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答:(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了。(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初二的东西
热心网友
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了”。(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引号内是重点,答出即可得分。
热心网友
专题一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加深考点分析专题内容涉及两大方面,即列强的侵华和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考查的知识点:1。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等历次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及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2。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知识网络(一)、列强侵华过程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侵略中国的有英、法、美、俄等国,其中,英国是这一时期侵华的最主要国家。列强通过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目的是开拓中国市场,主要侵略形式是商品输出。第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自、德在华势力发展迅速。列强侵华形式发生变化。在经济上,由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先是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继而"以华治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第三阶段(20世纪一二十年代):列强破坏中国革命,扶持北洋军阀,加紧侵略中国,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美、日,在一战中暂时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第四阶段(1931-1945):1931年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趁中国内战之机侵略东北,1937年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的殖民地。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第五阶段(1945-1949):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帮助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妄图把中国变成美国的殖民地。中国人民经过革命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赶走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第六阶段(1949年以后):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对中国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侵朝、侵越威胁中国,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二)、打开中国大门,攫取侵略权益乃至瓜分灭亡中国的主要手段--六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3.中法战争:1883.12-1885.7 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5.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900-190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6.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1931-1945 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①1931-1937年,日本发动的局部侵华战争。②1937-1945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三)、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强租"新界"割去香港。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中俄改订条约》割去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赔款1800万两白银③《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④《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②《天津条约》营口(最北端)、南京、汉口、台湾等10个通商口岸。③《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④《中法新约》中越边界开埠通商。⑤《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及附件:规定了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特遇和租界权。②《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③《中法新约》:法国首先取得修铁路的特权。④《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设厂的特权。⑤《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⑥《二十一条》:日本对中国的保护权。⑦《淞沪停战协定》:日本取得在沪驻军权。⑧《何梅协定》:日本迫使中国中央军队撤出河北,进一步控制华北。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瑷珲条约》:割地最多。《天津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最多,内河航运权首先被破坏。《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二十一条》:灭亡中国的条约。(四)、列强对中国进行的经济侵略1.近代前期(1)甲午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增开商埠、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2)甲午战争后:商品输出的同时,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形式有:①开设银行 ②政治贷款 ③投资铁路 ④开矿设厂2.近代后期(1)日本在全面侵华期间,"以战养战",利用中国的人力和物力野蛮地进行经济掠夺。(2)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独占中国商品市场。(五)、列强对中国进行的政治侵略1.通过强迫签订不平等的条约攫取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特权,损坏中国的主权完整。2.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成为"国中之国"。不仅损坏了中国的主权,而且成为侵略中国的基地。3.干涉中国内政。(1)控制中央政府或实力派人物,实行"以华治华",加强侵略。①扶植晚清政府②扶植北洋军阀③扶植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④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⑤扶植汪精卫伪南京国民政府(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以维护列强在华的利益。①绞杀太平天国运动②镇压义和团运动③破坏辛亥革命④镇压二七大罢工⑤阻挠"北伐"⑥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六)、列强对中国进行的文化侵略文化侵略配合政治、经济和军事侵略,隐蔽性强,影响深远。主要目的是淡化民族意识,精神上麻痹中国人民,消灭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思想,巩固和扩大在华利益。(七)、中国历届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与其实质1.晚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晚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对抗--暂时和好--再对抗--完全沦为列强统治的工具。2.北洋军阀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北洋军阀利用列强支持,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袁世凯利用日本支持复辟帝制;帝国主义利用军阀达到侵华的目的,采用"分而治之"政策,中国出现军阀混战。3.南京国民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代表大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英美帝国主义为靠山,疯狂掠夺人民。30年代,日本发动九--八事变,侵略中国,蒋介石集团执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亡。抗战全国爆发后,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被迫抗战。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复习指导复习本专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总结时理清大线索。抓住列强侵华的几次关键性战争,弄清楚其起因、简要经过、结果、影响。同时还要把握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几个关键的时段,掌握这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注意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异同。3.多角度分析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革命性质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经济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