激肌肉、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尤其国人通常饮食过剩,因此也有人提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的重要性。  但是冬季运动不宜太激烈,一般练到身体微微出汗就好,在家打太极、做做柔软运动或瑜伽,练练甩手功(两腿张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弯曲,两臂自然垂直,掌心向后,轻松自然前后摆动),都可以增加血液循环。  赖荣年主任鼓励大家多走路,只要走到会喘就好,而且还有强健肠胃功效。  做做家事、扫扫地也都是一个很好的运动。●贴心叮咛:外出运动时要记得保暖,随身携带毛巾擦汗;运动前要先做点暖身运动,以免温差过大造成身体不适。2.温暖食物要补充  食物也是最快可以让身体感到暖和的一招,尤其是热腾腾的饮品。  含高蛋白质的热牛奶、温补功效的红糖姜茶,或是西洋的迷迭香茶、肉桂茶,都是取暖的好来源。  陈建霖医生喜欢带自制的茶包上班,便宜简单,内容口味随季节及个人喜好变换(茶包袋在中药器材行可以买到):容易上火的人(平日口干舌燥)可用麦门冬或沙蔘切小片泡水饮用;一般则可选枸杞加红枣,有补气作用;市面上常见的桂圆茶补血,适合劳心劳力的上班族。  芝麻、花生中含维生素E和丰富烟碱酸,可以帮助维生素B的吸收,加强神经对抗寒冷的能力。维生素E具有扩张血管作用,可以加强末梢血液循环。  补气养血的核桃,营养价值丰富,适合长期咳喘的患者在冬天食用,陈建霖医师建议。  一些辛辣的辛香料等,如葱姜蒜等,也会使体内产生温热感觉,但高血压、躁热及皮肤过敏者尽量少用。  特别提醒冬天饮食最好清淡少油腻,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另外,在冬天可以略增加孩童的主食份量。因为天冷容易消耗热量,而小孩在冬天的活动量并不会减少,因此需要较多热量补充。●贴心叮咛:老姜的作用是保暖,多用在孕妇坐月子时;生姜则是发汗,因此感冒初期驱寒,以生姜为宜。3.吃补因人而异  冬令进补原是为了调理虚弱病症体质,增强体力抵抗寒冷,但现代人营养丰富,其实并非每个人都需要进补。  一般容易手脚冰冷的人,可以补充一些温补的药膳如四物汤、麻油鸡、十全大补汤等,加速血液循环。  若平时容易口干舌燥、口臭、便秘或是高血压患者,进补如同火上加油,应该适可而止。  如果有感冒、发热及腹泻情形产生,最好停止各类补品,以免加重病情。●贴心小叮咛:有些慢性疾病如红斑性狼疮患者,吃补会使病情恶化,应找中医师做体质辩证,针对个人的弱点进补。4.纾解压力好心情  压力是让血液循环恶化的原因。日本的研究发现,将近七成的女性有手脚冰冷的困扰。这些新女性睡眠时间少,工作时间不规律,在这种24小时随时紧绷的情况下,血管持续收缩,血液循环变得愈来愈差。  因此专家建议,最好强迫自己把一天时间分成3份:8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比方说跟朋友聚聚、听音乐、学会放轻松。这些都有助于改善手脚冰冷。●贴心小叮咛:  寒冷气候很容易让人觉得忧郁和情绪不稳。不妨以肢体带动心灵,简单的运动,可以分泌脑内啡,使人心情愉快。5.充足睡眠养阳气  中医提到阳气可以推动五脏六腑的运作,是人体温暖的来源,阳气不足时容易精神倦怠和怕冷。   充足睡眠,正好可以补充阳气的不足。尤其冬日宜早睡晚起,晚上10点就寝,太阳出来之后再起床,一来可以避开清晨的严寒,也可以减少慢性病患因温差过大而造成血管急速收缩,导致心脏病、中风发作的危险。  尽量不要熬夜。清晨1点时,人体肾上腺素分泌最低,此时抵抗力特别弱,只要温度降低一点,「一些气喘的病患最易在此时发作,」陈建霖医师提醒,充足睡眠及休息,身体才有足够的能力去抵抗外来寒冷及压力。●贴心小叮咛:如果一时觉得寒冷,可以按压手背虎口中央的合谷穴,加强血液循环。6.温水足浴好入眠  足部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先天血液供给不良,加上足部皮下脂肪少,保暖能力差,冷冰冰的双脚是相当常见的情况。尤其足部有许多穴道与上呼吸道黏膜有关,足部受凉,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睡前足浴泡脚和按摩,可以引气下行,使足部即刻暖和起来,帮助入眠。  准备一盆30~40度左右的温热水泡脚,一般约20~30分钟即可。  足浴的材料可用2两干艾草或桂枝(可在中药房购得)加水煮滚,或是放点老姜片或酒均可。  足浴时顺便做足部按摩,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比方说按压脚底板弯曲时出现的凹处(涌泉穴),身体也会很快暖起来。  足部穴位丰富且与身体各部位器官相连,因此经常进行足浴及按摩,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贴心小叮咛:也可以在袜子里加些粗粒打碎的胡椒子或干辣椒,辣素的释放,可以让足部发热,像个天然的脚炉,让人一觉到天亮。  此外,冷冰冰一族外出时要做好防御保暖工作,尽量不要热能丧失。暴露在外的部位以围巾、帽子及手套保护,或是在腰腹部放怀炉或暖炉(胃冷消化差,容易造成血液供给不足),都有助于对抗寒冷。

热心网友

会腹泻吗?  如果是慢性腹泻症,可参与如下康复药膳:茯苓粉粥:配料:茯苓粉、怀山药各30克,大枣7个,糯米30克,水适量。制作方法:将糯米、大枣、怀山药洗净,枣去核,怀山药切片。共放入锅中加水用     旺火煮沸后,加入茯苓粉,并改用文火煨至粥熟软即成。食用方法:1日1次,,连服三日为一疗程。功效:健脾渗湿、开胃安神、补虚止泻。适于脾胃虚弱泄泻者。鹌鹑粳米粥...

热心网友

会腹泻吗?  如果是慢性腹泻症,可参与如下康复药膳:茯苓粉粥:配料:茯苓粉、怀山药各30克,大枣7个,糯米30克,水适量。制作方法:将糯米、大枣、怀山药洗净,枣去核,怀山药切片。共放入锅中加水用     旺火煮沸后,加入茯苓粉,并改用文火煨至粥熟软即成。食用方法:1日1次,,连服三日为一疗程。功效:健脾渗湿、开胃安神、补虚止泻。适于脾胃虚弱泄泻者。鹌鹑粳米粥:配料:鹌鹑一只,粳米100克,盐、味精适量。制作方法:将鹌鹑切成丝,与粳米共入锅,加水,温火煮粥至软糯,放入盐、味精     即成。食用方法:1日1次,,连服三日为一疗程。功效:补益五脏、止泄、健脾开胃、抗过敏。适于脾胃虚弱腹泻者。  慢性结肠炎:  1、湿热泄泻:  症状:腹痛,以下腹部疼痛为主。下利赤白粘液,或脓血与黄色粪便参杂,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一:  葛根荷叶田鸡汤:田鸡250克,鲜葛根120克,鲜荷叶15克。田鸡活杀去皮,葛根去皮洗净切成小块。荷叶洗净。全部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煮1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汤食肉。  处方二:  香椿鱼:鲜香椿叶100克,面粉、水、盐适量。香椿切碎,面粉加水、盐调成面糊,然后放入香椿调匀。烧热锅,放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时,把糊料用勺徐徐倒入油锅内,成条索状,形成一条条小鱼。炸黄熟透后捞起即成。  处方三:  香砂葛粉糊:砂仁1克,木香1克,均研末,葛粉30克,白糖适量。全部加凉开水调成糊状,再加白糖,慢火煮沸即成,一日服2次。  2、寒湿泄泻:  症状:脐下急痛,或左下腹疼痛,泻下稀水糟粕,时见粘液或脓样液,里急后重,形寒,发热不堪,口中淡腻,不渴,舌苔白腻,脉濡缓。  处方一:  枣蔻煨猪肘(猪蹄):猪肘1000克,红枣60克,红豆蔻10克,冰糖180克。猪蹄放入沸水锅煎去腥味,捞出,红枣洗净,红豆蔻拍破,装入干净的纱布袋内扎紧待用。在砂锅的锅底上垫几块瓷瓦片,,再放猪蹄、清水入锅,用武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加冰糖(先将其中三分之一的冰糖炒成深黄色糖汁)、红枣、红豆蔻,烧1小时,,转用文火煨约2小时,煨至猪蹄熟烂,取出红豆蔻不用,起锅装盆即成。  处方二:  陈皮椒姜焖竹丝鸡:竹丝雄鸡一只,陈皮3克,高良姜3克,胡椒6克,苹果2个。杀鸡,洗净,切成小块。陈皮、高良姜、胡椒苹果洗净。把全部用料用葱、醋、酱油和匀,放入锅内,加少量水,文火焖熟,调味即可。随量食用。  处方三:  砂锅焖猪肚:猪肚500克,春砂仁10克,花椒、胡椒末、葱花、生姜各少许。将猪肚用盐、清水反复漂洗干净,并放入开水中漂去膻味,刮除白膜,备用。春砂仁洗净,打碎,生姜切片。把砂仁放入猪肚内,起油锅,用姜燥香猪肚,然后加水、调味,文火焖熟,最后下花椒、胡椒末、葱花,略焖,去砂仁,猪肚切条即可。随量食用。  3、脾肾阳虚:  症状:下腹急急作痛,大便时溏时泻,时见粘液,时见脓血,久泻不愈,完谷不化,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神疲,腰酸怕冷或四肢逆冷,口淡不渴,舌淡苔薄或厚腻,脉虚细。  处方一:  猪腰煲补骨脂:猪腰子一对,补骨脂15克。将猪腰子切成小块,与药一起加适量水煎煮1小时,盐调味,饮汤食肉。  处方二:  乌梅粥:乌梅20克,红枣5枚,大米60克,冰糖适量。先将乌梅煎水去渣,再加入大米及大枣煮粥,煮成稀粥时再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  据本人自己的经验:  肚子一阵阵急痛,随着疼痛加剧欲大便,痛一阵,拉一点,不痛不拉,痛完拉完,不泻。  处方:盐酸小檗碱片(盐酸黄连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