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近视?
热心网友
激光治疗近视
热心网友
近视是如何形成的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近视的发生除部分是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与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更密切相关。少年儿童期是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或写作业,用电脑,看电视,近距离作业占据了主要的时间,如用眼不当,尤其是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以及写字姿势或坐姿不正确等,眼睛长时间视近物,睫状肌长期收缩,产生调节...
热心网友
近视是如何形成的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近视的发生除部分是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与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更密切相关。少年儿童期是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或写作业,用电脑,看电视,近距离作业占据了主要的时间,如用眼不当,尤其是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以及写字姿势或坐姿不正确等,眼睛长时间视近物,睫状肌长期收缩,产生调节疲劳,最终,眼球为了适应环境,通过眼轴变长,就会产生近视,并且近视度数会逐渐加深。 如何预防近视 对学龄儿童要加强眼卫生保健教育,教育儿童改善不良的用眼习惯,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近视的发生。 阅读时眼与书本的距离:看5米以外的目标时不需要调节,看5米以内的目标则需要调节,目标愈近,使用的调节愈大。当目标距眼50厘米时需要2屈光度的调节。25厘米时需要4屈光度的调节。距离小于25厘米时则所需要的调节度急剧上升,这样就增加了调节肌的紧张度,促使眼的屈光状态向近视方面发展。故在读书时,书本与眼的距离最好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 走路或乘车时不要看书:由于行车颠动,书本与眼的距离不断改变,眼睛不断地变化调节,易引起视力疲劳。 躺着看书也是不好的习惯,一方面不能保持合理的距离;另一方面也难得到合适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而易出现视力疲劳。 阅读时的光线:阅读的效率与视力有关,而视力的变化随照明度而增加。在照明不足的条件下阅读,必将书本拿得更近才能看清楚,因而促使眼的调节紧张,故灯光与书本的距离要适当。平时要教育儿童,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写字看书。写字要用深黑色铅笔,光线要从左方射入,以免暗影遮挡。光线须均匀不炫目,在强的直光下看书也不适宜。 连续阅读的时间:阅读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如阅读时间过长,则需要长时间的调节,易造成调节痉挛,睫状肌的调节灵活性减低,使变凸的晶状体看远时亦不易松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休息和治疗,远视力减退,就会成为近视。因此,阅读时间不应持续太久。每阅读45分钟后,应休息 10—15分钟,应抬头向远处眺望片刻,并做眼保健操、课间操或室外活动。以使紧张状态下的调节肌得到松弛和缓解,解除调节肌的疲劳,消除痉挛。 坚持做眼保健操:利用眼部穴位自我按摩,可预防近视,且有助于解除眼肌疲劳,增强眼部血液循环,达到预防近视和保护视力的效果;对已经近视的儿童,会防止近视的加深,恢复调节机能,促进视力改善。 怎样早发现儿童近视 对于儿童近视眼,应该早发现,早治疗,以便得到好的效果。首先,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检查视力,及早发现视力异常,早就医;其次,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患近视眼的儿童常常有以下表现: 看远处的物体时,经常眯细眼睛,否则就看不清楚; 看书和看电影、电视的距离变近了,尤其是看电视总喜欢靠近电视机; 看物体时容易产生紧皱眉头现象; 性格和情绪发生变化,比如情绪急躁,与小朋友之间关系变得不融洽,行动和思维能力减退等。学习缺乏耐心,学习成绩下降。 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就应当考虑到发生近视眼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去检查。 得了近视怎么办 得了近视就应配戴眼镜,有的学生或家长认为眼镜越戴度数越深,不愿让孩子戴眼镜,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我们提倡戴框架眼镜,儿童青少年调节力强,在配眼镜之前一定要充分散瞳,即一定要散瞳验光,配戴度数合适、镜片质量合格的眼镜。配镜时还应该根据瞳距和验光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镜架。切记:儿童青少年不宜戴隐形眼镜(又称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对卫生条件要求高,需要严格的清洁操作,护理工作繁琐,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久戴容易造成慢性结膜炎,配戴不适容易造成角膜炎,儿童相对难以掌握,因此儿童青少年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儿童青少年不能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准分子激光的原理是在角膜上进行激光切削,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它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近视眼,有人术后会有一些并发症。由于儿童青少年屈光度数不稳定,在不断变化加深,绝对不应采取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 儿童弱视知识问答 副研究员 崔彤彤 弱视是怎么回事? 弱视是一种很常见的儿童眼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患病率约为3%,也就是说在我国3亿多儿童中,大约有1000多万弱视儿童。目前已引起广大家长及眼科医生的极大关注。弱视是指眼球检查正常而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通过戴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0.9以上。 弱视有什么危害? 弱视的最大危害是患儿不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且常常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如下楼梯时没有深度感,看显微镜时没有立体感等,这将直接影响高考升学及职业选择,影响个人的前途。另外,弱视常引起斜视,从而影响美观及儿童身心发育。 弱视可分成哪几种类型? 弱视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及先天性弱视。 如何早期发现小儿弱视? 为儿童检查视力是早期发现弱视的最佳办法。在儿童第一次查视力前,家长应教会他识别视力表,以尽量避免检查视力时的误差。儿童应每隔半年或一年查一次视力,若发现视力低于0.8—0.9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则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医生对视力不好的孩子在做散瞳验光检查后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孩子患了弱视怎么办?一旦孩子被确诊为弱视,很多家长首先想到通过药物治疗,但至今,弱视的治疗尚无行之有效的药物。家长应马上为孩子配眼镜,并坚持每天戴镜,决不能时戴时摘;每年应进行一次散瞳验光,如眼镜不合适要及时更换。另外,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各种弱视训练。如弱视治疗仪的训练,平时让孩子多做精细工作:穿珠子、描画等。家长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让孩子配合治疗,不要怕麻烦,而影响训练效果,甚至训练失败。 从视觉发育来讲,儿童12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12岁以后再治疗弱视则视力恢复的机会便很小了。3岁是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期,3—8岁为治疗的敏感期。总之,弱视治疗越早越好。 弱视复发的原因是什么?复发能够预防吗? 弱视儿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双眼视力均提高到0.9或以上,但是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一眼或双眼视力又降到0.9以下,常称为“弱视复发”。复发的原因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家庭因素: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视力已经恢复,忽视了巩固治疗,不督促孩子继续做弱视训练,不定期检查视力、验光和更换眼镜。 患儿因素:由于儿童自觉性差,不坚持戴眼镜,不能坚持治疗。有的患儿只在家长面前戴眼镜,离开家长就不戴。 医生因素:对于斜视性弱视儿童在斜视手术后,可能因为弱视眼被遮盖时间过长而复发。 总之,只要弱视儿童存在斜视、屈光参差等导致弱视的因素不清除,弱视儿童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立体视觉,没有坚持进行巩固治疗,弱视都有可能复发。 近视激光治疗知识问答 1.何为准分子激光?对人体有无损害? 准分子激光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超紫外线光束,所产生的波长为193nm的准分子激光,能够精确消融角膜预计祛除的部分而不损伤周围组织和其他组织器官,而且因为它是一种冷激光,所以对于被照射旁边的组织不产生热效应。靠着这种准确的消融,使激光切削不会穿透角膜,更具安全性。因此,对眼球内组织没有任何副作用,更不会造成副损伤及后遗症。 2.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从何时开始? 国外从1988年开始,国内从1993年开始。 3.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原理是什么? 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太长或者眼球前表面太凸,外界光线不能准确会聚在眼底所致。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技术(PRK和LASIK技术),是用电脑精确控制的准分子激光的光束使眼球前表面稍稍变平,从而使外界光线能够准确地在眼底会聚成象,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4.治疗的效果如何? 迄今国内外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绝大部分患者一劳永逸地摘除了沉重的近视眼镜。治疗后的裸眼视力一般都能达到治疗前的戴镜矫正视力。 5.哪些人适合接受治疗? 18周岁至50周岁,近两年度数稳定在150度至2000度或合并散光100度至400度的近视及远视200度至800度均适合治疗。 6.哪些人不宜进行治疗? 眼部患感染性炎症、圆锥角膜、青光眼、白内障、眼底病变等,或有糖尿病、胶原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 7.什么是PRK和LASIK? 准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简称PRK),是激光屈光手术的最基本方法,其原理是把角膜表皮去除之后,再用激光把一层角膜组织气化切除,切除的厚度依度数而定,由于激光的释放完全由计算机控制,因此准确度非常高,伤口经表皮再生而愈合,约需三天。愈合后,视力就可恢复,近视也将完全消除。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skeratomileusis,简称LASIK),是在PRK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屈光不正矫治术。LASIK用角膜板层刀切一个带蒂的角膜瓣,在角膜瓣下的角膜基质层进行气化。然后将角膜瓣复位,手术恢复快,可用于矫正100度至3000度的近视,可以说是目前矫治近视、远视和散光最趋于完美的方法。 8.LASIK有哪些优越性? (1)适应范围广:可矫正100-3000度的近视眼,还可矫治散光和远视; (2)术后反应轻:术中术后无疼痛不住院不包眼,无角膜混浊发生; (3)视力恢复快:大部分患者术后第2天便恢复视力,眼部无不适; 9.治疗的效果是否稳定? 多年的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这种奇妙的激光使眼球前表面变平的部分不会重新再生变凸,故治疗的效果是很稳定的。如治疗前近视度数近年来一直稳定且眼球前后径不再变长,则治疗后也就不会重新出现近视。据国外远期研究报告,PRK四年后平均回退度数仅为50度,且以后不会再回退。LASIK的回退更少,更适合高度数近视(500度以上近视)。 10.治疗的风险有多少? 这种技术使用目前国际上该领域内最先进的设备,由电脑控制激光治疗的全过程,并具有眼球自动跟踪系统,使治疗达到了高度安全、精确的完美境界,故至今尚未发现严重的后遗症。由于这种准分子激光的波长很短,为193纳米,不可能穿入眼内,故不存在风险。 11.接受治疗需经过哪些程序? 先经详细的眼部检查(约1小时),然后预约登记,预定时间进行治疗(PRK约8分钟/双眼、LASIK约20分钟/双眼),治疗时无疼痛、无出血。 12.治疗后如何护理? PRK治疗后当天有异物感,流泪,疼痛等症状,治疗后即可回家休息,无需住院,戴隐形眼镜2-3天后症状即可消失并照常生活工作,数月内需遵医嘱坚持滴眼药水。LASIK治疗当天眼部略有不适,次日即可恢复生活工作,然后定期复查数次,一般2周后即可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13.治疗后是否有并发症? 治疗后当天有异物感,流泪,酸疼等症状,次日好转,2-3天后消失。部分高度近视者一段时间内夜间视物有些光晕,可渐渐消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