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热心网友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修法,当看到启明星时而顿悟菩提本心。禅诗“菩提本无树”中的菩提,不是指树木的意思。这是六祖慧能一首禅诗里的话。他和神秀的禅诗中提到的“菩提树”、“明镜台”是来比喻自己对佛法的认识。而六祖“菩提本无树”中的“菩提”,则指的是真实本心。禅宗的核心,以及佛法的核心讲的就是“菩提”即真实本心如来藏。而六祖的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时比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高明得多。因为“菩提”确实有空的体性,是无形无相的,无觉无知的,是“诸入不会”的。所以,并无菩提树、明镜台等实物可供人“勤拂试”。但佛法不是如虚空一样的空,不是断灭空,不是世俗认识所能了知的。是即相离相,无相无不相的,是不即空有二边,而亦空有二边的。所以说,这禅诗是在六祖亲证菩提之前的诗,并不代表他后来亲证菩提后,对佛法的正确认识。。
热心网友
慧能在得法之前对佛法的了解,偏于空的一方面,说“本来无一物”。在五祖弘忍传法之后,突然大悟,又说了下面的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比本来无一物对自性的认识又深入得多了。
热心网友
推荐一个网站,这里是正法[净空] ,一切答案在此地。
热心网友
体现了空无,连自身都不存在,还会沾惹什么妨碍成佛的业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