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需要航母吗?什么时候有?有多大?战斗力有多大?

热心网友

我是保守主义者,我崇尚火力第一。但是我认为中国暂时不需要航空母舰。 至于大道理我也没有大哥大姐们会讲。但我认为目前的中国还不需要。建造一个航母是要用很多的钱,但中国的国产的武器价格一般很底,所以我们不要老拿国外的消费和中国比。造好航母不是说就无敌了,还要有大量的其他舰只。虽然中国目前造了不少防空能力很强的军舰,但我觉得还不够。 造航母要很多技术,钢材/动力/电子设备/舰载武器/舰载机等等。要有一定的技术储备。虽然中国政府喜欢先解决有无问题,但解决的是一些急需的武器装备,要是中国急需航母的话,中国很早就会造了。 “什么时候有?有多大?战斗力有多大?”这可难说呀,这是要取决于中央的决策及发展思路以及周边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总体发展。

热心网友

二O二O年会有小型航母(或两栖攻击舰在役)。

热心网友

肯定要航母!中国的飞机 潜艇什么的不是起步也晚吗?还不是一样要发展??不发展就永远也不会!起步慢就家快速度!我们中国没钱维护和造航母吗??如果没钱的话?那印度的经济比中国强了!

热心网友

8字还没一撇呢~航母这东西政治味很浓,不是一般的军舰,一般视为进攻性武器!所以建造航母政府必须权衡国际舆论的反应~但最重要的是需要不需要,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将会越来越注重海权,航母应该在不久的将来诞生

热心网友

 中国人有个\"航母梦\"。当改革开放积攒起\"家底\"的时候,有些人开始跃跃欲试:\"中国为何不造航母啊?政府拿不起钱,我们可以捐呀!\"当台海形势趋于紧张之际,这种声音重又响起:\"要威慑台独分裂势力,中国亟需建造航空母舰!\"但中国真地应该建造航空母舰吗?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航空母舰称霸海战的故事将成为历史。 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大国海军发展战略中,一直是航母战略居统治地位。所谓航母战略,就是以航空母舰作为海军力量的王牌,以航母为中心发展海军巡洋舰队的战略。 航母问世已有80多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国家共9个,计30余艘。应当承认,自\"二战\"以来,航母战绩辉煌,地位显赫,确实已成为海军力量的王牌,它在装备上具有\"多功能武器系统\",在战略上具有核攻击力量和常规海战的攻防能力,特别是它在冷战中的威慑作用,使它不仅成为海军舰队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成为国家所处地位的象征,甚至在政治和外交上也起着微妙的作用。 然而,古今中外,从未有一成不变的战略战法,也没有永远称雄的装备力量,有矛就有盾。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列舰依靠吨位重、装甲厚、火力强的优势,在海战中唱了主角,占踞海军发展的统治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航空母舰依靠舰载机夺取制空权的优势,取代了战列舰的统治地位,成为海战中的\"霸王\"。可见,海战中的\"主角\"易位是客观规律。在未来海战中,航空母舰称霸的时代将成为历史。兵戎未见,胜负已成定局 第二次世界大已经过去50多年了,在高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不断变化的今天,从山本五十六时代沿袭下来的舰母战略已经受到了越来越猛烈的冲击。 从战争发展的态势看:马汉的《海权论》把战争从陆地引到海上;李根泰勒的\"星球大战计划\",把战争引向太空;克林顿的\"信息高速公路\",使战争的可控性、可视性大大加强。因而,未来战争的态势是;兵戎未见,胜负已成定局。那么,未来海战的态势必然是;封闭平衡的小舰队可以吞噬掉不封闭不平衡的大舰队。所谓封闭平衡,用俗话来说就是18般武艺配备齐全,不仅有招架之功,而且有反手之力。如外军的\"八八舰队\"、\"十十舰队\",均具备防空、反潜、攻舰的综合能力。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单舰是形不成战斗力的,一旦战争来临,只会成为靶舰。当年,\"武藏\"号、\"太和\"号的沉没,以及\"重庆\"号的自沉,都是因为没有封闭和自卫能力。英阿马岛之战,\"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被法制飞鱼导弹击沉也是例证。导弹家族改变作战态势 从武器技术发展来看:由于精确自导武器技术的问世,使导弹取代作战飞机已成趋势,唯航母才能夺取海上制空权将逐渐成为历史。马岛之战和海湾战争以及当前典型的高新技术局部战争--克索沃之战等多次战例证明,精确制导武器的应用,使\"大炮巨舰\"的传统海战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制导武器装有先进的目标探测装置和先进的射击指挥与制导系统,它可以在看不见的距离上对敌方目标实施准确攻击,其威力不仅远胜过\"二战\"时期的\"神风特攻队\",而且就是最现代化的飞机也无法与其匹敌。美军研制的\"武库\"型驱逐舰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问世,但它的一舰可携带500多枚导弹的威力,已经预示了导弹取代作战飞机的趋势。 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相对于被攻击的目标,尤其是大型军舰来说,具有造价低、威力大的优势。以往那种以军舰的吨位和火力大小作为衡量实力强弱的观念已经落后。因此,装载导弹的驱逐舰和驱逐领舰,以岛链为依托,从发展来看,不仅可以对空进行抗衡,拥有制空权,而且在某种条件下,可以比航母更具有机动和进攻威力。 从当前军事革命角度看:以往战争,包括\"二战\"和海湾战争的经验已经过时,信息战争、隐形战争、精确战争、数字化战场和数字化军队等一系列新的军事理论概念迅速应用于实战。著名科学家朱光亚指出?quot;信息和知识改变了过去单纯以计算有多少装甲师、航空联队、航母战斗群来衡量军事能力的作法。\"由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海国战略战术上带来一系列的新变化:(1)信息战将是未来作战的主要样式;(2)海军作战将是独立作战的样式;(3)机动作战将是进攻的主要方式;(4)导弹攻击和反导弹攻击将是主要交战手段;(5)电子战将是伴随\"硬杀伤\"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6)海战的胜负将不取决于舰队与舰队实力的抗衡……在这种形势下,即使我国建造了航空母舰,若没有强有力的防御体系,不仅很难发挥其战斗作用,而且战争来临时,就是生存恐怕也难以保障。\"追随式\"套路于国于民不利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如果走航母战略的道路也是不相适宜的。理由有三:其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海军大国都在优先发展以航母为核心的巡洋大舰队,他们已经是先入为主了。我国至今尚无航空母舰,如果我们沿袭着特混舰队--联合舰队--航母战斗群这条\"追随式\"的轨迹前进,那么,再奋起直追也是望尘莫及的。我们起跑得太晚,被人家拉下的距离太远,我们只有另辟蹊径,才有迎头赶上的可能。其二,我国国力有限,走航母战略之路,巨大的财力投入将使我们负重不堪。例如,英国航母\"无敌\"号造价3亿英磅,\"艾森豪威尔\"号造价34亿美元。即使我们能造得起,买得起,恐怕也难以养得起。且不说与航母相配套的编队、码头及各项辅助设施耗费多少财力,假如十年之内不打仗,航母就会面临着更新换代,甚至退役淘汰,这种巨大的财力浪费,换取的仍将是落后的装备技术。其三,国际舆论的注意力目前也集中在我国建设航母的问题上。航母战略说到底是一种远洋进攻型战略。集中力量开辟海底战场 总之,巡航舰队观念和巨舰大炮路子已成为历史,沿袭半个多世纪的\" 航母战略\"难以适应现今和未来,我国海军建设发展必须要符合中国国情形成中国特色。为了迎接已经到来的军事革命的挑战,我们必须棋高一着,走出一条全新的海军发展道路,拿出自己的杀手锏,诸如:集中力量开辟海底战场! 海面战场和外层空间已被西方大国抢先一步,占居优势,而开辟海底战场,是21世纪赐予我们的最佳机遇和我们的最佳选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步人后尘为先入为主,掌握海军发展战略的主动权,立于不败亍?/p 我军开辟海底战场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第一, 我们具有核大国的先决条件。因此,发展水下核潜艇和核打击力量,我们拥有比日本等后起之国所无法具备的优越条件。且由于陆基发射井发射的战略核武器生存率低(约在10%左右),机动方案又难以解决,而核潜艇发射导弹却具有隐蔽性好、机动性高、突击性强、生存力高等明显优点,而且事先难以测定其发射位置和计算其弹道,这是陆上、水面发射和飞机投弹所望尘莫及的。 第二, 我国是东方濒海大国,拥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以及6500多座岛屿,面临太平洋,开辟海底战场占居地利优势。 第三, 我国水面舰艇和潜艇具有一定规模,并拥有核潜艇。 第四, 开辟海底战场,发展潜艇和海底武器装备,既适应于军事革命需要,又符合我国国情,利于常规实战、近海防御、敌后抗衡、开辟新战场,也利于核威慑,还利于隐型战争,精确战争(包括反导弹系统),甚至核战争,同时,可以收到投资小、见效快的效果,并且具有实战能力和威慑作用。 在海上,有封闭平衡的舰队配合,在水下开辟海底战场,发展水中兵器,并匹配预警系统和反导弹系统,装备不同类形多种型号的导弹,我们就完全可以抗衡任何敌对势力。 如果能组成水上水下平衡封闭舰队,按照航母配备,导弹家族参与,能结合可分解,能集中可分散,能攻能守,有岛屿和大海掩护,利于隐形作战,同样能起到航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