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粮食是人类社会中是最为重要的、最为基础的资源。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对粮食有一套专门的政策,以控制好粮食价格,保证粮食供应。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以后,仍然对包括粮食在内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进行特殊管制,对粮食的政策有所变动,但没有放松。那么请问,在其它国家有类似于我国这样的做法吗?他们是怎样保证粮食的供应充足和粮食的价格稳定的呢?请以苏联、美国、英国、日本为例。
热心网友
世界很多国家为了稳定农产品供应和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都实施农产品保护价格政策,并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OECD成员因政策干预使农业生产者获得的收入人均超过1万美元,其中欧盟达到1。6万美元,日本达到2。5万美元,韩国达到2。3万美元,墨西哥也达到1千美元。在农产品市场价格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各国把市场价格支持作为农业生产者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OECD成员因政策干预而实现农业生产者的收入中通过市场价格支持的超过60%,其中日本、韩国都超过了90%,欧盟超过60%,墨西哥为64%。而且西方国家的大米、小麦和玉米等粮食品种的市场价格支持力度相对更高。 政策支持粮食生产,不一定必须全部需要政府的财政预算支出承担,也可以通过价格干预让消费者承担。OECD成员近年来由消费者承担的农业生产者支持所占比重平均超过55%,其中欧盟大约52%,日本大约99%,韩国大约88%,墨西哥大约68%,波兰大约77%,土耳其大约57%。可见,选择价格干预政策,由消费者作为承担人是世界多数国家对农业生产者支持的普遍做法。多数国家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由价格干预实现农民增收。西方很多国家制定了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但在实践中却不常用,关键就在于有较好的配套措施。 美国长期以来是实施价格干预的国家,重要措施之一是让农民用自己的农产品做抵押,向农产品信贷公司获得短期贷款,确保在农产品收成后价格最低时不急于出售粮食,直到市场价格比较有利的时候才出售。 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考虑到我国有限的财力,我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理应由过去的保护消费者向保护生产者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