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芝加哥》好看吗?讲的是什么故事啊?
热心网友
美仑美奂的布景,五彩斑斓的服饰,优雅迷人的舞蹈,明快悠扬的旋律,似乎这一切都不能挽回歌舞片在好莱坞的颓势,对于大部分MTV时代的观众来说,边演边唱的电法尔玛 凯丽是家夜总会的当红脱衣舞女,在开枪射杀了她那到处沾花惹草的丈夫之后,更是成为全城最引人瞩目的女谋杀犯。而代理法尔玛杀夫案的律师则是惯于借助各类臭名昭著的谋杀案来提升知名度的比利 福林。于是乎各路传媒也是争先恐后,极尽其能,深怕错过了这两位“大人物”的新闻。 影除了很假之外,简直就像是看一出18世纪的歌剧让人提不起兴趣。不过去年的一部《红磨坊》却另辟蹊径,以现代融合传统,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红磨坊》的大获成功无疑增加了歌舞片复出好莱坞的胜算,而作为歌舞片回潮的第二波《芝加哥》也着实有些来头:《芝加哥》取材于1926年的一部叫做“勇敢的小女人”的舞台剧,该剧是根据当年的一名法庭记者的纪事改编而成。1927年“勇敢的小女人”被翻拍成默片《芝加哥》,该片于42年重拍。1975年由著名编舞鲍伯 佛斯以及词曲作家约翰 坎德、夫雷德 艾伯合作将其搬上百老汇的舞台,1996年此剧在百老汇重新上演,并奠定了其百老汇经典的地位,从此盛演不衰。尽管百老汇的经典剧目被搬上银幕的不少,但以歌舞片形式获得成功的却不多见,而75版《芝加哥》的编舞鲍伯 佛斯倒是有过成功的经验,其在1972年执导根据百老汇舞台剧《歌厅》改编的同名电影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同样是编舞出身的新版《芝加哥》导演鲍伯 马歇尔当然不会忘了向前辈投师几招。其实佛斯的秘诀就是尽量不把舞台剧夸张的表现手法带入电影,所以马歇尔在处理影片中的歌舞戏时,并不是生硬地加入,而是通过主角的想象等方式来表现,使之更加自然,更加符合电影的逻辑。 。
热心网友
凯瑟琳。泽塔。琼斯演的那个版本看过了,个人认为不好看,只有几场舞还行
热心网友
顶,经典的歌舞片。
热心网友
是一个歌舞剧凯瑟琳。泽塔。琼斯在里面非常性感
热心网友
《芝加哥》(Chicago)是一部由百佬汇同名音乐剧改编的成功之作,也是同类作品中的讨喜佳作。 《芝加哥》与《黑暗中的舞者》,主题类似,都是一个渴望登上舞台的歌舞迷的白日梦,都是盛怒之下杀了男人的女人被投进监狱,面临生与死的对局。但前者是纯粹的喜剧,后者是纯粹的悲剧。说实话,看《黑暗中的舞者》是对观众生理、心理乃至意志力的严峻考验,而《芝加哥》却是绝对的节奏明快,或轻歌曼舞或狂欢劲舞,或激烈孟浪或缠绵悱恻,喂饱你的眼球、愉悦你的耳朵、放松你的神经——真正的娱乐片应该达到的效果它一样也不缺。 《芝加哥》和《浮生若梦》(All That Jazz),后者表现一个百佬汇导演的精神状态,虽然也细致入微丝丝入扣,热闹里蕴涵着反讽,却有艺术工作者水仙自恋、脱离广大群众的嫌疑;而前者着重表现一个普通家庭妇女的明星梦,副线是一个没有大红大紫的小歌星的翻身梦,交织着女人之间微妙的情绪纠葛:嫉妒里混合着同情、蔑视中又有些钦佩。 《芝加哥》的主题很明确,一句话可以概括:"If you can't be famous, be Infamous。"——如果你不能让自己声名显赫,那就让自己声名狼藉吧!——因为只是手段不同,效果却一样,反正让你一夜成名、万人瞩目!关键是掌控话语权,要让大众知道你,即便是费劲心机也在所不惜——如若不能,就只能想那个不会说英语的匈牙利女人,有口难辨,只好委屈受死。 想否定和蔑视好莱坞电影制作方法的人在这部片子面前会栽一个大跟头,电影拍的如此好看之余,在思想上也是颇具深度的。 顺便提一句,好莱坞的大牌明星如Richard Gere, Renee Zellweger, Catherine Zeta Jones都是张嘴能唱、长袖善舞的,据说Renee Zellweger看了有古典芭蕾舞功底的Catherine Zeta Jones在试镜时的精彩表演,压力很大,回家苦练舞蹈基本功后,才敢和Catherine同台。我不知道中国的明星们看了《芝加哥》心里会不会生出些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