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经典力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由体系某一瞬时相关物理量p和q的数值,来求算其他各种物理量的值。经典力学认为,物理量p和q可以测到任何所希望的精确度(这里的p和q是泛指的物理量)。但近几十年来已经证明,这种测定的精确度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由于其质量非常小,运动速度又极快,且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人们对于电子以及其他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和空间位置两个相关物理量的测量也有一定的精确度极限。1927年,德国的Heisenberg提出了一个重要关系式:如果以 表示粒子位置的测量误差,以 表示粒子动量的测量误差,则同时测定二者时,精确度极限为: 式中h为Planck常数,6.626×10-34J·s例5_1:计算电子速率的误差 这一极限不是测定方法或测量仪器的限制,而是由微观世界的内在本质所决定的。关系式 被称为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或不确定原理。
热心网友
因为如果要测量量子的速度或位置,必须用波,波有波长,所以量子的位置被锁定在波的波长之中,位置测不准。但只要减小波长位置会准,但波波长越小,能量越大,这样对量子速度干扰越大,这便是量子测不准的原因。有一个公式:量子位置的不确定性×量子速度的不确定性×量子质量不小于普朗克常数。
热心网友
如各位所说,这不,就有科学家提出来将原子冷却到接近零点来提取“零点能量”的说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的
热心网友
说得简单点,就是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既人们永远不能同时准确知道粒子(量子)的位置和速度;对其中一个量知道得越准确,对另一个量知道得就越不准确。